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热点及趋向分析
——基于CSSCI 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2022-06-01 12:14张晶晶
市场周刊 2022年5期

张晶晶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一、 引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 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 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与2010 年相比,60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 这表明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此外,从“婴儿潮”到“银发潮”的转变趋势也在挑战着传统的养老模式。 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两次生育高峰期导致人口数量猛增,二是我国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率急剧下降。 特别是第二次生育高峰时期(1962~1973 年)出生的人口在人口年龄金字塔中严重向外突出,2050 年左右这批人进入高龄阶段。 在现阶段持续加剧的养老压力下,国内众多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养老模式的发展与变革,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 但从整体研究层次看,大多学者的研究方法为定性分析,较少有人进行系统的综述型整理,研究内容缺少相关数据支撑,并且这些研究的时间也较为久远。 鉴于此,本文通过搜索收集国内养老模式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期从研究热点、未来趋势等维度探析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历程,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和转型提供些许思路。

二、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在数据库中的主题一栏输入“养老模式”进行高级精确的检索,检索时间范围为2010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12 月31 日。 为保证论文权威性和可靠性,选取CNKI 中的“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作为样本选取来源。 经过对比筛选,剔除新闻资讯、报告、会议等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获得有效文献929 篇,以此作为本文的研究数据。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工具主要是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通过对所选择的养老模式研究文献设置相关参数,再运行系统进行计量分析。 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用Refworks 格式导出从中国知网下载的929 篇文献数据,并将其重命名为CiteSpace 可识别的download-***.txt 格式;接着对下载的文献进行格式转换,生成待处理数据; 最后将时间分区设置为2010~2020年,每年一个分区,再勾选“关键词”等网络节点类型,并通过适当参数调整,生成并解读共现知识图谱。

三、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热点分析

(一)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分析可以帮助解释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结构和发展导向。 绘制图谱时选择“Keyword”关键词节点类型,生成图谱如图1 所示。 共生成406 个节点,859 条连线,中心性为0.0104。 通过观察图谱中的节点大小与连线疏密,可进行研究热点分析。 同一个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则表示该关键词的节点范围就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不同关键词间的共现情况。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我国养老模式领域的研究主题,本文统计出排在前30位的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表1)。 综合考察频次和中心性,发现养老模式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研究基础热点词(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家庭养老);重点热点词(居家养老、互助养老、智慧养老、养老保险、老年人、农村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等);新兴热词(以房养老、养老产业、养老保障、“互联网+”、养老意愿、时间银行、PPP 模式、空巢老人等)。 这些热点词基本上涵盖了近十年来有关养老模式领域的研究热点。

图1 2010~2020 年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热词共现图谱

表1 2010~2020 年我国养老模式研究关键词词频和中心性统计表

(二)聚类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养老模式研究现状的知识结构,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点击“find clusters”聚类分析,生成关键词聚类图谱并对其进行解读。 其中,Q 值=0.5113(大于0.3);S 值=0.7346(大于0.5),说明该图谱的聚类结果是合理的,能够代表我国养老模式的研究热点主题。 于是得到了#0 人口老龄化、#1 医养结合、#2 养老意愿、#3 家庭养老、#4 互助养老、#5 老龄化、#6 居家养老服务、#7 养老服务业、#8 老年人、#9 养老保险共10 个聚类群。 在整理聚类群信息、剔除重合部分以及相关背景信息后,本文主要选取医养结合、互助养老、养老服务业、养老保险四个新兴主题聚类做详细介绍。

1. 医养结合

传统阶段的养老服务包括日常的生活照料、饮食起居等,但现阶段,专业的疾病诊治、医疗护理和康复保健等成为热门需求。 围绕“医”和“养”的关系,许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杨哲认为“医”和“养”之间是一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医养结合是把老年人医疗服务和日常照护相融合的新型“养老-护理”服务模式。 王素英等认为医养结合模式仍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融入医疗资源,本质是将“养”置于首位。 目前来看,医养结合的研究重点仍是寻求将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护融为一体的探索,更好地将现代医疗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但现阶段医养结合支付体系缺失、优质医疗养老资源匮乏、专业护理人员缺口大等困境,使得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还存在重重阻碍,这需要社会通过整合医养资源、构建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统一有效的行政协调机制,来促使未来的医养结合模式朝着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 互助养老

近年来,我国老年服务领域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锐化,致使养老需求骤增与服务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为了缓解养老压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城市社区互助养老、农村互助养老等养老模式开始兴起。 我国部分城市也曾陆续开展过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通过结对子、时间储蓄等方式调动居民参与。 这些实践关注到了年轻健康老年人的巨大潜力,即老年人口红利(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对经济发展有利的人口条件)。 老年人通过“时间储蓄”进行延期有偿的志愿服务,将时间银行理念引入居家养老,突出社区的基础性作用,以互助的方式注入社会力量,以此缓解照护人员短缺的问题。 同时,老年人健康的身体状态、良好的经济收入、和谐的家庭关系与开明的认知水平将有助于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开展。 而在农村地区,以村庄、熟人为基础和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的互助养老为中国提供了低成本、高质量的养老模式。

