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视域下课程实施与教研专业化支持

2022-06-01 15:09丁玉祥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监测中心
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高中课程全市课题

丁玉祥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监测中心

近年来,普及高中教育、扎实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动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已成为当前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高标准普及和巩固性提高普通高中教育为基础,遵循规模办学、内涵发展和体制创新的原则,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办学效益为核心,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争创特色”为主线,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着力加强区域高中教育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有效促进区域高中教育整体跨越式发展,已成为高中教育管理者思考的时代命题。

一、推动课程理念的更新,实施多元融合的课程培训

(一)强化高中育人使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南京市高中教育牢记教育使命,坚持全面育人、五育并举,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价值观,高中学校围绕育人方式的转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高中课程实施。

(二)规范课程培训方案,落实分层分类培训

为尽快转变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教学理念,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要求,创新课程培训的活动形式,落实课程分层分类培训,组织开展好省级骨干培训、市级全员培训和学科校本研修,完成对教育行政干部、教研员、高中校长和教师的全员培训。南京市教育局组织全市高中教师参加全省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全员培训,进一步确立高中课程倡导的基本教学理念,澄清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认识误区。

(三)立足多元融合学习,丰富课程培训形式

南京市采取理论学习、专题培训、异地考察、网络培训等多元融合的学习方式,邀请省教科院、山东省及上海市课程专家、南京大学教研院教授等对55 所高中的校长、教务主任进行教学管理和新课程改革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新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2018 年以来全市组织高中校长到上海、山东、湖北等地进行新课程实施的考察学习,进一步确立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理念,坚定了高中学校教师和管理者课程实施的紧迫性和使命感。

二、坚持五育并举的课程实践,着眼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培养

(一)坚持五育并举,组织开展多样的课程活动

为进一步丰富高中学生的课程体验,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搭建多元化的课程展示平台,增强学生对新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南京市以特色活动展演和精品课程评选为载体,开展系列特色活动评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高中校园生活。例如,每年组织南京市高中生课本剧展演,开展全市高中生“五四”辩论赛、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评选以及高中“一二·九”歌咏比赛等活动。以南京市高中生课本剧展演活动为例,参加展演的剧目均来源于高中课本,学生在揣摩角色的过程中认真讨论、深入思考,对课本内容的体验和理解也得到进一步加深。

(二)参与高水平学科课程竞赛,着眼于高层次人才培养

多年来,南京市重视创新人才的培育,坚持以高水平创新活动培育多样化人才,以高层次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通过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学校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培养。以市级教研部门为依托,成立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学院,实施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计划”,评选和建设“星光”基地学校,涉及天文、发明创造、信息技术、机器人、无线电、航模、海模、车模、环境、气象,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竞赛指导等近百个项目,为全市高中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组织保障和学习空间。组织高中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国际机器人联盟竞赛以及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等活动,每年都有一批高中学生入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并获国际金牌。

三、优化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强化教研工作的专业支持

(一)优化课程管理,落实课程实施的专业支持

一是加强课程方案深度学习。规范课程管理,有利于提升高中课程实施的品质。组织学校教师和干部进一步加强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再学习、再研读和再培训,统一管理思想,明确高中课程方案的特点、内涵和实施关键。二是建立高中教学视导制度。通过建立高中教学视导制度,定期对全市高中进行课程改革的专项视导,推动学校课程贯彻的进程。在教学视导中,通过“视”发现学校课程管理中的问题,借助“导”引导学校进行制约课程实施校本问题的精准归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保证学校课程改革沿着既定的轨道正常推进。在教学视导中,市级教研机构在教研员进行学科精准指导的同时,还聘请全市课程改革实践专家或名师全程参与学科指导,为学校的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指导,为学校的课程实施过程纠偏并指明方向。三是开展问题导向管理培训。切实加强全市中学教务主任的课程管理实践能力指导,多次组织高中校长到南通市进行高中新课程学习交流。2019 年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秦淮科技高中专门组织了全市高中教务主任的专题培训,及时澄清高中选课走班、生涯规划指导、学分管理等认识误区。

