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普及助力乡村振兴实证研究
——以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例

2022-05-31 08:39陈秋菲贾国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科学普及服务平台三农

陈秋菲,贾国强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沈阳 110034)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1]。”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2]。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2]。农民,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主体之一,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难点是农民素质尤其是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3]。乡村振兴的科学根基是科学普及[4]。科学普及也是生产力[5],加强科学普及有助于提升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6-8]。因此,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提升新发展阶段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水平,关乎到乡村全面振兴,关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本研究通过深入剖析科学普及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探讨适应新发展阶段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工作新方法,以期在科学普及助力乡村振兴领域做到有力示范。

1 农业科学普及模式研究

以“科学普及”、“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等学术期刊数据库发现,直接探究科学普及助力乡村振兴的文献十分有限,但探讨科学普及重要性以及如何创新科普工作的文献却十分丰富,部分文献还探讨了农业科学普及的新模式、新方法、新建议,对于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业内普遍认为,农业科学普及工作需要变化与创新[9],科普协同创新是推进农业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范式[10],必须强化农业科学普及创新发展的功能建设[11],将工作重心向体现新时代特点和要求的“能力”转移[12],以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和营造农业科学氛围为出发点,完善面向2035年的农民科学素质建设[13]。一方面,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科学普及,促进农业众包科普发展[14];另一方面,要从科普受众、主体、网络、资源、认识等方面加强农业科学普及[15],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科普运行机制[16],更多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抖音、快手等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方式进行农业科学普及[17]。

2 农业科学普及平台建设经验

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成立于200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公益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现隶属于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依托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进行运营管理。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构建起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2021年,平台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并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实施双号并行制度,服务农民群众的深度和宽度进一步提升,现已成为辽宁“互联网+农业”的典型案例,是辽宁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品牌。

2.1 聚焦农民科学素质提升,构建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

平台聚焦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坚持“立农为农、创新引领、平台支撑”的原则,开创了以数据资源、惠农建设、信息平台、创新升级、素质提升为要素的“五位一体”的农民科普信息化服务新模式,构建了以省级平台为核心,以国家农业信息平台为引领,以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平台为保障,以市县乡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辽宁省“惠农科普——素质提升”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图1)。

图1 辽宁省“惠农科普——素质提升”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架构图

2.2 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满足多元化农业技术需求

平台针对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了集话务语音、现场指导、科技下乡、直播视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农产品市场监测、农户电话调查、农村动态信息上报、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惠农方式于一体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内容涉及农业生产技术、种养殖政策、市场行情、农资打假、农产品供求对接、农业气象、农业预警、法律咨询和医疗服务等方面,有效满足农民日趋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指导广大农户利用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科学生产,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2.3 注重专家团队建设,持续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

平台依托区域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丰富农业专家资源,持续加强咨询分析师、服务专家和基层农民联络员的团队建设,强化团队管理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

在咨询师团队管理方面,平台实行咨询师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通过实施辽宁省咨询师培养计划,组织开展全省咨询师话务听评、级别评定,全面规范了农业信息化服务。

在农业专家团队管理方面,平台在建立健全专家服务激励机制和服务档案归档机制的同时,引进专家团队动态进退机制,有效保持专家团队的专业水准与开展农业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在基层农民联络员团队管理方面,形成了“平台+农民联络员+农村联络户”链条式协同管理模式。通过农村联络户的信息反馈、农民联络员的信息整合与汇报,平台能够第一时间准确了解农户生产意向、农产品价格行情、农业政策落实、重点农户生活困难等实时动态信息,真正做到线上与线下融合互动。

3 助力乡村振兴实绩

2019—2021年间,平台累计向全省提供科学普及服务1130.71万例,其中12316金农热线科学普及渠道117.37万例、新媒体科学普及渠道1013.34万例。12316金农热线科学普及渠道包含人工应答、自动语音和信息推送3种方式,科普量分别为16.50万例、90.95万例和9.92万例;新媒体科学普及渠道包含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和快手平台直播3种方式,科普量分别为332.61万例、51.73万例和629.00万例(表1)。

表1 2019—2021年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科学普及情况表 万例

“十四五”以来,新媒体渠道已然成为平台主流科学普及渠道,且呈爆发式增长态势。2021年,新媒体渠道科普案例总量从2020年的242.04万例一跃升至533.30万例,增幅高达120%,是2019年的2.24倍。反观传统科普渠道——12316金农热线,科普案例数量从2019年的43.55万例一路走低,于2021年达到新低,仅有27.40万例,仅占当年平台科普总量的4.89%(图2)。

图2 2019—2021年辽宁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科学普及案例变化曲线

4 讨论与结论

4.1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

各级地方农业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各级财政投资完善地方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数据资源库,通过实施智慧农业科普建设工程,分层分类开展农业全产业链教育培训[19]。全面推进农民科学知识普及与农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重点利用各省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农业政策、种养殖技术、农产品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环保意识、法律常识等知识传播,逐步提高农民科学生产、科学经营和科学生活能力,加快构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20]。

4.2 建立“星系式”科普服务体系,跨区域开展科普活动

各省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有必要建立起以农业农村部信息平台为引领,以省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核心,市、县、乡服务平台为环绕的“星系式”农业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完善以专家团队、话务咨询师、基层农民联络员为主的农业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网络,在搭建起一条专业、高效的信息发布与反馈渠道的同时,跨区域组织开展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的全民科学知识普及行动。

4.3 探索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开创农业科普新局面

各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要努力探索多元化信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科普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体制,深入推进农业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实施。要勇于创新开展专家服务工作,以农业科普模式创新,带动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要更多探索自媒体服务方式,依托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开设农业大讲堂、云课堂等;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定期发布农业知识、科技成果、涉农产品和供求信息,全面创新农业科普新方法、新途径,开创农业科学普及新局面。

4.4 结论

2006年以来,全国各省域都先后搭建起独具特色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民科学素质和农村科普工作普遍得到提升,但是对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当前农村科技人才匮乏、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民的年龄知识结构、个人素质、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还较为突出[18]。因此,各地农业管理部门有必要相互借鉴,搭建起一套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引导科普资源下沉、人才下沉、服务下沉,全方位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不断树立科学生产、健康生活、协调发展的理念,有效提高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力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和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科学普及服务平台三农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基于O2O的校园服务平台应用研究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广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动效果调查研究
民国时期科普教育的开创与探索
富裕县 搭建平台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利用大数据开展科普工作的设想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