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融合发展研究

2022-06-01 22:37邓小龙
旅游纵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铜仁市乡村旅游

邓小龙

摘 要:近年来,贵州省把握自身独特优势,持续推进旅游产业化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探究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 10.8软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并结合铜仁市旅游资源状况和城市总体规划,研究铜仁市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策略,提出乡村旅游“两带一群”新发展格局,着重解决区域不协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旨在为铜仁市乡村旅游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乡村旅游;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铜仁市

中图分类号:F592.7;D6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倡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2021年底,贵州省相继印发了《贵州省推进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和《贵州省“十四五”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发挥贵州省传统村落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全国第一的优势,助推旅游产业化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一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都蕴含着该少数民族的建筑文化、生存智慧、宗教礼仪、生产工艺、风俗习惯。无论是传统村落还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典型代表。本文以铜仁市为例,结合自然和人文环境,分析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探究城市整体规划格局的基本内涵,希望为铜仁市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建设思路。

(一)区域概括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总面积约1.8万km2,下辖2个市辖区、4个县和4个自治县,分别是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德江县、思南县、石阡县、松桃苗族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铜仁全市聚居着汉、苗、侗、土家、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45%,是中国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中[1],贵州省共有724个村被列入传统村落,已成为全国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最多的省份,其中,铜仁市共有传统村落110个,占全省传统村落的15.19%,位列全省第二;铜仁市共有146个村寨入选“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5个村寨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分别占全省的10.99%和11.22%,均位列全省第三(见表1)。

(二)数据来源

本文传统村落名单来源于住房城乡建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来源于贵州省公布的“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名单”和国家民委公布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名单”。运用百度地图开放平台的坐标拾取器对每个村落进行定位得到坐标值,矢量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来源于中国地理空间数据云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数字高程数据。将以上数据导入Arcgis 10.8软件中进行空间分析、制图并构建信息数据库。

(一)分布特征

对铜仁市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进行研究,运用Arcgis 10.8软件对村落进行平均最近邻计算(见图1)和核密度分析[2]。村落点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分为离散、随机和聚类3种类型,铜仁市传统村落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总体呈聚类分布,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3类核密度区:松桃-江口、石阡和玉屏为高密度区;万山、印江和思南为次密度区;其余地区为低密度区。

(二)影响因素

铜仁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东南低,西北高,最高海拔2 572 m,最低为205 m,全境以山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67.80%,其次是丘陵占28.30%,坝子及其他地貌面积仅占3.90%。以梵净山为主峰的武陵山脉是铜仁市东西部的分水岭,东部为沅江水系、西部为乌江水系,河源地势高,落差大,溪河多。

研究发现,铜仁市传统村落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总体呈聚类分布的影响因素有3个。第一,大型河流两岸更利于城镇的形成。历史上乌江和锦江都是铜仁对外交流的主要水路通道,江岸城镇化建设显著并占据大量有利地形,其他相关区域则不利于傳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形成。第二,多建于小型支流两岸。例如,松桃南部的高密度区属于锦江河支流小江流域,石阡高密度区则形成于乌江支流石阡河及石阡河支流流域。第三,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铜仁市是中国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种类较多、文化差异显著,为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分布格局。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4]。乡村旅游实现了城市和乡村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既能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又能满足城镇居民回归自然、闲暇休憩的需求。从依托的旅游资源类别来看,乡村旅游可以分为: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等[5-6]。截至目前,铜仁市已有31个贵州乡村旅游重点村和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别占全省10.76%和10.53%,其中有14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含4个同时为传统村落)入选为贵州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入选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由此可见,铜仁市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在实力,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对铜仁市发展乡村旅游意义重大。近年来,乡村旅游已成为铜仁市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发展了江口云舍村、江口寨沙村、松桃薅菜村、玉屏田坪村、石阡楼上村等一大批典型的旅游村落。

铜仁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以自然生态文化与历史人文文化为特色,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温泉疗养资源为重点,现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1个。2018年7月,铜仁市梵净山成为我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铜仁市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一带、一山、一洞、一中心”,即乌江山峡(铜仁段)旅游带、梵净山旅游区、铜仁九龙洞旅游区和以铜仁市为中心的城市景观。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东接湖南怀化、湘西,北接重庆,是贵州向东开放的门户和桥头堡,同时西部和南部分别依靠贵州遵义和黔东南,铜仁市乡村旅游主要以吸引周边城市客源为主,以发展短途游、周末游为核心。2021年9月26日至28日,2021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铜仁市召开,此次大会极大地提高了铜仁在西南地区乃至全球的知名度,也标志着铜仁市乡村旅游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面临的问题

