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2022-05-31 04:26李敬
客联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村养老对策建议乡村振兴

李敬

摘 要: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养老从家庭溢出成为社会问题,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加剧,农村老龄化问题加速,农村养老成为破解乡村振兴短板的重点,需要我们在充分认识农村养老问题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完善养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养老;对策建议

解决养老问题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在农村劳动力和资源持续外流的情况下,留守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破解乡村振兴短板的重点,也是学政两界关注的重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分类落实村医养老保障、医保等社会保障待遇。提升县级敬老院失能照护能力和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水平,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庄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务”[2]。国家和地方为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做出了很多努力,如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农村服务供给、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规划都与农村养老服务问题紧密相关。面对农村养老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仍需提高重视,多方举措,解决好养老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一、农村养老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养老现状

总体来看,目前全国农村养老现状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村养老需求逐渐增加。近五年来中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一直保持着直线上升的状态。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70%,比2010年提高7.80个百分点。

第二,农村养老资源相对匮乏。随着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增长,总体上我国养老资源呈现增长态势。多地在时空上构建了“床边、身边、周边”的全域养老圈层,有效改变以往“公办一床难求,私立无人问津”的供需错位。但是养老资源大多配置在省会城市或大城市,配置的公平性较差。资源稀缺与配置紧张的状态依然存在,且与十三五养老规划每千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40张的目標相比,尚有一定距离。

第三,农村养老水平整体偏低。不论在城镇还是乡村,中国老龄化人口规模都在增加,从城乡比较来看,中国乡村的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养老负担明显大于城市。无论是养老的居住环境还是养老的资源,农村的养老水平远低于城镇。乡村的老龄化水平更是明显高于城镇。乡村60周岁及以上、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60周岁及以上、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分别高出7.99个百分点、6.61个百分点。

(二)农村养老问题的特点

目前,农村养老问题主要表现在养老难、养老劳动力及资金供给不足、养老服务水平低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一是复杂多样。农村养老问题复杂多样且难度大。一方面,农村老年人数量大,需求量大,解决起来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各区域、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具特点,农村养老问题也具有多样性,很难像城镇一样采取相对统一的方式养老。从农村的具体分类来看,有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以及搬迁撤并类村庄,农村类型的多样化使得农村养老问题更加复杂多,解决难度大。最后,农村养老问题是各种问题的综合,既是表层上的社会问题,也是一定程度上的制度、政策供给问题,更是经济问题。

二是发展落后。与城市相比,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农村的生活环境较为恶劣,老年人以体力劳动为主、身体状况差、收入较低,因此“未富先老”将成为农村地区的突出现象。中国农村养老制度相对落后、养老服务设施配备不足、保障标准较低,经济养老现象依然较为突出。另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在资金投入、场地、人员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等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问题也存在较大的解决难度。

二、农村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劳动人口的转移及家庭结构的变化

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劳动人口的转移是近些年农村养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人口大多由乡村向城镇、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大量的流动人口使得农村老龄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劳动人口向城镇的大量流动导致农村养老劳动力供给资源的严重缺乏,也冲击了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产生了大量的“空巢老人”。正所谓人口城镇化的年龄选择性、城乡分割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代际居住方式的分离及城乡间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使农村空巢老人队伍日渐壮大。另外,农村独生家庭子女的增多,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村子女的养老负担加重,降低了农村养老质量。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而农村的养老需求却很大,抑制了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比如说社区服务中心在城市是23000个,农村大概是8000个。就服务设施的建设而言,城乡差距仍旧很大,农村交通、物流、科教文卫等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也是影响农村养老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农民收入水平、养老保障金低

农民收入偏低是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低的根本原因。我国农村人均居民收入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很大,如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是4.2万元,大约是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左右,并且两者的差额在逐年增加,农民收入较低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养老水平。另外,养老金偏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调查中国大约80%多的城乡老年人领取了养老金,但是不同地区养老金标准差异却较大,城镇居民的养老金大约是每个月2800元,而农村则是每月170元,相差在十倍以上,大部分农村老人难以依靠养老金生活。