3. 养老服务业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 年正式提出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后,国家、社会及市场等主体便开始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以期为老年人提供适切、连续和完整的服务。 我国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包括医疗卫生、生活照护、社会保险、文化娱乐、精神服务等方面。 除了基础的物质生活服务需要,许多老年人开始追求精神层面服务,比如老年人继续教育、“夕阳红”旅行、志愿服务以及心理诊疗咨询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养老模式、“互联网+”养老模式等出现,又为养老服务业带来新的发展前景。 此外,中国目前的养老服务业发展仍处在初期,所以,在老年服务部门和设施的配置上应该有整合的、全局的观念,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支援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以充分调动社会财力和人力资源为老年人服务。

4. 养老保险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中国反贫困战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有效地降低了老年贫困的风险,有力地保障了老年人晚年生活。 同时,养老保险制度差异造成的收益差异也会直接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这主要体现在选择家庭养老或是机构养老两个方面。 如果养老保险收益相对较少,那么多数老人可能会放弃自我养老,转而依靠家庭养老,同时也会降低其机构养老的意愿。 如果养老保险收益相对较多,那么这部分老人可能更倾向选择自我养老或社会化机构养老。 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目前的养老金处于较低水平,虽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困境,但处于参保缴费阶段的低收入家庭也可能会面临相对更高的贫困风险。 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养老保险制度仍需不断完善,可以通过增加养老保险收益、改善待遇调整机制等来推动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

四、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的演进趋势分析

突变词分析的方法可以从时间上纵向探寻我国养老模式知识演化路径和在不同时段的研究拐点。故本文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绘制出突变率前14 位的关键词图谱(图2)。 通过解读图谱发现,我国养老模式的研究趋势大致可总结为三个阶段。

图2 2010~2020 年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突现词

第一阶段(2010~2013 年):该阶段的关键词包括养老保障、养老保险、农村、老年人口等,研究的脉络比较清晰,主要包含的是养老模式研究的基础概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养老保险制度开始改革、基本养老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一系列举措致使这一阶段研究的热度提高,发表的文献数量逐渐增多。

第二阶段(2013 ~2016 年):该阶段的关键词以以房养老、空巢老人、养老社区、模式等为主,突现词的突现时间跨度为2~3 年,持续时间较短。 突现时间的集中是由于国务院在2013 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这项意见明确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因此这一时期的研究更多聚焦于养老服务产业。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家庭结构的改变,空巢老人逐渐增多,也引发了众多学者针对传统养老模式的思考,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领域。

第三阶段(2016 ~2020 年):该阶段的关键词以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智慧养老、“互联网+”、互助养老等为主。 这一阶段中的几个关键词突现程度都很高,比如养老服务的突现强度为5.93,医养结合的突现强度为4.69,说明二者是近几年来养老模式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与此同时,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化等逐步渗透到传统养老模式中,智慧养老、“互联网+”养老逐渐成为学者们热议的新兴养老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手段运用到养老服务中去,为老年人群体带来了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五、 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中国知网中有关养老模式的929 篇CSSCI 文献为样本数据,运用CiteSpace 软件制作了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共现图谱,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在关键词和聚类分析中,医养结合、养老意愿、居家养老服务、互助养老、养老服务业、养老保险六个领域的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揭示了这些热点话题是养老模式研究的重点内容。 尽管目前已有学者运用各种计量工具对数据进行核算分析,但内容不够深入,方法仍需创新,领域研究总体尚未达到成熟期。

第二,在关键词突变分析图谱的解读中,我国近十年养老模式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2013 年)主要围绕当前社会养老压力加重的现实,对养老保障、养老保险、农村养老进行探索;第二阶段(2013~2016 年)对以房养老、空巢老人、社区养老等主题进行探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第三阶段(2016~2020 年)对养老模式的研究开始拓展至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智慧养老、“互联网+”、互助养老等新兴领域。

新时代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仍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虽然近十年来我国在养老模式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学者们仍需深入思考未来的长远发展。 可从以下方面推进我国养老模式的研究:一要创新研究方法。 目前的研究方法多属于评述性方法,缺少数据支撑和检验,说服力不强,应鼓励使用更多的计量研究方法来加大研究深度。 二要拓宽研究面。 我国养老模式的研究多集中于社会保障、人口学方面,与经济学、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配合不足,因此有必要进行学科交叉合作、多视野探究。 三要加强应用革新,紧跟时代信息化、新技术、市场化等社会背景,以供需匹配精准化、服务模式创新化为重点加强对养老模式的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