“双高”背景下职业院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践

2022-05-30 00:38孙启昌杜振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9期
关键词:双高职业院校信息化

孙启昌 杜振宁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职业院校“双高”建设,智慧校园信息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建设,怎么样建设,没有统一标准。文章首先分析了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思路与目标,其次论述了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路径,旨在提升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及“双高”建设。

关键词:双高;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9-0137-03

近年来,关于职业院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如何推进,国家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标准,旨在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中明确了“双高”建设的“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的十大改革发展任务,“提升信息化水平”作为十大任务之一有着明确要求[1];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中指出“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2.0建设行动”的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要推动各地研制校本数据中心建设指南,指导职业学校系统设计学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遴选建设300所左右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2]。

目前,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大多已完成了校园网络基础建设,但在应用层面多停留在业务系统的建设上,尚无将智慧理念融入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成功案例。如何对标“双高”的建设任务要求,推进职业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信息化标杆校,提升信息化水平,是双高校建设单位研究的重要内容[3]。本文以“双高计划”意见中提升信息化水平任务为指导,提出职业院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思路,为职业院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1 信息化建设思路与目标

1.1建设思路

坚持服务全局:全面構建学校教学信息化发展新格局,将教学信息化工作由点及面、由单项工作延伸到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全过程,推动信息化全面深入教育教学应用,使教育教学更加个性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推进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融入学校改革发展的核心领域,为教学改革发展增添动力与手段,促进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

坚持应用驱动:通过智慧校园信息化的应用带动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应用目标开展教学与绩效评价,依托教学信息化加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1.2建设目标

以“双高计划”意见中提升信息化水平任务为指导,通过建设可管可控的数据中心、丰富多样的资源中心和统一的数据标准及管理工具,构建灵活规范的业务应用服务体系,形成校园信息化快速服务与响应机制[4]。加大创新力度,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等IT技术在学校的进一步落地实施,建立多层次的数据服务,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化服务支撑[5]。

立足于师生需求,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构建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要求的开放性、协同化运行支撑环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完善的数字化支撑平台和个性化服务支持,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专业建设、实习实训、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建设提供重要的信息化保障。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职能,构建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确保业务安全、数据安全、网络空间安全。积极构建高效、先进、灵活、安全、可靠的网络与信息化环境,探索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网络服务体验,成为学校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支撑。

通过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形成固化的、易复制、能示范、可推广的建设机制、典型案例和发展成果,打造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2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以数据建设为核心,以各类应用平台为基础,已初步建成智慧校园[6]。但是,随着信息化业务的发展和演进,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面向业务灵活的自助化服务应用,持续为教育教学发展赋能,才能有效保障教学部门的资源诉求和需要。

2.2 校园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更加严峻

网络应用的普及,大量网站及应用系统的上线,物联网、云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安全问题,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形势更加严峻。尽管学校已经建立了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但尚未建立全面完整的信息安全治理体系,校园网络自动化处置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用户安全信息素养能力等多方面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7]。加之外部黑客网络安全攻击事件频发,导致校园网络安全风险性逐渐增加。与此同时,随着网络安全建设的推动,人员安全能力的匹配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提升人员安全意识,从安全管理的层面,不断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有效保证校园网络安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2.3 推进新型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兴起并且被广泛应用,在教育行业市场中的应用也需加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辅助教学、科研等领域,提升教学效率,辅助转化科研效果[8]。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在教学、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均可以得到有效实践。在智慧校园信息化具体建设中,需要不断强化新兴技术的教学科研的应用,推动教学成果的转化,提升教学、科研效率。

3 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路径

3.1 提升信息化水平,建设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实施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计划,全面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编制《校本数据中心建设指南》《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探索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服务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资源认证标准和机制,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创新,全面建成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3.2 积极推进新型技术建设

整体布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新基建”理念贯彻到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推进校园5G网络、Wi-Fi6等建设,实现校园网络访问不断加速。同时将5G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进行整合推动,加速智慧教室、智慧课堂等虚拟教学应用,加快智慧校园功能升级,接入教育专网,IPV6规模化部署,提升院校带宽,扩容数据中心存储,构建无缝覆盖全校的高速无线网络,实现人人、时时、处处无线高速上网及移动应用接入。