(四)农村基层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村养老问题集中在“谁来养?资金谁提供以及怎么养”上,即使农村劳动力不转移,养老资金充足,国家政策诸多,如果缺乏有效的农村基层管理机制、完善的基层服务体系,养老问题还是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一个有效的组织能够实现养老资源的高效配置,故而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能力还有待提高,治理体系有待完善。

(五)农村养老模式亟待创新。

目前,我国农村主要养老模式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及集体养老、机构养老等。虽然近些年来国内不断有新的养老模式的探索,但都收效甚微,实施力度不大,难以成为我国农村养老问题解决的主要方式。

居家养老方面,家庭对老人的供养体现在日常物质生活及精神支持两个方面,反映了传统养老优越性。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子女的养老负担加重。社区及集体供养方式,具有适用范围小,供给资源有限、缺乏普遍性差、养老技术匮乏等问题。机构养老上存在养老机构良莠不齐、养老资源供给有限、费用较高、精神上供给不足等问题。而现代居家养老模式则适合于城镇的“互联网+”等新型模式,对于公共设施基础薄弱的农村来说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三、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路径探索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我们在制定养老问题解决措施时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以成绩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推动养老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智慧养老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起面向家庭、社区以及养老机构的信息服务平台,从而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提供便利化的养老基础服务。该平台主要用于记录老年人的全面身体信息,比如身体状况、年龄、子女情况等。与此同时,在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断下降的同时,将智慧养老服务与健康产业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测、健康咨询和养生服务,推进“线上+线下”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基本事项:将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养老模式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政府网络监管部門应加大对养老网络服务平台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服务设施建设的精准性和反馈的及时性,促进老年人群体利益诉求的完整表达。

(二)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在农村医疗配套服务设施方面,构建全面的医疗信息网络系统、将应急救助服务延伸到每家每户,确保实时守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针对农村地区建设不同层级的药店、医疗诊所、康复理疗等多种医疗服务场所,以此满足老年人群体的不同医疗需求。质优价廉的养老机构比如养老院依然是农村养老建设的薄弱之处,当地政府部门应结合其发展现状,通过划拨专项资金、加大对养老院的资金建设投入,同时允许、特许、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对养老机构的运营进行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在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积极为老年人配备食堂超市、银行、快递服务站等基础服务设施,尽量保证老年人群体水、电、网等设施的全面覆盖。在安全保障设施建设方面,在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及时增添轮椅、拐杖等工具,同时在有利出口及时增加安全通道等,以此保障老年人在紧急状态下的安全疏散。

(三)不断积极探索,拓宽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养老模式

首先是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下的互助养老模式。该模式主要产生于乡村治理和养老困境的双重压力之下,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村集体和相关组织以及个人多方面,村民自治是它的本质所在。该养老模式可以具体划分为群众自发式的互助养老模式、能人带动型的互助养老模式以及干部领导下的养老模式,在政府引领下该养老模式逐渐转变为较为规范性的养老模式。

其次是居家养老模式。该模式主要由社会组织和村集体组织实施,村民个人缴费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其服务内容包含理发、体检、日常走访、紧急救助等多种事项。

再次是针对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模式。可以结合老年医学、社会工作以及护理学等多个专业学科,广泛聚焦空巢老人的居住地区,主要向老人提供心理咨询、文体娱乐、医学养护专业等服务。

最后是建立由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组成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集中养老为支撑,是未来养老服务保障的主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内容,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结合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加托老设施网点,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机构养老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

在现在以及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家庭养老都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这是传统,也是优势,更是国情。政府的作用在主要在于降低家庭养老的阻力,使家庭养老便捷化,强化家庭养老方式,社会的作用在于丰富农村养老的内容和选择。总之,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丰富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建立起地区间、部门间养老资源的协同机制、促进养产业融合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养老工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1月4日.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2年1月4日

猜你喜欢
农村养老对策建议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形势下农村养老模式选择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工作介入“老人农业”问题的空间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