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鲜味 一抹茶香

2022-05-31 19:37韩海燕
走向世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崂山茶文化文化

韩海燕

一杯鮮茶春已到

春意浓浓,草长莺非。

崂山深处,春茶飘香。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莫负春光,且饮春茶。

从远古以茶充饥到“神农尝百草”,从“南方之佳木”到“从来佳茗似佳人”,历经悠悠数千载,可见小小的一片绿叶孕育出的深厚文化底蕴。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好山好水孕育了崂山的一方好茶。

可谓,名山蕴名水,名水育名茶 。

崂山茶被誉为“江北第一名茶”,崂山区王哥庄街道作为“崂山茶”的主要生产基地,茶叶种植面积达万余亩,年产干茶近千吨,被誉为“江北第一茶乡”。依山傍海、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酸性土壤多,特别是崂山水中矿物质元素丰富,造就了崂山茶味香俱佳、耐冲泡的独特品质。52公里的海岸线、大面积的山区和海拔的差异,也让崂山茶在王哥庄街道的不同区域被孕育出不同的品质、香味和口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茶”。无论在海拔较高、日照充足的青山、长岭等“山上的区域”,还是在海拔较低的晓望、庙石等“山下的区域”,一山春意,缕缕茶香。

在崂山,茶早已经从方士神仙、道家文士走向了民间,茶成了“家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件,可见茶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清代林钟柱说:“潮落儿争蛤,春深女摘茶。”明代杨舟在《华楼次韵》中说“烹茶供野栗,春稻煮山菁”。村庄中的百姓用野栗子佐茶水来招待客人。至于制茶,其工艺从晒青、凉青摇青、杀青到烘、焙、揉、捻,是很急促很紧张的。明代张允抡用人们争捡鳆鱼般的紧急比喻说:“潮落人争鳆,烟香灶制茶。”清代赵似祖也说:“网得海物形容怪,制得山茶气昧清。”把崂山临海的特点和制茶情景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很有趣。

用茶供神即为“奠茶”。在崂山,这种受道家影响明显的民俗仪式至今依然很盛行。人们在春节元宵、清明等岁序节令和喜事丧亡中,在“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等神位前“奠茶”以示虔敬。因为从道士佛徒到文人学士以至平民百姓,都把茶看得圣洁非凡不可方物,他们不敢独自享用,所以要“奠”。不仅祭祀时候“奠”,甚至在会宾客大宴时,为了表示对来客的敬重和尊贵,也要在酒宴之前先。“上茶”的“上”,既表示“敬上”之意,也表明这是“上好”之茶。

寸草春晖又一年,正是雪芽待品时。你对茶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据了解,茶的种类可以按照季节,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其中以春茶最为有名,具体来讲,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即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清明之前采摘的茶,被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摘的茶,被称为雨前茶。这两种茶,因其品质优良,常被视为茶中珍品。这是因为,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因此春茶滋味鲜爽,香气强烈,外形条索紧结重实。

如今,随着南茶北移的成功,崂山遍布着郁郁葱葱的茶园,用甜沁心脾的崂山泉水泡制一壶淳厚清香的崂山绿茶,那种愉悦,那份享受,岂是语言所能道明的。茶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创新的过程。崂山茶文化创新需立足于崂山特有的文化脉络和地越特色。道教文化作为崂山文化的主脉,为崂山幕文化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沃土。道教文化与崂山茶文化融合,发展增山道茶文化、养生茶文化与休闲茶文化,实现崂出茶文化历史与时代的接轨。

随着时代发展,崂山茶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也更加适应现代文明的要求。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手段,采取雅与俗、赏与品、表浈与体验、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等多样化的茶文化设施和活动,全面推动了崂山茶文化及产业的发展。茶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整造“青岛有酒、亦有茶,既有啤酒的热情奔放,又有绿茶的自然清雅”的崭新城市形象。以消费者为导向,研发茶文化产品,建设独具特色的主体茶文化设施,打造茶文化旅游载体,积极倡导养生茶文化,提升茶品质,打造“江北第一名茶”品牌,使崂山茶成为青岛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正是这种融合了地域性、包容性、时代性的特点,折射出“江北第一名茶”的魅力,使崂山茶成为中国茶文化中独特的一脉。

一条鲅鱼传孝道

青岛素有“鲅鱼跳、丈人笑”的民谚,说的是每年三四月份,鲅鱼肥美,送几条鲜活的鲅鱼给岳父岳母,是青岛人富含文化意蕴的传统习俗,表达的是晚辈对长辈的感恩和孝顺之意。据了解,每年从沙子口上市的鲅鱼占整个青岛市场销量的70%以上,因此沙子口有“鲅鱼之乡”的美称。鲅鱼礼俗以鲅鱼为载体,传递亲情,传承孝道,蕴藏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基因,是沙子口人孝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鲅鱼礼俗对于传承孝道、增进亲情,增加区域文化认同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价值。鲅鱼礼俗中的各种鲅鱼菜,还成为海洋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民俗和文化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发扬这一文化遗产,沙子口当地制定了“鲅鱼礼”的保护计划,陆续开始举办“鲅鱼之礼”“鲅鱼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更为了传承和发扬这一孝道文化,发展壮大海洋渔业及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自2005年开始,沙子口街道每年举办一次沙子口鲅鱼节,如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7届,沙子口鲅鱼节也已成为了沙子口一张响亮的节庆名片,并被列入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经过多年的宣传推介,沙子口鲅鱼节已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尤其是鲅鱼节以及“鲅鱼之礼”所承载的孝道文化更成为了青岛一道浓浓的人文风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进一步提升了沙子口鲅鱼节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了鲅鱼之礼承载的传统孝道,吸引了更多市民和海内外游客走进沙子口,品鲅鱼美味,赏山海风光,感受人文风情。本届鲅鱼节,还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沙子口特色产品。崂山水产商会联合船歌鱼水饺推出鲜美鲅鱼饺子馅、八大海珍等地域特产;东麦窑村联合青啤文旅推出麦窑三宝海珍品系列,三宝有即食的扇贝柱、虾仁和崂山茶,系列产品还有鱼胶、老丈人鲅鱼等;马鞍子村联合区文联推出崂山十二景文创丝巾,以崂山十二景作为主题元素,同时辅以其他能够体现崂山特点、凸显青岛人文风貌的元素,意在展现崂山独特的地域文化气质。3968A3BA-8245-4731-8807-58B2FFAFD9FF

