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2-06-03 18:28黄海莲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2期

【摘要】本文阐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机遇,针对思政课教师理论基础知识薄弱、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普遍缺乏社会服务意识、晋升通道拥挤等突出问题,提出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加强教学技能培训,引好“教学之路”;加强社会服务指导,引好“情怀之路”;完善职称评聘机制,引好“发展之路”。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 评聘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6-0104-04

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迅速壮大,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思政课教师队伍不仅实现数量的飞跃,而且实现质的提升,是今后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机遇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2020年,教育部发布《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这是教育部第一次以国家政策的形式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规定。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视。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日益完善

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已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校三级培训体系。教育部开通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平台资源丰富,包含周末理论大讲堂、名师讲坛、青椒论坛等品牌栏目。此外,教育部还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等网络培训,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同步接受国家级示范培训提供机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校也针对思政课教师展开多轮多层次培训。同时,针对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出身的转岗教师,教育部出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等政策。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获得感逐步提升

过去,有些人认为思政课教师难以产出实用成果,对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影响不大,其地位常被边缘化,存在感较低。很多高校并未设置思政部,思政课教师被安置于公共基础部。在此情况下,高校思政课教师个人很难获得发展。随着思政课愈发受到重视,多数高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管理思政课教师,统一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让思政课教师有了强烈的归属感。此外,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为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积累丰富的素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也使国人树立起“四個自信”,为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强大的力量。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获得感也在不断提升。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过去高校思政课教师师资不足的情况,教育部党组狠抓落实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思政课教师配备工作,加上各高校的有力推进,近两年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迅速增加。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中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均增长率达14.4%,其中专职教师由2015年的43 353人增加到71 749人,五年共增长65.5%。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思政课教师队伍也迅速壮大,由2015年的15人增加到2021年的70人。然而,数量的迅速增加不等于质量的同时提高,多而不强的发展中问题依然突出。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新增的思政课教师以学校相关学科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和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主。迅速配齐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理论基础知识薄弱

从总体来说,我校的思政课教师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自转岗教师到来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学校现有的70名思政课教师队伍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的只有44人。在26名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的思政课教师中,有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国际关系、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学原理、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等14个专业。这些专业背景多元的教师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对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开阔思政课教师的视野大有裨益,但弊端也显而易见。这部分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知大多停留在求学时所接触的思政课程,其对理论的深度把握,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认知较为欠缺。

(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思政课教学目的的达成及教学效果的提高,与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70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里,有思政课教学经验的教师为25人,有其他课程教学经验的教师为16人,无任何教学经验的29人。高校思政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其自身的属性和客观规律。对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新教师或者有其他课程教学经验的教师而言,要研究、把握、运用好这些规律,尚需时日。此外,大部分转岗教师缺乏思政课教学科研的经历,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立即实现角色转变存在很大困难。在自身理论框架尚未搭建完成的情况下,他们又要马上投入教学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极易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师生获得感不强。

(三)普遍缺乏社会服务意识

服务社会既是高校职能的体现,也是培养情怀深、视野广的思政课教师的路径之一。从广义上说,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作都是思政课教师为社会服务的体现。然而,如果不深入社会、不了解国家发展的需要、不了解学生生活的环境,自然就无法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环顾四周的思政课教师不难发现,他们备课大多在网上,很少深入社会开展调研;除上课外,鲜有其他服务社会的途径。造成这一切的根源主要在于思政课教师满足于课堂授课的“一亩三分地”,缺乏服务社会的意识。0B9E69AB-222A-449B-9C51-517BA14BFEDF

(四)晋升通道拥挤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迅速补齐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以相关学科优秀辅导员和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主,合计39人,占思政课教师总人数的56%。从其他岗位转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后,一些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材料积累,尤其是对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师来说,职称材料积累的难度更大。此外,转岗教师的加入,也给原有思政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如教学工作量方面,随着队伍的建设壮大,出现了僧多粥少的情况,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大减少,难以满足职称评定对教学工作量的规定。

三、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思政课教师的工作要努力达到“六个要”的标准,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教育部颁布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9年本)》也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做出明确的规定。各高校应以“六个要”为标准,以相关文件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一)加大理论供给,引好“学科之路”

为了解决思政课教师理论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应加大理论供给,夯实理论根基,培养思政课教师的学科归属感、自豪感。

1.严格执行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新任教师在进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之前,缺乏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认识和思政课教师角色的认知,因此应鼓励他们参加高校思政课教师新任教师岗前培训,促进角色转变。通过培训,提升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前沿问题的认识。在培训中通过到博物馆、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让新任教师对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更为熟悉。此外,新任教师通过培训与同行建立联系、相互交流,对其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促进角色转变大有帮助。

