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琦的翰墨情怀

2022-06-01 06:59范基公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条幅翰墨颐和园

范基公

家父范立夫是书法家。受家教熏陶,我自幼喜爱书法,颇爱看书画展览。前不久,我参加了“翰承书院”举办的少年儿童书法展,在留言时,我题赠“翰墨留香,承传经典”,寓意书法教学的宗旨是传承经典文化。

谈到翰墨传承,不由得想到著名书法家胡琦。他是我在北京二中任教时的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很强。“文革”后,在《中国少年报》担任了22年编辑、记者。那时,我在学校负责新闻宣传,经常在该报多个栏目发表文章,常受邀参加报社的活动。他博学多才,乐于助人,我们交往甚密。

他出身书香门第,祖父胡浚是前清翰林,家学渊源。他的书法,笔力超凡,融雄健与华美于一体,自成一格,50年笔耕不辍,终成书法大家。他的作品十余次在中日书法大赛、全国书法大赛获奖、参展。多幅作品被中国港澳台及日本、泰国、瑞士等国机构或个人收藏,并出版《读帖与写字》等文集。

近年,他收集到的颐和园抱柱楹联和牌匾近千件。这些楹联匾文,字字有来由、有讲究,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如“禳福申猷”,讲的是“上苍必赐福于申扬光明正气者”。若悬于厅堂,可激励主人坚持光明正道。

胡琦在报社和我在学校工作的共同点,即都是从事少年儿童的教育工作。因而,他不断挖掘颐和园楹联的教育内涵。如“海涵春育”,释意是“像大海一样广阔包容,像春风一样养育万物”。这四字足以表达学生对母校和恩师的感念。他曾将此文写成条幅敬赠给一位即将退休的教授,并相邀38位学者和弟子在上面签名,教授本人感动不已,含泪受赠。

他还赞赏的有“凤翔云应”“寿恺是康”“澄莹心神”“文思光被”“萝径因幽偏得趣,云峰含润独超群”,——读来让人心旷神怡。他说,从已收集到的485件匾文和145副楹联看,多数可以为家庭增添吉祥喜悦的色彩,可以烘托古朴高雅的氛围。

他想把这些饱浸“仁义礼智信”的颐和园文萃编成文集,越出宫墙,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文化经典的传承,可以给生活添一些高雅,加一抹文采,增一分乐趣。从2011年起,他就为实现这一夙愿忙碌。对他的这一编辑智慧,我非常赞赏。

为传承经典,他还有一个意向:将激励过自己闯过人生沟坎的一批名诗、名句,认真写成条幅,办个展览,或印出留给后代。为此,他正在潜心选文、临帖和寻找志同道合者。

多年来,笔者就有感慨:书法家多是起于“笔端”,终于“展览”,而已,而已。而书法家胡琦却是传承经典行天道,翰墨情怀系民生。可敬,可敬!

猜你喜欢
条幅翰墨颐和园
颐和园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翰墨飘香的砚台
翰墨飘香的“溯盐”魅力
颐和园中的『园林博物馆』
巧用旧条幅 玩出新花样
翰墨高吟
在翰墨飘香中拥抱新的春天
大连书家之梁文夫
马章乘 ●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