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沉浸式教学,发展科学有效课堂

2022-06-01 19:27陈颖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沉浸式有效课堂

陈颖

【摘要】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关注,然而作为小学生来说,其自身具备年龄阶段的特点,因此如何减负高效地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成为小学校园中科学教师的重难点内容。在此期间,沉浸式的小学科学智慧课堂构建可以有效将互联网资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融合,形成对于小学生科学教育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沉浸式;小学科学教育;有效课堂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课堂构建可以积极的利用多种形式的模式开展沉浸式的引导教学。

一、“沉浸式”的概念界定与发展应用

“沉浸式”一词最早出现于威廉·利德威尔(William Lid well)的著作《设计法则》(The Law of Design),其将“沉浸式”解读为心流理论。在认知科学学中,美国科学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心流体验可以促进自我的整合,在人们极其专注的状态下,意识处于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这种完全沉浸在活动中的感觉就是心流,心流的产生伴随着高度的兴奋和较强的自我获得感、满足感。

由于其中的高效率、自我满足感及获得感与教育教育形成了高度的契合性,因此“沉浸式”一词逐渐从设计产业的初衷走向了教育应用。早在1965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St.Lmabert地区率先开始实行法语沉浸式教学实验,实验从幼儿园一直进行到小学,效果惊人,引起巨大轰动。接着,第二语言沉浸式教学法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于沉浸式教学法的认识逐渐深入,沉浸式教学法也开始走出语言型课程的范畴,向着各学科开始尝试,而互联网与大数据的发展以及我国小学校园中教育信息建设的普及,让科学教学中应用沉浸式教学法有了物质前提。

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沉浸式教学的匹配性

要针对小学生开展科学教育,首先需要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和调查。通过我国近年来学者的总结显示,我国的小学生群体中的早熟比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这意味着目前我们当前的科学教学内容和辅导重点应当及时与小学生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以免出现滞后和错位。

(一)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处于特定的人生发展阶段中,首先在升入小学阶段之后,较强的学习强度和考学压力等不可避免的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同时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型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尽管这个期间小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素质等多个角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但是整体来说依然缺乏社会生活经验、思想成熟度不足,此外对于大量的信息缺少分析和鉴别能力,因此容易不良信息的影响,走而导致心理健康成长走向歧途。其次是小学生处于现代社会的环境影响下,不仅仅有日新月异的新技術、新环境对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促进作用,也有部分不良网络信息等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小学科学的辅导和干预非常有必要且亟待开展。

(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沉浸式教学的匹配性

作为小学生来说,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需要教师仔细进行研究。一般来说,小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任何一种科学问题的出现都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同时小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去调查学生群体的真实科学诉求,切忌闭门造车式的课程设计和安排。在沉浸式的教学中,小学生们可以完全将自己投入到兴趣所带来的求知欲中,更可以借助学习氛围的协助构建起全员参与的科学学习环境,同时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具有实践价值、营养价值以及研究价值的情感体验,会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内在情感。

三、打造沉浸式有效课堂的策略

对于沉浸式教学来说,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从小学生的日常活动如学习和兴趣点入手进行研究,在科学课堂上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开展教学活动,而不是通过教师的展示和讲述进行说教。因此在沉浸式的科学课堂构建上应当采取积极有效、贴合学生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我的实践总结来看,可以应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变“班会式”科学课堂为“实践型”科学课堂

在传统的“班会式”的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在上面对学生们开展科学教育的同时,小学生对于其教学内容的亲近感不强,无法形成有效的科学教育作用。但是借助智慧课堂的构建,小学科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科学教育以及引导。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话题,帮助学生建立起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对于“地震产生的原因”这一小课题下,学生们可以借助硬纸板、空饮料盒子以及积木等制作出地面以及地面建筑,然后通过施加外力的方式让“地面”出现震动,然后观察和记录“地面建筑”所出现的反应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深入的实践话题,例如“如果施加的外力不变,那些地面建筑如何能够抵御地震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去实践检验各种方法,像有的同学就会在硬纸板做成的地面上涂上胶水将积木粘在上面,还有的同学会在硬纸板上挖出特殊形状孔洞,将积木插入其中,还有的同学会在积木后方建立支撑等,这些方法有些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成为了抵御地震的真实方法,还有一些却是来自于学生的奇思妙想,而当学生们真正打开自己的思维,努力去实践时,这些场景会成为他们深刻的记忆,甚至会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于地质研究、建筑研究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起更为远大、宏伟的学习理想。

