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敦煌艺术展览的发展与创新

2022-06-02 14:24郭嘉音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5期
关键词:展览敦煌艺术

【摘要】敦煌艺术,又称敦煌佛教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是时间上贯穿数千年、空间上融合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多种形式的艺术品为一体的古代艺术遗存。敦煌艺术展览是人们欣赏敦煌艺术、了解敦煌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敦煌艺术和文化向大众传播的综合媒介。本文将从敦煌艺术的现状、敦煌艺术展览的情况、敦煌艺术展览如何创新等方面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并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敦煌;艺术;展览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5-062-03

【本文著录格式】郭嘉音.浅谈敦煌艺术展览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5):62-64.

艺术展览是建立在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公众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艺术展览是一个平台,作品通过展览的方式得以呈现,被大众欣赏、被学者研究、被收藏家珍藏、艺术评论家评论,在其中形成一个融合艺术创作、艺术传播、艺术营销、艺术欣赏的艺术展示系统。根据实时数据显示,不将商场公共空间的开放式展览和一些小型私人展览计算在内,仅在上海就有43个艺术展览正在进行。来自各大售票网站、手机应用的信息也显示,参观艺术展览、体验艺术活动已经成为当下一种重要的文化休闲方式。

敦煌艺术是我国艺术文化宝库中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一脉,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郑振铎先生就发表《敦煌文物展览的意义》,论述展示敦煌文物与艺术品的重要性及其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民族精神上的显著作用。而今敦煌艺术品中的丝绸、书法、石窟壁画等宝藏更大程度上的借助了艺术展览这个传播平台,敦煌艺术的美跨越漫长的时间和广袤的空间,抵达无数人的心底,持续输出着巨大的能量。

对艺术类展览、敦煌艺术文化和现代潮流创意产业等内容的广泛兴趣促使我将它们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看待,试图发掘敦煌艺术在学术研究之外、在公众休闲文化视野之内的全新存在方式。

一、敦煌艺术概况

(一)规模与历史

敦煌艺术主要指敦煌石窟艺术,其中最知名的是莫高窟,此外还有敦煌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石窟等。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主要以宗教人物和故事为主。

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起,经过数百年的经营和发展,敦煌一地开始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处,通商和宗教传播为这个边陲小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量,地理位置的特殊和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十一个时代的权力更迭同样带来了多民族、多习俗、多宗教的特殊文化背景,直接促使了敦煌石窟艺术的诞生。

敦煌石窟是基本由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结合的综合艺术。自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建元二年(366年),沙门乐僔和禅师法良创建莫高窟的第一批洞窟,洞窟的南区为主体,建佛窟四百九十二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三千多身。洞窟总数目达七百余个,全长约一公里。而北区建禅窟,工匠僧侣起居窟、瘗窟等约二百五十余个。后佛教逐渐普及并得到统治者的青睐,设专人誊抄经书、绘制壁画、建造佛像,到1368年为止,延续整整一千年的持续建设创造了千佛洞、榆林窟、五个庙、一个庙、水峡口、昌马等石窟,共八百七十窟左右,壁画约五万多平方米。

除石窟建筑和雕塑壁画外,广义的敦煌艺术也包括绢画、纸画、刺绣、佛经卷本、佛画、法器、其他宗教经典、社会文书等文物,它们同样拥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二)保存与展出

让我们遗憾的是敦煌艺术的保存至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首次发现藏经洞,1907年后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大谷探险队的吉川小一郎、橘瑞超、俄国人奥登堡等人先后以非法手段盗取、低价购买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其粗暴的手段对其造成了永久性不可修复的伤害,又由于当时缺乏文物保护的意识和制度,有倒卖文物、官员盘剥等现象。扎根于敦煌,内核深植于敦煌历史的艺术,其完整性遭到了破坏。尽管一批学者迅速响应进行了清点、收集、挽救,至今仍有许多艺术品流于海外或下落不明,且其归还和完整收集遥遥无期。

而现保存于敦煌本土的艺术品也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遭受病害。由于敦煌的特殊地理位置,石窟崖体常年受到沙塵暴、风化侵蚀、开裂、坍塌、渗水、生物侵害等。国内外各方都尝试在气候水土、生物防治、化学修复等手段上进行保护。游客的活动和行为也对敦煌艺术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敦煌旅游方面一直在完善相关政策,预防游客意外破坏珍贵文物,也对参观游客进行限流,截至2021年3月,对外开放参观的洞窟数量为51个,特窟10个,景区进行流量控制,让每位游客的参观时间在两小时左右,游客人数达到景区承载量后将进行管控,必要时采取停票措施。

