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效能的提升策略

2022-06-02 21:37曹丽娟
天津教育·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效果德育

曹丽娟

目前,我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素质教育并注重德育的开展。在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已经将德育作为教育目标,并与学科知识教学过程有效结合,在传授学生各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让德育始终作用于学生的思想,实现教育目标。班主任在学生在校生活中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长,并了解每一个学生,可以及时挖掘出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再通过有效的引导过程改善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出班主任的职能,通过提升班主任德育效能达到充分发挥出德育的作用,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受到正确的指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与价值观,实现健康成长。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效能提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现综述如下。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可提升德育效果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可以对学生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可通过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了解每个学生拥有的性格特点、喜好。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喜好开展教育工作,比如针对内向性格的学生采取合作式德育方式,让内向的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快乐,进而促进内向的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促進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时利用学生的喜好创设教育策略,能够激发出学生参与教育过程的欲望,并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应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将正确的思想观与道德观植入思想中,保证德育效果。

(二)可及时挖掘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

小学生除了与家长接触的时间最长外,与班主任接触的时间也较长,原因是学生除了在家庭生活外,大部分时间会在学校进行学习,并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开展学习和生活。因此,班主任在与学生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可及时开展德育,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进而达到德育目标,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可通过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思想与行为

小学阶段的学生会存在模仿他人的行为,目的是通过模仿认知各类事物,满足自身认知世界的需求。学生在学校学习与生活时,会对班主任的言行进行模仿,原因是与班主任接触的时间较长。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时可以通过自身言传身教的过程,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感染,让学生通过模仿的过程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进而实现德育目标,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灵活地开展德育工作,提升教育效果

由于德育并非一门专门的课程,开展教育工作,需要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与德育相结合,让德育在教学中有效渗透,以达到德育目标。而各学科教师只有在开展学科教学时,才能进行德育渗透工作,其效果与班主任德育工作相对比,要显著低于班主任德育工作。原因是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可以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灵活地开展德育工作,并非只固定于学科教学中,在显著提升德育效果的同时实现德育目标。

二、现阶段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未能及时掌握学生思想与行为存在的不足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较多,且具有较大的工作压力,在实际工作中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管理中,并且在管理时存在较多的管理内容,占据了班主任工作较大的比例。因此,班主任无法实时观察学生的行为并进行分析,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良思想与行为未能及时挖掘与掌握,进而导致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只是采取统一的德育模式,因此降低了德育效果。

(二)德育过程形式化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班主任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对德育效果进行反思,并改善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进而达到不断提升德育效果的目的。而实际教学中,班主任开展的德育工作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将德育观念与正确的思想直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理解与消化,但是因为学生主体地位并未有效发挥而降低了德育效果。

(三)师生间沟通力度不足,影响教育效果

班主任要实现德育工作达到教育目标,应积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从沟通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并及时采取德育措施,可实现德育不断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实现教育目标。而实际教学中,班主任却因工作内容较多,与学生的沟通过程较少,德育工作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并未充分发挥出作用,影响德育效果的同时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四)德育内容不丰富,并缺乏时效性

当前网络时代下诞生了许多不良的思想与行为,需要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及时引入教育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良的思想与行为,在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实现教育达到时效性目标。而实际教学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仍然沿用以往的内容,未积极引入当下实例,因此导致德育内容匮乏并缺乏时效性。

三、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效能的具体策略

(一)采取定期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较多,因此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班主任可以采取定期调查的方式进行解决,具体措施为:转换学生的角色,从中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每周开展调查的方式,创建“我的教师梦”活动,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教师,对这一周内班级内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并制定解决方案。由于学生存在模仿的行为,学生会通过这一活动回忆班级内存在的问题,将其书写下来的同时能够积极地思考解决措施。而班主任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德育过程,在保证德育有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需要说明的是,针对学生存在问题所采用的对策,需要优先考虑学生所提出的解决措施。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对自身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对于学生所形成的束缚性相对较强。而且这也表示教师对学生提出策略的重视,以促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问题调查中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此外,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对策的方式,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积极反思德育过程,改善其不足