2.利用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

该平台每周举办的“周末理论大讲堂”至撰文时进行了64讲,每一讲均由学界知名专家担任主讲,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升、学科知识的储备、时事政治的了解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许多高校对这一平台的利用尚不充分,甚至有时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学习、运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保证平台利用的效果,可建立适度的引导、监督、检验的体制机制,提高教师利用平台的积极性。此外,学校可以要求思政课教师培训前做好预习功课、培训后提交心得,使学习效果更突出。

3.组织各种理论学习,夯实理论根基

除开展国家级理论培训学习活动外,学校层面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和兄弟院校资源,搭建学校层级的理论学习交流平台。如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其他高校学者为思政课教师作报告,带领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新精神、为思政课教师解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理论困惑等。

4.發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构建教学科研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学院可根据自身师资实际,建立若干教授、博士工作室,教师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加入工作室。教授、博士工作室定期邀请专家给思政课教师作学术报告,引导教师了解和把握学科理论前沿,指导教师运用合理的理论工具,设计理论框架,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此外,教授、博士工作室还应牵头项目攻关、组建团队、指导论文写作等,引导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在研究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二)加强教学技能培训,引好“教学之路”

教师的教学水平、人格魅力,对思政课教学效果影响巨大。为了解决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在教学技能培训方面下足功夫。

1.加强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无论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还是对教学技能的掌握、课堂的掌控都明显优于新教师。新教师在此方面虽稍显逊色,但在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方面有其优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师对理论的认识、理论的阐释力较强,但非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师的加入,能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其他学科视角,有利于教学改革创新。可每周就某一专题进行集体备课,让教师发挥各自优势,一起备教材、备专业、备学生、备教学法,集思广益。此外,邀请相关学者就思政课教学问题作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分享,让教师接触前沿,有利于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2.依托名师工作室,做好以老带新工作

名师工作室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首先,“徒弟”积极参与“师傅”课堂的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学习“师傅”的教学方法,感受“师傅”的人格魅力,并注重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其次,“师傅”深入“徒弟”课堂听课,对“徒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掌控、教学风格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徒弟”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打磨。最后,“师傅”再次进入课堂听课,监督改进情况,帮助“徒弟”提高教学技能,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早日成为一名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

3.鼓励参加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教学竞赛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结果的方法之一。思政课教学比赛较多,常规的比赛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对应的比赛。此外,学校层面也设置诸如教学能力设计大赛等赛事。不管何种级别的比赛,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并提供相应支持,让教师以参赛为契机,在备赛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夯实理论基础,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早日成为行家里手。

4.注重实践研修,增强实践体悟

要让学生真信,思政课教师首先要信,即“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思政课教师在经过一番理论学习后,再辅以实践研修,其对理论的理解会更透彻,信仰也更坚定。教师有了深刻的感悟后,才能在授课时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用理论征服人,学生也更信其道。0B9E69AB-222A-449B-9C51-517BA14BFEDF

(三)加强社会服务指导,引好“情怀之路”

情怀深、视野广的思政课教师,必定是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的人。因此,应引导教师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了解民间疾苦、倾听百姓心声,指导教师思考如何利用自身专业扩大社会服务范围的问题并践行之。如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等实践锻炼,参加理论宣讲团等。作为思政课教师,理论宣讲是看家本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在乡村振兴号角吹响时,思政课教师应积极联系安排到学校附近社区、农村开展理论宣讲,把党的政策宣传到位,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道理给老百姓讲通透。通过宣讲,不仅能让群众豁然开朗,思政课教师也体现了自身价值。此外,在深入社区、农村的过程中,教师能切身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涵养思政课教师为民办实事的强烈责任担当,形成更大的人生格局、更深的家国情怀。而这一切,也为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提供丰富的养分。

(四)完善职称评聘机制,引好“发展之路”

以往的职称评聘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差异性。把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放在一起评职称,思政课教师大多处于下风。仅就思政课教师而言,每位思政课教师也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的擅长教学、有的擅长科研,在过去职称评审标准对科研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擅长教学的教师往往很难评上职称。近两年,针对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难的问题,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许多高校已实现思政课教师职称評审单列。然而,距离《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第五章考核与评价相关规定的“提高教学和教学研究在评聘条件中的占比”“推行科研成果代表作制度”“完善职称退出机制”等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此外,面对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出现的新问题,如转岗教师、教学工作量、科研论文等问题,学校应持续完善思政课教师职称评聘机制,为思政课教师做好保障工作,使其能潜心教学、安心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晖.“引路人”数量破十万,发展中的问题如何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状况调研[N].光明日报,2021-1-28(15).

[2]刘建军.全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规律[J].思想教育研究,2017(4).

[3]陈晓云,朱新卓.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三种角色以及角色冲突:制约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的根源[J].高等教育研究,2017(6).

[4]曹胜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再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21(5).

[5]刘建军.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八个统一”[J].教学与研究,2019(7).

[6]冯季林.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7]黄蓉生.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J].思想教育研究,2021(2).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一般A类课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2020LSZ03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海莲(1985— ),广西平南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罗异丰)0B9E69AB-222A-449B-9C51-517BA14BFE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