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与探索

2022-06-01 12:54秦艳婷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十四五文旅文创

秦艳婷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文旅融合;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2)04-0038-04

1背景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举措,事关国家文化发展和旅游市场繁荣。自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以来,文化和旅游从各自为战转向政府管理体制上的合二为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势在必行。公共图书馆作为人文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传播主阵地,担负着联结文化和旅游的新角色,在提升旅游目的地人文价值、丰富旅游体验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现状

2.1政策依据

近年来,文旅融合发展一直是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一系列文旅融合相关政策应运而生,为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点亮了发展路径。2009年,原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1]2018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上为“文化+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一批公共文化机构和旅游服务中心,以期为文旅融合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径[2]。2021年,《“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培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3]。

2.2存在问题

2.2.1图书馆文旅融合深度不够。随着公共图书馆文旅项目日趋增多,文旅融合呈百花齐放态势,但在文旅协作方式和手段方面还不够丰富,项目创新不够,影响力不足,图书馆元素较少应用于文化创意,未能充分挖掘图书馆地方文化、图书文献、书画展览等资源,未形成文旅产业链。

2.2.2图书馆旅游价值开发不足。公共图书馆面对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机遇,多是单一地以馆藏资源吸引读者,对馆藏文献缺乏深度加工和整理,没有真正以图书馆整体资源作为旅游IP进行开发,场地资源、电子资源等开发利用不足,宣传不到位,“走出去”的方法不多,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影响力不足,群众参与热情不高。

2.2.3文旅融合意识不强。文化和旅游“牵手”时间尚短,文旅融合工作仍处在磨合阶段,文旅融合成果不多,可学习借鉴的经验不够丰富。目前,公共图书馆普遍缺乏文旅融合复合型人才,成為开展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工作的短板,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的推动力不强劲。公共图书馆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转换市场思维,培育擅长文化管理、旅游运营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为落实文旅融合提供人才支撑。

3“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示范项目文旅融合实践

“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以“图书馆+”模式引入社会力量,通过开展研学游品牌活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拍摄文旅微视频等方式,引领、带动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景区的文化底蕴,提升品位,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促使旅游与公共文化融合发展。

3.1以“图书馆+”为抓手,创新文旅融合建设模式

3.1.1 以“图书馆+海岛”模式建设全国首间海岛智慧书房。联盟通过事业与企业合作共建管理的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如:与北海涠洲岛旅游发展公司合作共建,在著名景点涠洲岛建设全国首个全自助服务的海岛智慧书房,打造涠洲岛“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的新名片。涠洲岛智慧书房拥有3,000多册图书和自助借还机、电子借阅机等设施设备,丰富岛上居民和广大游客的文化生活,形成了一整套城市智慧书房建设标准、运营标准、合作模式,是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文化事业产业优势互补新路径的重要举措。

3.1.2以“图书馆+陈列馆”模式建设陈列馆智慧书房。联盟加强公共文化机构之间的融合,与博物馆融合建设系列文旅智慧书房,打破行业壁垒,整合各方面文旅资源,打造融合新阅读、新旅游的全民阅读服务品牌。联盟在《印象·1876》北海历史文化景区英国领事馆遗址陈列馆和大清海关遗址陈列馆配套建设文旅智慧书房,由图书馆提供图书设备、管理软件、业务指导、图书配送等服务,陈列馆提供阅读环境、人员、物业管理等保障服务。书房定期开展公益讲座、读书会、传统节庆活动等阅读推广活动,既丰富了陈列馆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优质旅游资源的推广,也有效提高了陈列馆的吸引力,实现全民阅读和旅游产业的双赢。

3.1.3以“图书馆+交通”模式首创高铁读书驿站。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持续迈上高台阶,每年来到北部湾经济区六市旅游的游客数不胜数,其中北海市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5,172.4万人次。高铁、邮轮等交通工具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文化氛围营造不足,旅客文化旅游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联盟利用火车站、码头等交通集散点客流密集的特点,在全国首创建设高铁读书驿站,通过高铁读书驿站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实现旅行与阅读的紧密结合,让阅读在城市间流动起来,让旅途时光充满书香、让“诗”与“远方”牵手。今后,联盟将以铁路站点读书驿站为依托,在提供借阅服务的基础上,开展“书香列车”“阅读之旅”“铁路图书漂流”等活动,让旅途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3.2开展以图书馆主导的研学游品牌活动

