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 20:27杨宏煜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法探究

杨宏煜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受到广泛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取得良好成效.本文初步概述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理念及内涵,阐述该教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实例着重探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总结出教学中应注意的原则及问题,提出几点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优化建议,为学生思维创新、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初中数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和坚持的过程.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侧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创建和谐愉悦、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经过充分互动,更能把握处理和解决思维困顿的契机,促进逻辑思维、创新意识的增强,使思维习惯更加活跃宽泛.本文以初中数学教材(人教版)为例,展开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从问题导向出发,落实学生思维习惯养成,这对其学习水平及综合素质提升尤为重要.

1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概述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指以探究为主的教学过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基础,经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引发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给予其充分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时间[1].该方法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解难释疑尝试性活动,达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合作探究式课堂的构建,更侧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思维,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逐渐培养和锻炼其自学能力,期间教师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根据其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推动学生自主探索、互帮互助,从而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路线是教师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过为学生营建探究环境、活跃课堂氛围,逐渐提高探究活动的质量和深度.

2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课堂实施合作探究是《新课标》的具体体现

在《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單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2 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和束缚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在被动学习地位,教学中教师沿用单一的形式的教学方法,限制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特别是在新课改形势下,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现代化教学道路,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陷入僵局.虽然很多教师认知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也善于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但深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使得各种新形式、新思路流于形式化,部分教师安于现状、善于守旧,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既无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自觉学习,又制约学习能力的提升.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打破传统教育束缚的有效方式,给予学生充分尊重,明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为目标,既创造自主探索学习环境,又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从传统教育中的困顿局面解脱出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路径[2].

2.3 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以往教学未能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时,学生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对所学知识点保持枯燥乏味的记忆行为,或者是运用题海战术的方法,久而久之加大学生厌学、倦学心理.传统教学方法虽能稳固和扎实学生知识体系,但会制约其自身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能力及素质无法有效提升.合作探究式是新课改教育环境下的新模式、新路径,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实现主体从教师到学生的本质转变,真正地将课堂让位于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思维意识,期间教师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更应以身作则,在学生群体中发挥模范作用,塑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及素质.

3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为展开教学环节,应注重教学精心设计,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及内容.因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课程,有着较高的逻辑性和思维性,教学时应侧重强化教学方法运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及学习习惯.教师应根据课本知识内容,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使学生带着兴趣去展开学习,课堂上教师不断活跃学习的气氛,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3].比如,对于正数的加法运算,学生已经有所了解,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软件播放一段足球比赛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进球记作正数,失球记作负数,两者的和为净胜球数,引出甲乙两队各自的净胜球数分别是多少?使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去观看比赛,大家对足球比赛都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边看一边共同数着,甲队进球4个、失球2个,乙队进球1个、失球1个,从中不难发现甲队的净胜球数是2个,而乙队的净胜球数则是0,甲队赢得这场比赛也就一目了然地;这时教师实时引导,提出“4+(-2)”和“1+(-1)”公式,使学生将这两个算式与比赛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记忆,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展开血神的自主性积极思考.

3.2 小组学习,开放讨论

小组交流讨论是合作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由学生公开选出1名小组长和1名副组长,一般小组人数控制在5~7人,以此调动各位组员的积极性.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使每位学生均能参与其中,期间每位学生不断学习他人身上的优势,以此来改正自身缺点.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活跃互相学习氛围[4],这一阶段是课堂的升华阶段,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思维能力的提升.比如,展开“认识不等式”教学时,教师播放一个情景画面:高速公路的限速为110km/h,某个班级学生的最高身高是179cm,如何运用公式来代表汽车在高速公路的行驶速度?教师将班级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相互讨论高速公路限速和学生身高的联系,经过自由讨论,发现“不等式”的性质和特点,打破了对数学理念的刻板印象和枯燥记忆,将例子引入到小组讨论中,更加直观形象化,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不等式的知识.

3.3 实践操作,自主学习

教师为检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提升.对于实践活动的设置,教师应紧密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使学生将知识以恰当方式融入到生活场景中,充分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5],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自觉养成.比如,“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点,教师根据班级分组情况,让每个小组运用量角器等工具去检验各类三角形,经过实践操作和自主学习,逐步探索出任何一种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期间还可以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与三角形相关的事物,如三脚架等,通过自己绘画和和制作三角形,极大地提升学生积极性,从而改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4 灵活设计课后作业

教师应充分借鉴合作探究教学优势,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理论深入到实际,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有理数加法”这节课,除了课上的小组讨论、实践活动,教师还要设计多样化课后作业,经过设计“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加强课内课外探索交流环节的联系,提倡和鼓励学生勤动手、善思考、手脑并用,进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有机融合,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身上的协作、互助等品质,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的养成.

3.5 师生交流,教学反思

对于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应合理把控整个教学过程,既要注重课堂观察,及时改进教学不足之处,又要实施进行反思和评价,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探究能力.教师于课堂内外应注重师生交流、增进情感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从学生立场角度出发,树立换位思考的理念,实时组织交流分享活动,全面聚焦学生思维、学习能力发展.同时,教师科学评价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探究式学习的实效性.最后教师要推进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总结问题及不足,制定相对应的改进策略,保障整个教学质量;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检验方式,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不仅及时发现教学和学生问题,而且为今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4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应用时注意的原则及问题

4.1 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新课改标准明确提出学生主体地位,更需教师发挥合理化引导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授学生以渔,传授学习方法和技巧,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良好转变.初中生正值身心发育关键时期,自律性和组织能力相对不足,而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正是弥补学生身上这种不足,在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后,使其潜移默化地掌握学习规律和特点,对学生学习情况适当放手,经过循循善诱的引导,保持持久的热情和动力.

4.2 强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合作探究教学展开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环节,使所有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实现从量到质的提升.期间教师也应认知到合作探究中的问题及不足,如小组讨论虽能促使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对学习能力相对相差的学生来说,会成为逃避学习的场所,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此促进所有学生的成长及发展.

4.3 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

学生群体之间个性化差异严重,教师应充分认知到这一点,这也是实施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前提,对此教师应将该教学法与分层教学结合起来,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中等生、学习能力较差三类学生,分别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帮互助的行为,以此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5 优化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为充分体现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效果,教师因注重教学设计,事先科学分析和预估学生行为,从而改善和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有利条件.第一,教师注重合作探究教学契机,着力解决问题中的难点,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环节,教师应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合理设置问题情景,组織好观察、讨论、实践活动,以有效方式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和猜想,并在小组讨论、实际操作中进行科学的解释和证明.第二,教师构建开放课堂环境,发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根据学生交流讨论和实践情况,采取适当点拨的方式,诱导探究学习的正确方向,经过实践——总结——反思,合理设置合作小组分配情况,切实提高学生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第三,教师加强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在活跃学习氛围的情景中,诱发学生合作需求和目的,控制和分配时间及任务,既要巧妙解决学生的疑惑点,又贯彻和渗透知识重难点,使学生在学和玩结合中实现知识体系的深化和拓展,尤其是教师要科学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6 结语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中的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耐心培养和长期训练,对此应立足教学实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发挥合作探究式该教学法的优势,经过科学组织和合理实施,使真正的合作落到实处,焕发课堂生命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陈钦鸿.初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以《圆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学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15(08):47-49.

[2]王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8(01):191-192.

[3]叶先明.“先学后教,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02(29):153-154.

[4]蔡树春.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3(76):59-61.

[5]杨章华.浅析小组合作如何成为拨动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琴弦”[J].考试周刊,2021(69):97-99.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