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2-06-02 06:08兰海生
保健文汇 2022年2期
关键词:出血量微创骨科

文/兰海生

创伤骨科,是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所收治的患者均为外力、外伤等原因导致的疾病,包括四肢骨折、半月板损伤、腰椎骨折、关节韧带损伤等,不仅损害我国居民身心健康发展,还会限制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微创指意最小的侵袭与生理干扰取得最佳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手术新技术,微创骨科技术是利用特殊设备进行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精确以及恢复更快的特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结合患者临床需求及整体康复状况,认为微创技术的使用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较常规手术效果更容易获得广大患者的接受、认可。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对采用微创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1)选取闭合性创伤性骨折病例;(2)经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等综合确诊;(3)对研究已知晓,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沟通、理解、表达等方面存在困难;(2)合并心理疾患、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手术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等;(3)妊娠及哺乳女性;(4)研究途中因自身原因而主动退出。

该研究选择的病例已取得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现参照入选标准、排除标准,随机选择我院创伤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5 例,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为A 组37 例,包括男性20 人,女性17 人,年龄为12~97 岁,致病因为20 例交通事故伤、10 例坠落伤、7 例其他。B 组38 例,包括男性22 人,女性16 人,年龄为15~97岁,致病因为19例交通事故伤、11例坠落伤、8例其他。经SPSS25.0 软件处理,确定两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致病因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入院后,按医嘱测量、记录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并完成常规临床检查,包括生化检验、血尿常规、心电图、CT 检查等,及时排除其他疾病,同时辅以降压、调脂、控糖等基础治疗,之后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患者试剂病情,制订治疗方案。

1.2.2 方法步骤

A 组:微创技术,(1)结合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手术通路;(2)常规消毒,全麻/局麻;(3)待麻醉起效,借助内镜作用,确定受伤状况及范围,取切口,切开皮肤组织,显露骨折处,确定其内部状态,评估软骨、半月板等处损伤程度,辅以复位处理,如若切口存在异物,则用镊子将其取出;(4)结合病情,选择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闭合复位髓内钉、经皮穿针固定手术等;(5)术毕,常规缝合、包扎切口。

B 组:传统手术,(1)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切开骨折处,显露断裂骨端及骨骼位置,根据患者正常肢体,修复/置换患处,在复位期间注意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及范围,如全麻/局麻;(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适当抬高手术位置,常规消毒,清理患处及周围淤血,再用螺丝/钢板固定患处;(3)常规缝合、包扎切口。

1.2.3 术后处理

术后,继续监测、记录患者病情程度,按医嘱辅以抗生素、止血等干预,鼓励、引导患者结合自身恢复状况进行日常锻炼,并在出院后定期就诊复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术后无疼痛现象,能够正常进行日常活动;有效:术后由偶尔轻微疼痛,但可进行基本活动;无效:术后伤口经常疼痛,无法进行基本活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比较、观察两组手术及术后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

(3)以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肿胀、切口愈合不良等)为评价指标,评估患者手术安全性。

1.4 统计学处理

基于SPSS21.0 版本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指标表示为“例(n)、率(%)”,计量指标表示为“均数x ±s”,组间检验分别行x和t,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后,A 组临床疗效高于B 组,P <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

2.2 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效果

与B 组比较,A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天数缩短,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效果[(x±s)]

2.3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与B 组比较,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n(%)]

3 讨论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建筑工程的迅速发展,创伤骨科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疼痛加剧,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关于创伤骨科患者的治疗,以往采用开放手术,即直接于患处取一切口修复受损的骨骼及关节,缓解疼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优化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值得注意的是,开放手术患者切口较大,且手术操作时间长,出血量多,极易增加并发症风险,尤其是对于年老体弱患者来讲,开放手术治疗风险更高。传统治疗骨科创伤患者中,主要是进行内部固定以及结构重建,提高固定系统稳定程度,但是此种治疗方式大多是以损伤骨的血运作为代价,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骨的生物特性,使得术后并发症较多。

近些年,我国创伤骨科治疗水平已取得明显进步,与开放手术比较,微创技术(小切口手术、内镜技术等)因符合微创理念,满足治疗需求而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治疗膝、腕、肩等创伤骨科疾病。微创技术在实际治疗中能够减轻创伤程度,比如在针对膝关节疾病的治疗中,能够减轻手术对患处造成的伤害,且操作过程较为简单。而且针对膝关节内化膜以及关节粘连等症状,微创技术能够修整软骨面,有效降低出血量,减少对肌肉造成的损伤,且术后患者关节更加稳定,关节恢复功能更好,最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此外,针对股骨骨折患者,能够配合加压钢板进行微创技术,进行经皮固定,对肌肉组织产生的损伤非常低,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伤口愈合率。而针对胫骨骨折患者,可以采用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近端关节外骨折患者,和传统治疗方式相比较感染发生率极低,且关节活动范围几乎正常。总体来讲,微创技术在借助先进设备的基础上,保证定位精准,减少机体损伤,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加速术后康复进展。不过微创手术的成功往往需要取决于手术医师是否具备丰富的解剖知识、辅助仪器的精准定位、切割设备,以及对疾病治疗和愈合机理是否深刻理解等。在应用微创技术时可通过日常的训练来提高微创技术的操作技巧,尽量减少误伤情况的出现,从而在保证机体组织完整性的前提下,减少切口长度,进而顺利完成手术。此外,在手术过程应当注意医疗卫生,严格消毒的过程。故手术期间应当按照无菌消毒的原则,在患者的相关处理中均采用无菌器材。在手术完成后定期对相关敷料进行更换,保证创口较好地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次研究结果显示,A 组术后临床疗效高于B 组,且A 组整体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较B 组高,表示微创技术效果较传统手术高,可确保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原因如下:微创技术可以为术者扩大操作空间,确保清晰、宽阔的术野,从而节省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手术质量,从而减少并发症风险,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状态,逐步回归社会。

综上所述,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所以对于该患者而言,微创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大力宣传。

猜你喜欢
出血量微创骨科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不翻瓣微创口腔种植的临床研究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