对于小学生来说,沉浸式的学习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学习,而亲自参与所带来的感知刺激要远远超过观察、记忆等方式所带来的学习印象,同时小学生开展实践的过程,也是在不断践行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即鼓励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设想、验证的科学观。

(二)将“话语权”的教师主体变为学生主体D4322D2C-7EA3-4C0A-BC80-2EE3D329E3EB

在过去的科学课堂上进行的信息化尝试等均采用了部分图片、视频等方式,但是话语权依然被牢牢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说,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很可能会对于这种话语权的掌握产生极其敏感的想法,容易产生教学效果下降甚至出现故意破坏、捣乱课堂纪律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想在小学科学教育课堂上取得实效就必须尝试着将话语权交给学生,但是要保留引导能力。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的“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设置为不同的小组形式,让学生们自主去讨论,而教师此时则化身为学生们的“工具人”,根据学生们讨论的结果、预设的结论等进行实验的检验,方法可以是摆放一个透明鱼缸,在其中放满水。而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内容,教师可以为他们的实验提供工具和材料,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提供指点和帮助,但是整体的讨论过程是学生们为主体的,在“胜于雄辩”的事实面前,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科学的结果和实验的验证,从而真正让学生在沉浸中获得新知识,更让学生们增强了思考的多面性,体现出更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当实验结束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分组情况分别请各自小组的代表进行总结,教师在此期间提供互动交流的话题或疑问等,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这样的现场互动环节教师控制节奏以及学生发言和辩论的顺序等,但是却将话语权交到了学生手中。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通过现场数据的统计、学生真实想法的记录等,对于当前班级中学生科学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开展更加深入的分析。要知道在沉浸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更加易于体现出自己最为真实的想法,同时也便于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去理解和认识在教学视频中出现的现象和意义。而教师可以通过最后的案例分析对于双方的辩论进行总结,给予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一些不良科学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促进学生主动扭转自己的科学状态。

(三)开发角色扮演式的智慧课程内容

作为科学教育、智慧课堂的结合来说,沉浸式的教学模式也是最佳的方式,因為在沉浸式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形成几个主要的教学任务:首先是清晰的科学教育目标,其次是及时的学生反馈,第三是行动与科学的体现,第四是深刻的教育印象。从这个角度来说,开发角色扮演式的课程内容与智慧课堂以及科学教育的目标契合性更高,因此值得重视和实践。

做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了解当前对于小学生群体最具吸引力的内容和课题,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课程内容与学生所需的科学教育相匹配。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中“地球的公转和四季变化”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们创设了多种动物角色,让学生们自己思考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不同动物的表现等。当我借助“地球仪、手电筒、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等道具开始活动时,要求不同的“动物”必须表现出相应的动作,例如“活动”“睡眠”“捕食”“飞行”等,这些动物既有老虎、狮子、袋鼠、企鹅等,同时还有各类昆虫、鸟类,这些动物在不同的季节、地球公转所带来的南北半球气候变化等影响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而借助这一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们对于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同时这也是对学生知识面广度的考核,因为学生们需要知道动物的习性如冬眠或生存周期等,还需要知道南北半球的动物分布情况,如袋鼠是生活在南半球的、企鹅是生活在南极的……这些动物角色的分配和安排,决定了我随时可以让学生们分享和解答“当前地球公转所带来的四季变化情况”,更让所有的学生沉浸在科学探索与角色扮演同步进行的活动中。

帮助每一个角色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找到自己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形成对于小学生群体中的不平衡性的补充,对于帮助部分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内向甚至孤僻的学生走出交际困境等均有非常有效的作用。

结语

在当前,沉浸式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依然处于实验阶段,并未实现全面的推广和实践,但是正是基于这样的环境和发展趋势,未来沉浸式教学必将成为小学生科学教育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让小学生体验到逼真的场景和教育现场,使其真正领会到其中的科学教育知识,达到教学的目标等,都需要更多的教师来尝试和参与,并积极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和改进。只有如此才能改善我国小学生科学教育现状促进小学生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互联网+”与小学科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28):130.

[2]叶牡丹.沉浸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设计,2021(18):31-32.

[3]缪璐.“沉浸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范式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09):59-60.

[4]孙峰林.沉浸式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构建[J].科普童话,2020(06):40.

[5]钟士红.RPG角色扮演点亮小学科学课堂[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1):33.D4322D2C-7EA3-4C0A-BC80-2EE3D329E3EB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教育沉浸式有效课堂
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教育游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