在敦煌艺术品的保存中,我们一直在尝试运用科技手段控制它们消逝的进程,尽量延长它们的寿命,并弥补未管控时期各个因素对它们的伤害。而在敦煌艺术品的展出上,我们维持着一个保护和展览的平衡,在不伤害艺术品的基础上尽量让更多人领略敦煌艺术之美。敦煌艺术展览这一展出方式,尤其是数字化、仿制品展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科技手段的发展,同时是不破坏艺术品进行传播的一个良好典范。

二、敦煌艺术展览概况

(一)本地展览

在敦煌研究院下属的莫高窟参观预约网站上,我们能看到敦煌本地的展览馆有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藏经洞陈列馆、院史陈列馆,以及由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转变而来的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敦煌文博园(包含敦煌美术馆、奇石馆、佛教艺术馆、中华根艺馆、古钱币博物馆、民俗馆、彩陶馆、玉文化馆、栗亭砚馆、青铜器馆、杂项馆、名人名家作品馆等)。这些展馆除常规展陈外,还常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某一主题开设特展,出土实物与数字形式的展品交相辉映,对敦煌艺术感兴趣的游客,其参观路线已远远不止停留在敦煌石窟内部。

(二)国内展览

自1955年10月 敦煌文物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敦煌艺术展览在故宫奉先殿开幕,至今数十年间百场敦煌艺术相关展览在全国各地百花齐放,以下按时间先后罗列了一些全国各地较知名的敦煌艺术展览:

2000年7月为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100周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敦煌艺术大展》

2008年1月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

2011年7月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与敦煌研究院主办《博蕴华光——敦煌艺术展》

2011年8月深圳博物馆《法相庄严——山西博物院藏佛教造像艺术展》

2012年12月香港设计营商周《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

2013年10月 北京服装学院和敦煌研究院合作举办的“垂衣裳——敦煌服饰艺术展”

2013年12月浙江美术馆《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

2016年3月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武汉大学站》

2017年3月成都博物馆《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

2018年2月深圳欢乐海岸创展中心《神秘敦煌展》

2019年4月上海宝龙美术馆《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

2019年6月杭州宝龙艺术中心《丝路华光 ——从敦煌到高昌宝石壁画沉浸式大展》

2020年7月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与敦煌研究院主办《塞外驼铃——馆藏关山月1940年代西北写生与敦煌临画专题展》

2020年10月洛阳博物馆《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

2021年5月甘肃瓜州《榆林窟文化艺术展览》

2021年5月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千年营造——敦煌石窟壁画建筑之美》

2021年5月甘肃省靖远县《历程——讲述敦煌石窟艺术背后的故事》

2021年5月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靖远县博物馆、天祝藏族自治县博物馆《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

2021年8月北京举办《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全球首展》

从中可以看出敦煌艺术展览的魅力经久不衰,且展覽的频率逐年提高,大众对参加相关展览活动抱有很大热情。

(三)国际展览

国外的敦煌艺术展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外场馆展出上世纪非法取得的敦煌艺术品,如大英博物馆第33号展厅,另一类是国外机构与国内敦煌研究相关机构共同举办的展览,如:

1958年1月在东京开幕的,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日本“每日新闻”社联合主办的,由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提供展品的《中国敦煌艺术展览会》。

2016年5月由美国洛杉矶盖蒂保护研究所(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GCI)、盖蒂研究所(Getty Research Institute,GRI)、敦煌研究院和敦煌基金会主办的《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展览。

2018年6月在德国杜伊斯堡举办的,由德国杜伊斯堡市政府、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馆主导,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德国DCKD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主办的《丝路瑰宝——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展》。

2018年7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开幕的《写意敦煌——中新佛教书画展》。

在国外举办的敦煌艺术展览加强了艺术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促进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为更多人了解敦煌艺术做出了贡献。

(四)案例分析

1.数字化保护和多媒体展览

敦煌艺术品的数字化在文物保护和展览策划上都是一个重点。20世纪90年代,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樊锦诗就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即运用计算机技术永久保存敦煌艺术品,是我国一项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保护探索。敦煌研究院在国内首批进行了艺术品数字化尝试,至今已有约三十年的经验,技术也日臻完善。以2008年的《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为例,其主要展品是10个复原洞窟、敦煌彩塑复制品13尊、壁画临本120幅、彩塑真品9尊、藏经洞出土真迹10件、敦煌花砖10件。一件仿制的窟顶设计从屋顶呈斗状挂下来,中有16幅藻井图案在投影中变换,这就是主要的多媒体形式展品。到了2012年的《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通过虚拟实景技术配合立体动画和数码音像,在全包围的投影环境内还原了于初唐时期建设的、未向公众开放旅游参观的莫高窟第220石窟,为观众提供了超高保真度的壁画图像、特别的视觉效果和大量交互功能,多媒体形式的展览让观众仿佛置身敦煌莫高窟现场,科学技术和新概念策展为洞窟内的艺术品赋予新生。