说起沙子口的孝道文化,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起这一传统习俗,其实来源于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个叫小伍的孤儿,被一位以出海打渔为生的老人收养,收养小伍的老人后来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有一年春天老人突然病倒,垂危之时想吃鲜鱼,可天公不作美,天天刮大风,小伍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愿,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出海。女儿守在母亲的身边不停地说:“娘啊娘,你先别咽气,小伍一会儿就回来了。”老人听后点点了头,说:“好孩子,难为小伍了,罢了,罢了……”话没说完,老人就咽了气。就在此时小伍拿了一条大鲜鱼跑了回来,可老人已经去世了,夫妻二人悲痛欲绝,抱头大哭,只好把鲜鱼做熟后供在老人灵前。

从那以后,小伍夫妻每年都要在老人的坟前供上这种初春刚捕到的大鱼,并按老人临终前口中念叨的“罢了,罢了”为这种鱼起名为“罢鱼”,即鲅鱼。

“鲅鱼跳、丈人笑”,春天送鲅鱼孝敬岳父岳母就这样积久成俗,流传至今。

按照沙子口当地的习俗,“鲅鱼礼”要分为送鲅鱼和吃鲅鱼两个环节。送鲅鱼体现的是孝道。开春时,小伙子会精心挑选份量足、个头大的鲅鱼送给未来的老丈人,以討得老丈人欢心,早日将媳妇娶回家。结婚后,女婿则会和媳妇一起回娘家送鲅鱼。每年春汛开始,作为小辈的儿女们总是抢先买来鲜活的鲅鱼送给老人。此时,有着“鲅鱼之乡”美誉的崂山区沙子口变成为人们关注的地方,人们争相打探,什么时间鲅鱼上市。第一时间赶过去买上一份“鲅鱼之礼”高高兴兴地带回家以尽孝道。

吃鲅鱼,则体现了老人对子女的关爱和祝福。收到鲅鱼后的长辈会在第一时间将鲅鱼烹饪成美味的鲅鱼菜,其中必有鲅鱼丸子、鲅鱼水饺、炖鲅鱼等几道菜,再配以茼蒿(谐音“同好”)、豆腐(谐音“福”)等菜,寄托子孙同好、有福的吉祥祝福。新鲅鱼菜端上餐桌后,必须是长辈老人先动筷,此为“见鲜”,然后儿女们才可以共享,体现了“以孝为先”的传统礼教。后来,人们还利用鲅鱼加工工艺,制作出别具一格的鲅鱼菜品,其具有用料讲究,做工精细,善于调味,烹调技法精良等特点。

鲅鱼礼俗以鲅鱼为载体,传递亲情,传承孝道,蕴藏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基因,是沙子口人孝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鲅鱼礼俗对于传承孝道、增进亲情,增加区域文化认同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价值。鲅鱼礼俗中的各种鲅鱼菜,还成为海洋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民俗和文化价值。

细腻的青岛人赋予美食更多的含义,而沙子口的鲅鱼也成了十足的名牌,可谓以一道美味成就品牌,一条鲅鱼传播孝道。

A wisp of breeze blows across the face, and a waft of fragrance fills the air. The combination of tea fragrance and fish freshness has added to the vitality of Laoshan District in spring.

In spring, when walking around Laoshan, you may find it worthwhile to pause and enjoy the wafts of tea fragrance in the air. Laoshan tea is known as "the No.1 famous tea in the area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Wanggezhuang Subdistrict, Laoshan District, as the main production base of Laoshan tea, has a tea planting area of more than 10,000 mu (666.67 hectares) and an annual dry tea output of nearly 1000 tons, earning its name as "the No.1 hometown of tea nor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proximity to the mountain and the sea, mild climate, sufficient sunshine and abundant acid soil, especially the rich mineral elements in Laoshan waters, have created the unique quality of Laoshan tea with good taste and fragrance and the ability to remain fragrant after being brewed several times.

At the same time, the fresh fish is also worth your time. There is a folk proverb in Qingdao that "Spanish mackerels still jumping will put a smile on the father-in-laws face", which describes a tradition in Qingdao, that is, every March and April, people would send several fat and fresh Spanish mackerels to their father-in-law and mother-in-law to express their gratitude and show filial piety to them. It is learned that every year, the Spanish mackerels coming from Shazikou account for more than 70% of the sales volume of the entire city. Therefore, Shazikou is known as the "hometown of Spanish mackerels".3968A3BA-8245-4731-8807-58B2FFAFD9FF

猜你喜欢
崂山茶文化文化
崂山茶品牌新形象发布
中西文化对比下的英语茶文化教学研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万物皆为灵 醉美崂山绿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谁远谁近?
崂山的溪流
崂山寂境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