第一,村落数量較多且分散,各村落间的关联性较弱。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应以村落为单位独立发展,因为单个村落通常不具备完善的旅游体系,可接纳的游客量较低。第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多分布于偏远山区,因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水平较低。交通、电力、物流、信息等配套设施不齐全,与其他村落及城市的关联性较弱。第三,乡村旅游人才不足。铜仁市服务旅游业的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重点旅游景区或已开发完善的村落,其他旅游景区或村落严重缺乏乡村旅游人才。人才的缺乏导致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难以实现旅游市场化,特殊优势无法被有效挖掘,即使被挖掘了,也难以合理开发、正常运营和产生较多的经济价值。第四,居民期望值与积极性不高。政府宣传力度不足,居民缺乏对政策的有效理解,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相关产业的不完善和就业机会的不足,使得乡村地区劳动力大量流失。

(二)建议

1.协调城市发展格局

根据《铜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2019年修订)公示,铜仁市将打造“一轴两带两组群”的城镇空间结构。一轴为沿杭瑞高速公路发展轴,两带分别为乌江沿岸城镇和特色产业聚合带、玉-铜-松城镇和产业聚合带,两组群分别为铜仁城市组群、乌江中游城镇组群[3]。

结合铜仁市“一轴两带两组群”城镇空间结构和“一带、一山、一洞、一中心”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以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核心,打造“两带一群”的乡村旅游格局,即东部玉铜松乡村旅游带、西部沿乌江乡村旅游带和中部环梵净山乡村旅游群。 3个组团以杭瑞高速公路为纽带,利用各自的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模式。

第一,东部以铜仁凤凰机场、湘黔铁路、渝怀铁路和铜玉高铁为交通基础,基于“离城近、交通便、基础好”的优势,连接松桃苗王城、九龙洞和朱砂古镇等知名景区,辐射松桃、碧江、万山和玉屏,打造一条以“近郊游、跨省游、民俗游”为特色的东部玉铜松乡村旅游带。第二,西部以乌江水道、沿榕高速铜仁段为南北走廊,以开工建设中的黔北德江机场为窗口,利用包括乌江、思南石林和石阡温泉在内的经典旅游资源,重点建设一批显著的村落代表,辐射沿河、德江、思南和石阡,打造一条以“乌江游、温泉游、石林游”著称的西部沿乌江乡村旅游带。第三,中部以杭瑞高速和环梵净山公路为基础,利用梵净山的国际影响力和已健全的“梵净山-凤凰古城-张家界”区域旅游优势,汲取江口云舍、江口寨沙等村落的开发经验,辐射江口、印江和松桃,打造以“休闲游、生态游、民俗游”为特色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部环梵净山乡村旅游群。

2.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

贵州是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各县高速公路的建成加强了铜仁市各区县同其他省市的联系。与此同时,继续加强对省道、县道和乡道的建设,以强化城村联系和村村联系,推动构建乡村旅游区域体系建设。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铜仁市要引导并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居民开办农家乐、旅店和商铺,满足游客更多的个性化需求,提高铜仁市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培养乡村旅游人才

人才是建设的基础,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铜仁市可以从3个方面着力解决乡村旅游人才缺乏的问题。第一,引进人才。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高层次人才掌握完备的理论架构、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有利于乡村旅游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基础建设。第二,培养本土人才。本地人具有典型的“地方熟、人数多”的优势,本地人熟知村落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村落结构等,铜仁市可以在乡村培养一批致力于从事乡村旅游业,并熟知村落历史,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本土人才。第三,集中培训和定期互访。以“引进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的模式开展定期培训和互访,促进人才理论知识的学习,吸取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优秀经验。

4.保护村落传统文化,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乡村旅游不是把农村景区化和商业化,而是把农村优质化和特色化,保护村落的传统文化、维护村落的自然风光、提高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才是乡村旅游的核心。铜仁市要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帮助各村落制订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方案,让居民享有参与权和决策权,尊重居民意愿、保障居民合法权益,进而把上级的“决策部署”高效地转化为各村落的“精确实施”。

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窗口,是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融合,利用铜仁市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统筹并优化各区县村落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促进铜仁市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乡村旅游行业在铜仁市整体行业中的地位,对铜仁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22-01-05].http:// 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2] 胡燕,陈晟,曹玮,等.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1):10-13.

[3] 张显伟.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基本原则[J].广西民族研究,2014(5):91-97.

[4] 刘奇.乡村旅游:中国农民的第三次创业[J].中国发展观察,2016(2):43-46.

[5]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119-124.

[6] 郭焕成,吕明伟.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8(4):640-645.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铜仁市乡村旅游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逸群小学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第三小学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