为突破单体图书馆阅读推广规模小、品牌效应低、社会影响力不够的问题,发挥图书馆服务联盟的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联盟以扩大联合阅读推广为基础,着力打造“走读广西阅读北部湾”等研学旅游活动品牌。“走读广西阅读北部湾”研学游以公共图书馆为平台,面向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小学生,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厚植乡土情怀出发,构建“图书馆+旅游”文旅模式。联盟研学游选取北部湾经济区内文化科普场馆、园林景区、科研场所、红色文化基地等场所作为研学营地,通过阅读、手工DIY、朗诵、讲座、拓展游戏等方式,丰富读者视野,拓展读者知识,为他们提供“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全新体验。

3.3以文化创意产品让文化“活”起来

3.3.1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联盟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和文化创意优势,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深入发掘联盟各成员馆馆藏文化资源,重点研发与北部湾六市八馆馆藏文化元素及全民阅读推广元素相关的文创产品,以北部湾印象、最美“桂”族、碧海丝路、书香广西、璀璨非遗为开发主题,产品涉及日用、服饰、文具、工艺品等多种类型,实现文化资源与现代生产生活的融合,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文旅融合,探索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3.3.2设计图书馆文旅吉祥物。联盟融汇地方特色,设计制作吉祥物“图图”和“书书”作为图书馆形象代言人,并以“图图”和“书书”为主角,制作五集《图图与书书》二维(FLASH)动画短片,将吉祥物广泛用于联盟项目建设成果、图书馆服务、文化宣传工作当中,彰显图书馆服务理念,发挥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图书馆文化旅游价值。同时,“图图”和“书书”也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中,以IP+吉祥物+纪念品、礼品为开发模式,将“图图”和“书书”商品化、产业化,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发挥吉祥物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3.4拍摄系列文旅微视频

北海市图书馆挖掘北海文化内涵,以北海市著名景点及风土人情为内容,拍摄制作了20集涉及海系列、村系列、岛系列、庙系列、街系列、匠心系列、美食系列、文化系列等文旅微视频,通过微信、网站、抖音等媒体矩阵进行文旅宣传,全面推介北海特色地方文献和旅游资源,以文旅视频的方式讲好文化故事,推荐本土特色地方文献,让小众图书走进大众视野。

4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4.1打造图书馆研学行基地,推动文旅业态融合

公共图书馆作为研学行的绝佳场所,在配套的基地建设、文献资源、阅读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能有效填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短板,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

4.1.1构建分层次的研学行服务体系。不同年龄读者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不一致,图书馆需要有针对性地构建分层次的研学行服务体系,设置不同的活动空间,如打造国学馆、儿童剧场、图画房等;针对不同读者学习时间安排,制订寒假、暑假等阶段性研学行计划,开拓线下科普路线,提升研学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将图书馆从文化服务场地转化为社会实践研学基地。

4.1.2充分挖掘图书馆自身资源,拓展研学行内涵。图书馆自身资源包括:一是图书馆建筑和设施资源,可针对不同年龄读者制定贴心参观路线。二是图书馆业务资源,采取游戏化设计图书馆职业体验等方式,让读者在“行”中学有所获。三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图书馆可将古籍和特色文献为研学活动所用,丰富研学行资源库。四是图书馆周边资源。图书馆应收集周边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资源信息,与社会文化教育机构联合打造品牌研学行课程,使研学行融入本地特色,提升研学行成本效益。

4.2引导社会合作共建,拓宽文旅融合新阵地

4.2.1构建图书馆+发展模式。图书馆应探索与公共交通、旅游景区、酒店、民宿、餐饮、休闲娱乐场所(商圈步行街)等社会力量的合作,将图书馆元素嵌入合作场所中,融入现代理念、现代技术、现代模式,运用共享经济思维提升服务效能,让游客在行、游、住、食、购、娱中全方位享受文化服务,如小程序听书、扫码阅读电子书刊,开展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会、茶道、花艺、电影鉴赏沙龙、文艺演出等活动;与乡村旅游产业(如农家乐、农场)合作,开设乡村书吧,共建农场图书馆,助力乡村振兴和旅游经济发展。