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时,应将其与学科教育相等同,原因是德育也是学生教育中的重点教育内容,需要与其他学科相等同,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挖掘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出改善策略,落实于实际德育中,以达到不断提升教育效果的目的。比如,班主任在分析德育过程中发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表现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表明学生对学习过程并没有学习兴趣。班主任则要分析未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并对教学策略进行改善,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具体的反思过程可以由班主任自主开展,也可以与其他教师或者班主任进行交流。因为毕竟班主任个人的德育方式相对固定,有时候自己很难发掘出自身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外力的帮助,更好地实现德育能力的提升。而且德育工作的改善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这就需要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展开交流,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其所喜欢,并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德育。此外,班主任的德育反思需要经常性地开展,而不是一次性的,这样才能不断实现德育的优化与提升。

(三)加大师生间沟通力度,提升教育效果

班主任应明确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是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态的重要过程,并与学生加大沟通力度,以达到这一目标。对此,班主任可以借助课间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但是此时班主任不要站在讲台上,而是要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才能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才能听到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由于班主任工作内容较,多而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因此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加大师生间的沟通力度。

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网络学习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采取每日沟通的措施并保证沟通的内容不同。可以围绕学生的成长过程、学生当天看到的各类信息、当前社会中发生的与学生相关的事件等,在与学生沟通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各类见解进行总结,并将正确的方向指导给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学生通过交流、辩论、教师引导的过程,对正确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正确的认知,并且可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思想,保证行为的正确性。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灵活地开展师生沟通的过程,活跃课堂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关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内容,尽量要避开知识教育,而要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热情,逐步提升学生的德育学习效果。

(四)积极丰富德育内容,并实现教育实效性

如果反复运用德育工作中的教育内容,学生会缺失学习与思考的兴趣,不利于德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丰富德育内容,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当下发生的各类事件。首先要引入与学生相关的事件,帮助学生认知此事件并拥有正确的思想与行为,然后再引入其他内容开展德育,在丰富德育内容的同时提升教育实效性。此外,班主任在向学生阐述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例子,促使学生能够更多地看到社会积极的一面,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班主任也不能刻意避开社会当中的负面例子,而要注重教育的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五)关爱学生,并加强家校合作力度

德育应具有针对性,学生要将自己的困惑与班主任沟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学生能够信任并依赖教师。班主任应在日常管理班级时关爱每个学生,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能够给予帮助,并尽可能地对学生采取激励的措施,耐心并面带微笑地与学生沟通,进而让学生信任自己并将自己的心里话与班主任分享。班主任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与学生站在同一战线的方式,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进而达到改善学生思想与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实现德育的目标。同时,班主任应与家长积极沟通与交流,让家长将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则将在与学生接触时发现的问题传递给家长,并将有效的德育方法告诉家长,实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开展教育过程的措施,达到充分发挥出德育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六)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不仅是一种思想层面的教育,其同时更是一种行为层面的教育。在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加强德育实践教育活动的指导,如此才能切实保证和提高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实际性开展效果。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来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等,以培养小学生的爱心;或者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拾取垃圾,引导小学生爱护环境。具体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在开展活动之前,班主任要提前明确德育实践活动主题,这才是关键。而且对于不同德育实践主题的设计需要保持逻辑性,而不能任意地开展。比如,班主任在开展孝道文化的主题时,可以先从思想层面的角度引入,让小学生能够认识到孝敬老人的价值与意义,还要带领学生思考德育的具体方法。在小学生纷纷提出自己孝敬老人的方法之后,班主任則要进行一一记录,并且要求学生在放学之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另外,班主任还要加强监管,比如要求小学生将自己的德育实践过程进行记录并发送给自己,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的德育实践过程进行展示。此外,班主任还要要求学生持续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而不是仅限于一朝一夕,要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孝敬老人的良好习惯,从而助力学生德育素养的有效形成。

四、结语

小学生班主任德育工作效果决定着学生是否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积极挖掘自身德育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有效改善的方式提升德育效能,同时还要注重汲取他人的先进德育经验,丰富自身的德育工作能力,并通过实践等方式强化对小学生的德育渗透,在充分发挥出德育作用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邱瑞玲)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效果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灵动耳环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