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探究

2022-05-31 16:54兰碧瀛
科学与财富 2022年1期
关键词:客体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兰碧瀛

摘  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主要有“主客二分”说和“主体间性”说。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包括主客体之间关系模糊、主客体之间对话机制不畅以及主客体之间和谐程度不高。为促进主客体之间和谐发展,应推动构建双向互动关系、遵循科学对话原则及建立优化机制。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实现主客体的良性互动,妥善处理好二者关系至关重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内涵与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指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主客体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主客二分”和“主体间性”。

(一)内涵

关于主客体的内涵,马克思指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1]这是马克思关于主客体的界定。特殊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2]人是自然界无机的身体。从该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符合马克思所阐述的主客体。

(二)特征

1、“主客二分”

“主客二分”是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共识之一。其中,施加论尤其反映了“主客二分”的关系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与客体是各自分明的,主动与受动的关系也是凸显的,二者有各自的目的和任务,是对立统一的。除此之外,“转化论”和“内化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主客二分”的关系特点。

2、“主体间性”

针对“主客二分”说的不足,学界提出了另一种理论,即“主体间性”说。“主体间性”理论是试图超越“主客二分”思维范式的关系理论。在该理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双方都作为主体而存在。首先,“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4]主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同时,受教育者也要发挥能动性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构成了均为主体的主客体关系,被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它强调教育双方都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避免了将受教育者过于客体化的弱点,有利于双方加强沟通交流。

二、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模糊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再固定地表现为教育者,各领域代表人物也部分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教育者的中心地位。同时,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同时,将自己的想法反馈给教育者。在此过程中,教育者在给受教育者施加观念的同时接收了受教育者的反馈。因此,教育者发挥主体性的同时发挥了客体性,网络环境下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所降低;而受教育者在发挥客体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主体性。主体性和客体性的交错发展导致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趋于模糊。

(二)主客体之间的对话机制不畅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借助新媒体进行交流,直观感受不强,导致主客体之间对话机制不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体与客体彼此关注不够。许多客体不愿意将真实想法展现出来,造成了主客体之间沟通不畅,交往不够密切。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理解不深。网络环境下主客体沟通交流可能会出现回复不及时、理解不准确等现象。

(三)主客体之间的和谐程度不高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沉溺网络是主客体之间和谐程度不高的首要原因。一部分客体沉溺于网络游戏,对依托互联网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暇顾及,主客体之间无法产生共鸣。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力量不足也是主客体和谐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虽然互联网的发展看似同时增加了主体力量和客体力量,但实质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力量还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再次,网络舆论斗争对教育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主体有必要提高在网络阵地的话语权,引导树立正确的观念。

三、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优化路径

针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出现的问题,主要总结了以下三条优化路径,即构建主客体双向互动关系,遵守科学对话原则以及构建优化机制。

(一)构建主客体双向互动关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并逐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相互转化并双向互动成为重要特征。一方面表现为主体客体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深入研究网络舆论形势,做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同时教育主体主动客体化,不断充实学习。其次,客体主体化是另一重要特征。客体的主体性增强一定意义上要求客体加强与主体的沟通交流,同时客体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革新,注重在相互交流中对其他网民形成正确的价值引导。

(二)遵守科学对话原则

为了推动主客体关系的良性互动,双方必须遵守科学对话原则。一是遵循真诚沟通原则。一是主体对客体真诚相待,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实事求是,耐心回答客体提出的疑问。二是客体对主体坦诚相待,主动与主体交流,反馈想法。二是遵循平等交流原则。平等的主客体关系有助于增进双方的有效沟通,打破二者之间的隔阂。三是遵循频繁互动原则。这一层次的沟通交流是从各自的需求出发的,主客体双方会形成一种常态性的交流方式,主客体双方将会到达更加和谐的状态。

(三)构建优化机制

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是推动主客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注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信息素养,敦促网民形成正确的网络观。其次,要构筑网络防火墙,加强对不良或违法信息的管控,引领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再次,要完善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发展条件。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广大网民的兴趣点,努力创造出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

[2] 齐振海,袁贵仁主编.哲学中主体和客体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91.

[3]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13-21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4.

猜你喜欢
客体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