(二)强化组织推进,分类实现专家的多元指导

南京市以教研为主导,成立高中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委员会,着力推进高中课程基地、高中学科基地建设,为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提供资源空间,精心选聘高中学科中心组、高中学科核心组的教学核心团队,最大程度对普通高中提供学科深度跟进指导,专家现场示范纠偏。呈现出“聚力汇智、示范引领,学科辐射、专家咨询,定期检查、全程跟踪,互动交流,跟进指导,现场诊断、评价促进”的教研组织形态,建立并形成了市、区、校上下三级联动,行政、教研、科研、培训与监测多方协同、整体运行、合力充分的教研工作组织的推进创新。

(三)创新教研形式,提高课程实施的过程质量

我市积极推进教研工作机制创新,探索区域联合教研、校际联合教研等多种教研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教研工作的制度化和专业化水平,发挥好教研工作对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作用。一是建立单周“半天教研制度”,全市各学科利用半天教师无课时间,针对高中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在实践中转化落地等问题加强研究,并以课例为载体,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师生开展实践研究,推动深化高中教学改革。二是组织主题化项目式教研,全市高中围绕新课程实施,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深度研课”为教研专题,开展持续的项目活动,研究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澄清认识误区,提高实施效果,每年高中各学科教研员开展专题教研总计达280次以上。三是开展以评促用的学科类专项评选,全市组织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评选、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引导教师关注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不断增强研究新课程的主动性。

(四)深化校本研修,提高学校课程的实施精度

教研组是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摇篮。我市在高中课程改革推进中,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强化教师的专业归属感,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生涯规划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开展专题性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具体抓好以下五个环节:一是指导学校顶层设计校本研修方案,与教师专业发展环环相扣;二是厘清校本研修目标,与高中学校办学理念紧密联系;三是系统规划校本研修内容,以课程理念指导研修内容的统筹规划;四是主动创新校本研修形式,充分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五是有序规范校本研修管理,有效保障校本研修常态的工作运行。从全市看,为了推进学科校本研修,市级教研部门专门编制了《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建议》,让教师人手一册,正确领会课程实施基本要求,保证课程教学不走样、不跑偏、不变形。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供课程实施的智力支持

全市加强高中教师队伍系统化建设,完善全员分级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构建教师培训培养的长效机制,为高中课程高品质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开展名师评选,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动力。每年全市开展“普通高中教育先进个人”及“普通高中教学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定期开展市学科教学带头人、市优秀青年教师评选,通过理论考试、课堂考核、综合评估等多种方式,评选各类教学名师,增强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组织骨干培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年暑期组织全市高中备课组长、教研组长集中培训,增强教师课程育人能力,以便在学校常态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三是推进“市级名师工作站”集群式建设。市教育局成立“南京市名师工作站”,将集群模式引入教育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尝试,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对“名师集群”进行高位设计,按照“集聚、集约、集散”理念统一名师管理,统筹课程资源,支持多样化发展。

四、聚焦课程育人的关键环节,落实课程实施的保障支持

(一)组建区域联盟,形成课程实施的合力

为了提高学校课程实施中共性问题的协同解决能力,市级教研部门主动搭建平台,组织全市55 所高中,根据学校的发展水平、地域特点以及办学形式,采取“结伴而行,平等民主,协商对话”的推进策略,组建了三个高中联盟,即三星高中“教学联盟”、原五所县中的“五岳联盟”、优质四星级高中“6+1”联盟。三个联盟聚焦“经验共享,资源共建;责任共担,协同共进;发展共荣,质量共赢”的联盟发展建设目标,优化了“活动载体,专家引领;校际协同,行政激励;课例研修,视频直播;管理研讨,精准归因”的教学研讨经验,坚持“以学定教,技术融合,联合监测”的管理共识,形成课程实施合力,有效实现区域高中分层推进与差异发展。

