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工学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

2022-05-31 18:38高坤
现代企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工学校企人才

高坤

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育人的质量关乎到就业率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目前无论是职业学院还是高校,都非常的关注人才的就业质量,这关乎到学校的就业率以及企业、社会未来的发展。校企工学是目前很多学校都在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校和企业合作为载体的,注重培养学生在专业内的实践技能,为现代企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缺乏对校企工学的配合度,和企业之间的对接比较困难等,这便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探究校企工学合作的痛点,不断进行创新,提升质量。

一、校企工学合作的内涵

校企工学指的是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是从企业需求出发,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旨在为社会、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简言之,即是在学校内部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教学环境以及资源,如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实现师资、人力、实训条件等的共享,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管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校企工学模式之下,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技能等。

二、基于校企工学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无论是职业技术学校还是高校,其培养人才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促进人才就业,实现社会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学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最终的结果。但是就传统的学校开展教学而言,主要是以理论性课程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水平,这也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不高。在校企工学合作之下,强调的是从企业需求出发对人才进行培养。企业和学校之间会开展一系列的合作,不断地创新原有的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能够保证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更适合社会的发展。

2.有利于提高学校就业的质量。近几年来,高校以及技术学院都在不断地扩招,但是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都不是和专业相符的工作,这就是一个就业率的问题。学校的就业率之所以越来越低,就业质量越来越差,和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企业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校企工学合作模式,既创新了原有教学内容,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又保证了人才和其未来岗位之间的对口性。

3.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开展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为未来的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而教师的综合能力就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是在校内开展教学工作,并不了解行业在不断的变化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专业知识的应用。通过校企工学合作,可以实现教师和企业之间、相关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让教师能够了解当下行情,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地促进教师能力的改进,更新教师的现有知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三、校企工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校企之间对接较为困难。校企工学合作模式就是为了能够培养更多应用型的高级技术的人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一直以来,校企工学合作只停留在浅层次,校企之间难以有效对接。比如一些企业在没有利益状况之下,不愿意免费为学校的学生进行培训的。加之一些企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付出了时间、精力以及财力,但是有些学生在毕业之后,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还有一些学校虽然融入了校企工学合作模式,但只是在最后一学期在该单位进行实习,并没有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开展实践活动。还有一些学校受资金限制,也没有建立校内或者校外的实训基地,校企之间合作的质量难以提升。

2.学生对校企工学模式不配合。上文已经分析过校企工学模式的内涵,即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创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旨在为未来的某个专业或者某个行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在校企工学模式之下,学生需要深入到行业中去实习、去顶岗、去锻炼,但是有一些专业的环境是比较艰苦的,比如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前去实习,还有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工资待遇比较低,对该行业产生了抵触心理,学生的不配合也会影响校企工学合作的质量。

3.教学团队有待完善。从高校或者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来看,很多教师有着专业的授课经验以及学识,但是对于行业的实际情况的认知并不够,尤其是在实践领域方面的能力。一些教师并没有从事某个专业方面的教学的经验,这也必然会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在传递知识时缺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这也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和企业人才之间的匹配度不高。

四、校企工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并创新课程建设,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校企工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素养。而传统的课程建设主要是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且理论和实践之间是分开的,这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在校企工学合作的模式之下,教师应该基于职业岗位任职的相关需求,创新原有的课程,以任务模式出发,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将一些实训的项目直接植入到理论课程中,建立特色的专业实训室,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和生产过程对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创新课程建设,也为校企工学合作指明了方向。

2.学校和企业之间应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体系。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将人才分两部分交替进行,一部分在校内学习,另一部分在企業工作。比如最常见的模式就是学校学习时间是三年,其中两年在校内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剩余一年到企业实习。但是这种模式其弊端逐步显现,很多学生在最后一学年实习时,不按照要求寻找和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还有些学生花钱找企业盖章,这种现象也必然会影响工学结合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必须要整改这种模式,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学习体系。①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明确校企工学教师团队,制定学生实习管理的规定,签订实习协议,保证实习能够通畅进行,做好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②教师和合作的企业人员要进行沟通,根据企业的需求设定教案或者是课程的内容,使得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可以和工作有效地进行结合,不断地创新学生学习的内容,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行业中的相关知识、工作禁忌、工作技巧等,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③作为企业内部负责培训学生的管理者,也要了解学校教学的相关内容,两者做到有机结合。④要做好沟通,教师需要和企业管理者及时沟通,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学生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优化和改正。⑤要建立教师和企业管理者之间的考核体系,提升教师和企业管理者对校企工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视度。

3.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配合度。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学生的素质以及职业需求也在改变着。有一部分的学生敏感又自私,自信又脆弱,在接受新事物方面能力比较差,价值观又比较现实。因此在开展校企工学合作时,就出现了学生之间的各种各样的不配合。这就需要学校专业课的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意识等相关精神,让学生能够了解该专业在未来行业中的发展,能够及时的配合教师以及实习管理者的相关工作,主动的参与,不断提升能力。

4.建设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提升教师执教水平。首先教师队伍的不完善,必然会影响整个教学的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水平。因此高校必须要对某个专业的团队进行完善,要求从事某个专业的教师,需要具备该行业的教育背景,制定严格和可量化的教职工选择的标准,从源头上保证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其次建立了严格的多元化评估体系,比如邀请学生每学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量评估,用实践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将其和教师的教学相挂钩。同时邀请本专业的优秀教师来授课,以发挥卓越的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此外,学院还可以通过设置创新学分来吸收校外业务人员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为社会输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5.政府應积极鼓励,做好宏观指导和监督。校企工学合作模式的落实需要政府的积极鼓励,企业的配合,但是有一些企业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并不愿意和学校之间进行合作,这也使得校企工学合作成为了一大难点。因此,政府要推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校企工学合作的相关义务,推动该类模式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首先成立一个工作机构,该机构主要为企业和学校牵线,保证校企两方的利益,实现校企的共同发展。在该机构内部需要建立监督以及评价机制,要深入到校企合作中,检查合作的质量以及进度。其次国家要给予校企工学模式中,调查结果较好的校企进行经济奖励。如企业可以给予税收的优惠,这类学校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宣传。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工学合作的痛点,提升学校以及企业的支持度。

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展深度的合作,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质量,也能够保证人才的高质量就业。然而想要真正地落实校企工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痛点,比如校企难以对接、教学团队不完善等问题。学校要积极的改革和创新课程的建设,提升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度,要建立校企合作的体系,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始深度合作提供基础,同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学生对于校企工学的配合度。另外,还要建立双师型的教师团队,以保证教师执教水平能够适应该模式的运行。[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CKT-C-20210808]

(作者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学校企人才
人才云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