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水镇:满村尽带黄金甲

2022-06-02 09:23影子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水镇陶瓷

影子

“影壁盔墙祁子墨,秦砖汉瓦马家楼。梨花柳叶春风度,世外桃源快意游。”从河北省石家庄市区出发,不到1小时,便到了井陉县,南横口村距县城只有5公里,属秀水镇。据记载,南横口村成村于西汉年间,因村庄坐落在绵河和甘陶河汇流处,两河互为纵横,故取名为横口。自宋金始,这里的陶瓷业就十分发达,至今完整地保存着河北四大名窑之一——井陉窑的古瓷窑遗址。石头铺路,匣钵垒墙,特色鲜明的陶瓷,再加上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使南横口获得了“陶瓷水镇”的美称。

陶瓷水镇,顾名思义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陶瓷,一个是水。来到这里,视线所至,处处都是古陶瓷元素,道路两旁的各式陶瓷景观、一整面的黄金匣钵墙、各种陶瓷工作室及陶瓷体验馆,让人瞬间融入浓浓的陶瓷文化氛围里。再看村边,人工围堰的甘陶湖(图1)碧水清澈,水上轻舟荡漾,游船环湖绕行,湖中小岛绿柳倒垂,岸边广场上,巨大的陶瓷雕塑诠释出这里的特色。阳光下,青山美景倒影湖中,远处的山含黛、水有色,石太铁路跨河而过,真是景美醉游人。

南横口古村的大街小巷,最具特色的就是随处可见的用匣钵垒成的房屋(图2)、院墙甚至茅厕。匣钵的样子呈直筒状,端头有小孔,高约60厘米,直径约40厘米,是烧瓷所用的器具之一。当地人也称之为“笼盔”,笼是“套”的意思,盔指“盛具”。在古代,为了提高瓷器的出窑率,窑主和工匠们发明了这种特殊的“保护罩”,其结实厚重,烧制时把瓷器生坯放进里面,可防止气体及灰尘等物质对坯体、釉面破坏和污损,同时也可保证坯体受热均匀,像给它们穿上了一层“铠甲”。当这批瓷器烧完后,匣钵就完成了自己“护花使者”的使命。因村中瓷窑众多,所以有了无数废弃的匣钵,南横口村民们将它们广泛用于村中的建筑上,形成了现在“出镜率”甚高的民间艺术品。古铜色的匣钵叠落成规矩有序的图案,加上错落有致的石砌小路,使得南横口的建筑和小巷别具特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置身其间,仿佛游走于一座露天的陶瓷博物馆。笼盔瓷质地坚硬,院墙在阳光照射之下闪烁着金灿灿的光芒,因此被当地人称为“黄金甲”。闲坐在村口,斜阳下宁静的河湾、僻静的巷口及一座座金光闪闪的匣钵院墙,似在静静诉说着井陉窑过去的辉煌。

“窑场矸山古今气象凭彰显,白磁青釉中外光华任运思。”南横口村所处山坡上方的台地上,当地人称之为庙坡。为了方便运输,以前的窑场都是临河而建,因为水路运输平稳损坏少,所以古窑遗址在这里集中成片,从庙坡就可以看出南横口村当年烧制陶瓷的完整场景和繁荣昌盛。据记载,南横口村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唐宋时就有村人建窑烧碗。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是几处废弃的古窑。1号古瓷窑位于甘陶河岸平台上,远看犹如一排窑洞,由南向北依次为出灰洞、窑炉门、作坊洞。窑炉内可见近方形的窑室,由火膛和窑床构成,现火膛被废弃物填满,有些破旧,让人几乎不敢相信那些精美的陶瓷是从这样“不讲究”的地方烧制出来的。南横口村的古瓷窑遗址地层丰富,经考证最早的遗迹属金元时期,而今看见的窑场遗迹多是清朝或民国时所建,也说明了从金、元始至清代、民国,这里的窑场一直没有断烧过。

漫步南横口村,不仅可以品阅丰富的历史遗存,观赏令人称奇的特色民居(图3),还可以体验古村人的生活,不少老院开发成了民宿,忠孝传家院、帝师客居院、黄金陶瓷院……各号院落都有自己的特点,处处彰显情怀,推开古色古香的木门,院内石桌石凳、流水潺潺、绿树红花相映成趣,花面被褥的老土炕上,暖暖的阳光通过花窗倾洒到老屋里,充盈着幸福和情调,这是多么美好的体验啊!

“横衢千畿春风万里穿云雾,口岸山河明月一轮绕石楼。”时间的长河在这座静谧古朴的陶瓷水镇,沉淀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匣钵墙高低错落,古瓷窑悄然拱立,石头巷斗柄蛇形,古槐树千年常绿。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一不在向我们诉说着这座千年古村落的悠久历史,让人沉醉,让人回味,让人久久不舍离去!

(编辑 耿明月)

猜你喜欢
水镇陶瓷
罗志华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长城下的水镇,不是“东方威尼斯”
趣图
古北水镇
绝杀
陶瓷艺术作品
绝杀
绝杀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