(二)打造学科基地,强化课程资源的支持

全市聚焦人才高地建设,汇聚学科名师智力资源,开展了学科基地建设,总计成立了14 个学科教学基地。依托学科教学基地,联合名优教师发挥学科集中优势,进行新课程教学典型问题集中攻关,开发学科新课程资源,与全市高中学校资源共享,极大地减轻了教师课程研发与选择的负担,也为课程高质量实施提供了资源保障。同时围绕学科基地建设进行分类管理、分别要求,组建了学科中心组、学科核心组,分别围绕常态教研、学科重大问题,发挥各自学科专长,实施专项研究,形成学科经验,示范引领全市高中教师。

(三)建设课程基地,落实课程改革的供给

为保障高中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支持,增加学生课程实施的丰富性,全市坚持需求导向,完善课程资源的供给体系,积极开展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创建。课程基地建设以增强学生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为学生创设了新型的学习环境,改进了课程内容实施的方式,有效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配套资金、落实指导、培育后备、强化评估,引导学校进一步加强课程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全市高中课程基地建设已初步建立了市区校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形成工作链,层层发动,落实责任。同时加大对省、市课程基地项目拨付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开发、交流研讨、师资培训、专家指导、成果总结等方面。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组织现场观摩,加强对项目的分类指导和个别指导,及时总结推广优秀经验,更有针对性地谋划部署工作。此外,全市开展中学特色精品校本课程评选活动,引导学校依托课程基地,深度挖掘基地的学科优势,着眼于特色精品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载体。

(四)实施前瞻研究,破解课程实施的难点

全市各所高中重视教育科研在高中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围绕制约高中课程改革与教材实施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学生学习、课程建设、教学创新等关键领域,注重前瞻性、原创性、实效性,积极展开课题立项与问题攻关,努力在思想凝练、前瞻指向和实验成效等方面进一步突破与创新,各高中承担市级以上课题立项的覆盖面达100%。为优化课题管理,具体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抓好国家级课题申报。鼓励直属高中围绕教育教学申报国家级课题,南京一中、中华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都相继拿到国家级课题,课题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成果卓著。2019 年国家级课题申报中,南师附中有两项课题入选国家级课题评审序列。二是抓好江苏省精品课题培育。选择有创新、有辐射的普通高中课题进行重点培育,帮助学校研究出新成果。三是抓好市级重点课题跟进指导。根据普通高中课题立项数,按照10%的比例,选定市级重点课题进行跟进指导,逐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课题管理框架。四是办好省级科研活动推进会。与省教科院合作,联合举办省级课题研究推进会,以南京市课题研究分享为主,面向全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五是切实保障前瞻性课题项目建设经费。在省资助经费的基础上,对每个省级项目再拨付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开发、交流研讨、师资培训、专家指导、成果总结等方面。在2018年度课题立项中,79%为课程教学,普通高中省级立项19项,其中12项为课程教学类;市级课题立项71项,其中57项为课程教学类,“指向深度学习的学案研究”等多个项目获得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五)成立监测中心,监控课程教学的质量

课程改革需要建立课程实施的监测制度,确保课程实施质量不降低。为此,我市2019年成立了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建立了市、区两级课程实施监测制度,健全课程建设和管理反馈改进机制。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制定课程实施监测方案,对高中课程方案执行情况、课程标准落实情况以及新教材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监测。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制定全市质量监测规划,完善课程实施监测方案,建立相应的高中课程实施反馈改进机制,向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反馈监测结果和改进建议,引导学校重视并关注学科课程育人的质量与效果。

(六)构建管理机制,保障课程实施的效果

具体建立了四个工作机制:一是校际经验交流共享机制,定期组织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会议,搭建课程经验交流平台,促进校际课程经验分享;二是市区协同建设机制,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采取市区协同建设,市级专项拨款,区级财政配套,学校两级受益;三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全市加强课程实施质量的过程监控,定期进行基于标准的学业质量监测,及时诊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引导教师落实基于数据诊断的教学改进;四是市区教研管理者定期研讨机制,根据高中课程实施的整体推进情况,定期组织市区两级教研管理者进行专题研讨,围绕课程实施中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区域教研、课堂教学等问题开展专题性研讨,凝聚管理共识,统一行动步调,确保区域课程实施的整体推进。

猜你喜欢
高中课程全市课题
基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变革中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调查研究——以浙江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骈散写作与高中课程的结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