2.沉浸式展示设计

《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是运用沉浸式展示设计的典型。展览现场构建了三千平米的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观众踏过黄沙土路,在高耸萧瑟的沙漠植物中穿行而过,感受不到美术馆的清冷氛围,却仿佛身处敦煌、回到过去。展览以“镜头式策展”为思路,即用电影镜头语言设计观展路线,为观众带来“一镜到底”式的观展体验。不仅展示了敦煌艺术品,还将展览本身打造成可以互动、可以体验的艺术品。深圳欢乐海岸创展中心举办的《神秘敦煌展》鼓励观众身着汉服,将自身存在融为展览的一部分。

3.公共教育活动

常设活动有莫高学堂,参与者从人文、自然、历史、艺术等方面,通过参观洞窟、聆听讲座、动手制作等途径全方面的体验敦煌艺术文化。在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开展“拓本技艺———九色鹿的故事”DIY课程、“潜心画栋亦雕梁”“庄严净土悯众生”“砥砺新生——1650知多少”“九色鹿的故事”“浓妆淡抹总相宜”等系列主题教育课程。此外还参与抖音云端博物馆系列活动,带领网友线上看展、普及文博知识。在微信端,敦煌研究院与新华社联合参与了“今天,送你一张寻宝图!”活动,推出莫高窟著名壁画《反弹琵琶伎乐天》海报。在微博端发布虚拟敦煌文化使者《敦煌仙子和她的朋友们》创意海报,引导公众在平行世界里重塑敦煌意象,以全新视角守护、传承敦煌艺术文化。

三、敦煌艺术展覽的创新

当今世界艺术和文化正在以更丰富、更跨界的形式传播,国内有故宫全息影像上元灯会、传统酿酒技法游戏《春社酒坊》、科幻与古典概念激烈对撞的影视作品《赛博朋克山海经》,海外有日本僧人将佛经制作成电子音乐开演唱会。在敦煌艺术这个题材上,2021年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以“次元江湖”为主题还原敦煌场景、推广非遗文化。

我认为,敦煌艺术展览摆脱学术的严肃并不是全然流于娱乐,或成为一种乏味的功利主义。走近大众生活的艺术是有生命力的艺术,我们需要一种更亲切、更普及的方式去认识敦煌艺术、喜爱敦煌艺术、将敦煌艺术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敦煌艺术的精神内核本就海纳百川、多元融合、勇于创新,其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随着朝代更迭和审美变迁千变万化。敦煌艺术永不会沦落为旧日的辉煌,而是保留一种传统文化、科技形态与现代审美的内在和谐,将敦煌艺术展览的创新从形式上的突破深入到艺术内核上的兼容。

四、小结与展望

敦煌艺术展览从基本的文物展出走向综合媒介形式,从一般的布局走向沉浸式体验设计,并延伸出丰富的其他活动。我们欣喜地看见敦煌艺术正通过展览和活动的方式走向公众,引导更多人关注这一主题,同时也期待敦煌艺术与其他领域跨界融合,爆发出新的能量。

参考文献:

[1]陈燮君. 敦煌艺术的数字传播[N]. 中国文物报,2014-08-08(007).

[2]杜洁芳. 敦煌保护:重要的是传承[N]. 中国文化报,2013-09-26(003).

[3]胡冰. 数字敦煌: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径[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1-29(007).

[4]黄加佳,闫川龙. 敦煌莫高窟“搬进”美术馆[N]. 北京日报,2008-01-18(009).

[5]韩业庭. 保住洞窟,留住游客[N]. 光明日报,2013-08-16(005).

[6]黄宗贤. 情缘早已注定 文脉延绵无尽[J]. 现代艺术,2017(4):27-30.

[7]胡兆燕. 数字化保护敦煌久远长存[N]. 中国财经报,2008-03-20(003).

[8]杨青. 敦煌艺术展何以火爆鹏城[N]. 深圳商报,2011-08-04(C04).

[9]俞悦. 百年回顾 北京人一掷百万[N]. 财经时报,2000-07-25(008).

[10]盛洁临. “数字敦煌”项目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N]. 中国文物报,2020-06-23(004).

[11]杨逸,李培. 博物馆3D时代:让国宝“活”起来[N]. 南方日报,2012-12-02(009).

[12]赵茜. 敦煌,在别处[N]. 经济观察报,2008-03-03(049).

[13]赵晓霞,郑娜. 赋予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N].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8-02(011).

[14]郑振铎. 敦煌文物展览的意义[J]. 文物参考资料,1951(4):2-8.

[15]张自智,张晓亮. 让敦煌绘画艺术走向世界[N]. 甘肃日报,2012-01-18(015).

作者简介:郭嘉音(2001-),女,上海,本科,上海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会展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展览敦煌艺术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千年邮驿敦煌悬泉置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纸的艺术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
敦煌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