3.3 推进数据标准化建设

充分利用云计算的技术架构,逐步形成校园数据中心的校园云。通过校园云平台的建设,整合校园内现有的计算、存储、网络以及虚拟化的资源,形成统一的校园资源池,通过统一资源的平台形成,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编码标准及数据交换和接口规则,对已有应用系统进行数据清洗或迁移,对新建应用系统统一按标准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各类数据的 “最多填一次”、共享互换、关联互动和全方位融合,形成学校统一数据库,为数据共享、深层次挖掘分析、展现和预警提供数据支撑保障。

3.4 构建数据治理与数据服务智慧体系

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创新,重点打造智慧教务、智慧学工、智慧图书馆、智慧后勤、智慧财务、智慧安防等应用系统,推进教学大数据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完善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构建基于教学大数据的现代化教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重点围绕教育督导、教育评价、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学位分配、资金绩效等学校发展关键问题,推进指标数据的常态化更新,提升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与分析能力,支撑教学治理与服务能力提升。

优化创新学校管理和服务流程,提高网上办事比例,用数据流动实现减环节、减证明、省时间的“一网通办”。持续完善“网上办事大厅”流程及微应用建设。尤其是加强身份认证、学籍学历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网络互认,“让数据多跑路, 让师生少跑腿”,全面实现线上事项办理。

3.5 建立健全安全体系,强化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全面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完善学校网络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的网络安全职责。建立信息产品采购安全管理制度和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贯彻教育软件正版化要求,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网络安全自查。

加强管理与技术防护。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机制,升级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强化监测预警、分析研判等安全能力,提升信息系统(网站)防护能力。加强教育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建立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完善重要数据容灾备份及数据安全审计等安全保护措施,重点保护个人信息、敏感信息,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提升网络安全应急能力。加强网络安全应急队伍建设,感知安全威胁及内部风险修订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提升网络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备案、审查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技术和伦理安全,杜绝不良信息,加强网络法治、网络伦理、网络道德宣传教育,开展网络安全技能大赛,规范上网行为。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建立健全舆情研判、联动引导、快速处置等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网络空间。

3.6 提升教学设施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教学新环境

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探索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教学应用,大力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改革,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效模式,创新教学组织过程,推进常态化应用,把网络思政、教学实践、等在线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服务高质量教育。加强教与学过程数据分析和应用,创造便利的教学交互条件,提升课堂效率,促进规模化下的个性化教学,创新网络教育新模式。

大力推进学习空间的智能应用服务改造,建设具有互动功能的智慧教室,实现远程环境监控、远程设备管理、远程直播管理以及教室预约管理。升级网上教学平台,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和评价的数据共享平台,支持课堂信息化教学创新,形成师生“一人一空间,人人有特色”良好局面。全面实现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形成功能模块齐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自主、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

3.7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师生信息化水平和信息素养

创新信息化管理人才、应用人才的培养机制,试点设立校园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管理岗位,制定出台CIO岗位能力标准,建立CIO岗位人员轮训机制,组织工作联盟等社会组织,开展行业研讨,保障信息化高水平创新发展。

落实教育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任务,加大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数字化资源开发能力、网络课程建設能力、信息化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移动化学习互动与辅导能力。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课内外一体化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以及信息意识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8 深入推进政、企、校合作

与地方政府、知名企业和高水平高校合作,建设政、企、校融合的信息中心,构建在线学习、生产技术经验交流和在线诊断的互动社区,实现不同群体间信息实时互动交流和精准服务,助力教育服务模式升级。

4 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学校应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学校一把手担任组长,领导小组的职责在于明确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决策,同时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以及远景规划,指导并监督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

4.2 强化监督机制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年度考核,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奖励制和问责机制。

4.3 资金保障

信息化建设在学校资金投入基础上,可以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吸引政府和企业(运营商)的投资,以保障建设经费的充足。

5 结束语

提升信息化水平是“双高”建设任务之一,也是“双高”验收的要点,本文通过论述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路径,旨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为其他职业院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秦景良.“双高”背景下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与实践——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6(3):82-86.

[2] 赵云.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与实践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1):15-16,20.

[3] 汪应,陈光海,韩晋川.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

[4] 高阳林,于璐.课程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2):26-29.

[5] 曲科军.应用驱动 机制保障——黑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3):63-67.

[6] 马红,单继周.校园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方法与实践[J].信息系统工程,2014(11):35.

[7] 赵颜,黄勇,王庆.智慧型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与实践——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2):56-62.

[8] 操惊雷,熊爱梅.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方法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6):94-96.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双高职业院校信息化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月“睹”教育信息化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