4.2.2公益讲座社会化运营。讲座既是图书馆资源,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图书馆可利用场地、管理等资源优势,了解读者实际需求,搭建平台,聚合社会资源,寻找合作双赢基点,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教育机构、图书公司等社会力量合作,采取赞助经费、讲座冠名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开展系列论坛活动、公益讲座,通过社会化运营、内容丰富的公益讲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位,将图书馆打造为文化旅游打卡点。

4.2.3开展会展旅游。图书馆要挖掘文献资源旅游价值,举办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主题展览活动,与文化场馆(如群众艺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文献珍藏馆等场馆合作,开展古典古籍、地方文献、中华传统文化等展览,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促进图书馆旅游的发展。

4.3推动信息服务移动化,实现文旅线上融合

4.3.1建立文旅信息资源平台。图书馆借助丰富的文旅信息资源,以互联网为基础,建设文旅数据共享及交换平台,满足游客信息查询和交互互动需求;开发文旅微信小程序,增加用户数字文旅体验,为他们提供食、住、行等信息推送服务和讲解服务。

4.3.2开设文旅直播通道。图书馆要挖掘本土旅游文化资源,线上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推介文旅图书资源,筹划网红文化地标与文艺演出的融合直播,让读者足不出户享受“云旅游”。

4.4开发文创产品,赋能文化事业产业化发展

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表达”和沉浸式旅游的关键环节,正逐渐成为文化旅游的“新景点”,购买潮流文创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文创产品应从初期的简单复制转向挖掘文化内涵,创新经营模式,实现文创产品的“破圈”。

4.4.1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开发文创产品既需要政策环境,也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图书馆应安排专人负责文创开发,或设置文创开发部门,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推广落实到人、责任到岗,同时设立文创产品展示区,增加文化旅游流量,让游客切身体验文创艺术魅力。

4.4.2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图书馆创新文创产品开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将文物史料、地域文化元素与本地特色旅游資源相结合,将文创IP化,延伸图书馆旅游产品链条。图书馆可学习借鉴故宫博物院做法,将本馆特色文献元素、本地文化融入艺术品和日常用品中,如服饰、配饰、茶器、文具、摆件等。二是将文化体验与审美想象相结合,设计契合游客审美需求的产品。三是在数字技术繁荣发展的基础上,融合先进技术,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传播力和表现力。

4.4.3创新经营销售模式。图书馆可采取公私合营的模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研发,以知识产权方式入股文创公司,主导文创发展方向,把握文创研发主题和设计元素[4]。通过线下文创专卖店和线上店铺同步售卖文创产品,开创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共赢局面,提升图书馆知名度;与旅游、科技等领域开展“文创+”跨界合作,培育集产品开发、品牌授权、营销推广等于一体的全生态产业链[5]。

4.5凸显图书馆旅游功能,提升文旅融合的社会影响力

4.5.1提升馆员服务效能。文旅融合发展要落到实处,关键在于人才知识结构素养。图书馆要完善文旅人才培养机制,对馆员进行文旅融合服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与素养,增强文旅融合意识,迅速响应游客的文旅信息需求;强化美学教育,提高人才美学修养,将文化资源中的生活美学融入文化旅游的方方面面[6];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环境,激发馆员的创造性和工作激情。

4.5.2打造特色阅读空间。图书馆要以资源和场地为依托,对馆舍内外环境进行改造,通过本地风土人情展览、专题书架、电子数字资源等,融汇文旅特色资源,打造具有文旅元素的特色创意阅读场景,将图书馆改造为城市文化地标建筑、网红打卡点,塑造可观、可阅的文旅微IP。例如,芬兰赫尔辛基图书馆、美国西雅图中央图书馆等通过拓展文化空间功能,实现了阅读载体与文旅产品的复合化发展。

4.5.3打造全方位宣传推广体系。图书馆以文献资源和阅读推广活动作为旅游吸睛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齐头并进,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等平台,充分发挥流量的力量,全方位、立体化宣传推广图书馆旅游资源和服务,在中华传统节日、法定假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宣传推介图书馆旅游资源,扩大图书馆社会影响力。

5结语

公共图书馆肩负“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社会责任,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探索“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成效显著。公共图书馆应在自身职能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设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文旅融合路线,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进一步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体现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和旅游效益。

猜你喜欢
十四五文旅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云南出台13条措施支持文旅行业
刘力萍文创作品
冰雪文旅乘风起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铧芯文创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