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2022-05-30 10:53罗艺肖李春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4期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

罗艺 肖李春

摘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最直接代表国内消费需求的数据,也是衡量人民消费水平的指数。文章针对我国2021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影响变量,通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并分析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现状,并通过EViews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建立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分析,最终给予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分析

一、引言

自2018年新一轮的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延续至今,这一贸易关系对中美贸易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加之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受到限制,部分企业出口业务停滞。在国际大环境下,扩大我国内需、刺激国内消费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分析研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为分析预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实证分析。

二、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析

(一)现状分析

1. 从纵向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匀速前进

近年来,伴随着消费需求、消费渠道、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在经济市场行业红利期的变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迅猛增长转为呈现出明显前进趋势。其中,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增长率存在略微减缓,但国家及时采取经济刺激计划使总额增长在2008年后实现小幅上升,近几年实现较为均衡发展(但2020年较为例外①)。由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0823亿元,较2020年增长12.5%。

2. 从横向看,我国社会零售消费品总额分布较为不均

在2021年全国各省份及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行榜(如图1),全国共17座省市级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万亿元,共3省突破3万亿元。2021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入前十省市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安徽省、福建省、湖南省。其中,广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约4.4188万亿元,位居全国榜首;由于我国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的积极实施,我国所有地区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正增长。

针对不同省市级城市,可以发现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整体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从数据来看,我国东南部及临海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达到西北部或内陆省市的2~4倍(例如福建省与山西省等),甚至多达10余倍(例如广东省与西藏自治区等)。从增速来看,我国东南部及临海省市等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其基数较大,虽增长较缓但应对不可抗力因素(例如新冠疫情)适应性会较好,对于西北部或内陆省市而言情况稍逊(例如甘肃省与贵州等)。

3. 分析总结

这种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会导致人口流动趋势明显,规模增大(向东部发达地区聚集趋势明显①)。同时,不同地区间人口流动也促使了人力、资本、产业结构的再配置,也推动了信息、资金等要素的跨区域流通,集聚效应②越发明显。总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经济增长来源之一,衡量人民消费水平,为此本文将针对以上现状进行2021年全国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计量经济分析。

(二)影响变量选取说明及经济理论阐述

通过查阅文献并与实际联系,对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量主要有:地方财政支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末常住人口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个变量。初步运用EViews对4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由于地方财政支出与年末常住人口数变量方差扩大因子(VIF)>10,表明两者与其余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经筛选,剔除变量地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整体结果更趋向优化。故最终选取年末常住人口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个变量进行分析。(数据如附表1)

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年末常住人口数——X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5。

1. 年末常住人口数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关系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在某地区居住半年以上(含半年)的人口。一般统计数据为:常住人口=现有常住人口+暂时外出人口。虽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超过半年,但其收入还是会回归家庭,其经济行为几乎与本户相同,视为家庭常住人口。故其人口的社会经济行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存在相关關系。

2. 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关系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其常常用来衡量消费开支、居民购买力、生活水平等的变化情况。可见,可支配收入增加,对社会消费品的实际购买程度趋向增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相应增加。经此分析,居民可支配收入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存在相关关系。

(三)模型初步设定

针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年末常住人口数X4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5,对比分析,建立对数模型更为贴切。令Y为lnYi,X4X5分别为lnX4、lnX5,模型设定为线性回归模型形式,如下:

lnYi=β1+β4lnX4+β5lnX5+ui(1)

(四)参数估计及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对上述模型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lnYi=-9.542876+0.996809lnX4+1.111689lnX5

(0.787873) (0.027903) (0.075714)

t=(-12.1122) (35.72374) (14.6827)

R2=0.983618 R2=0.982448

F=840.6209 DW=2.174495 n=31(2)

1. 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可决系数R2=0.982448,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F检验:在给定α=0.05显著性水平下,F检验其Prob值为0.00<α=0.05说明“年末常住人口数”与“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显著影响。

t检验: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lnX4与lnX5参数■,■其p-值均为0.00<α=0.05,即“年末常住人口数”与“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量联合起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显著。

2. 经济意义检验

表1表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年末常住人口数每增长1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0.99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加1.111亿元。变量的变化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影响与基本经济理论一致。

(五)模型计量检验

对上述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方差扩大因子法)、异方差(White检验)、自相关检验(BG检验),模型均通过以上计量检验,证明模型符合经典假设 。

三、计量经济分析总结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2021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开展分析。据本文模型分析,只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年末人口数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保持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零售总额也有一定的关系,但相对前两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年末人口数)而言,线性关系相对较弱,而地方财政支出均不能很好地解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以使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口数量。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市场经济逐渐趋于饱和、居民消费结构与服务态势的不断变化、社会保障及医疗等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消费品市场会形成不利影响①。如何缓解这些不利影响则变得至关重要。

四、稳步提高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更新消费方式

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也有不少亮点,线上消费快速增长,消费升级仍在提速;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②。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开辟市场,通过“互联网+”,创新呈现方式、交易方式、配送方式和售后方式,逐步从城市推广至农村,电商成为了人们消费的主要方式。消费方式的创新初步缓解了消费增长趋缓、各地区消费品市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消费升级的趋势也意味着消费方式应逐步趋于创新、成熟从而带动升级类商品消费实现较快增长。

(二)逐步优化商品结构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及消费观念转变的带动下,居民消费倾向逐步转向质的追求。据《中国商报》信息:基本生活类商品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明显降低;部分耐用品消费增长较快;信息消费快速增长。所以,稳定基本类生活商品的供给,加大对于耐用品、信息消费品的投资是目前针对市场饱和的有效处理方式。

(三)激发潜在居民消费力

现阶段我国宏观环境持续向好,国家正在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挖掘乡村市场的消费潜力也为缓解不利因素的一大举措。例如:增加下乡产品的多样性、拓宽下乡产品的范畴,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除家电下乡,还可增加汽车、教育、休闲娱乐、母婴美妆等产品的安排),从而实现对发展差异的补缺,缩小发展差距。

(四)跟进后期保障

充分利用互聯网方式优化补贴手段和范围,提升实施效率:一方面,补贴范围从家电产品扩展到更多品类;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自主申请或发放电子券等手段优化补贴发放方式,进一步提高实施效果和效率。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品质保证、健康消费环境:完善相关监管政策,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的生产销售行为。

本文采用2021年的数据对各地区展开分析,如表2所示。

参考文献:

[1]法丽娜.关于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0(05):32-35.

[2]庞皓,鲁万波,杨露,等.影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因素的实证分析及其预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2004.

[3]庞浩.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4]薛松,周京,张庆凯,李旭,孟雨薇.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时代金融,2020(13):28-29.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多元线性回归
我国银行业股票收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国内旅游收入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和线性规划的粮食种植面积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组合模型的卷烟市场需求预测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实证研究
云学习平台大学生学业成绩预测与干预研究
全国主要市辖区的房价收入比影响因素研究
宏观经济变量对上证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
利用计量工具比较东西部的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