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动画中的视觉引导设计探究

2022-06-04 14:24王玉珏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影视动画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动画产业的日益繁荣,VR技术逐渐应用于动画创作中,让动画艺术的科技烙印尤为明显。VR动画是720°无限制的连续性沉浸式观影空间,与传统影像“有限画框”内的通过景别切换实现节奏变换的视听体验具有本质区别,因此,传统的影像叙事原则不能直接挪用至新技术媒介中。VR动画想要保持发展动能,必须根据其特性发展出一个完全适用于全景化、自由视角下的叙事法则。文章深入分析VR动画的特征,结合视觉捕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索VR动画的视觉引导策略,得出可以通过画面构图、提升主体辨识度、减少并列活动情节、增加空白区间以及眼神交互的方式实现有效视觉引导,为VR动画创作中的视觉引导设计提供参考,扩大VR动画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VR动画;沉浸式体验;视觉引导;动画;影视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5-0082-03

近年来,随着VR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游戏行业与VR技术的结合为游戏的体验感开辟了新纪元,主流游戏平台中的VR内容游戏已超过万款,同時VR游戏的用户黏性增强。由此可见,用户不再追求单一的平面的视觉满足,而是更加青睐于具有更深层次沉浸式交互感的娱乐体验,动画产业顺应技术发展优势和用户需求态势,将VR技术融入动画创作当中。沉浸式动画通过结合现实视角与虚拟空间让观众感受到临场体验,带给人们沉浸式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打破观众与屏幕的隔阂,加强与观众的联系。可以说,沉浸式动画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观众体验到临场感,最终使作品与观众融为一体,这一个性化的创新形式为动画行业提供更多的可能与发展空间。

一、VR动画概述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翻译为虚拟现实,该项技术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生成虚拟环境,利用三维成像技术、感应交互技术,将观众的活动映射在虚拟环境中。区别于传统二维、三维动画,VR技术创造了全新的沉浸式视觉体验,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都可以“走进”画面里,打破边界束缚,全景式、环绕式地欣赏动画。

如果把传统二维、三维动画的传播媒介看作一个“窗口”,观众透过“窗口”这一平面去观察另一个世界,那么VR动画则是将“窗口”转化为“眼镜”,在视角上不再局限于单个视框内,没有了原先的局限性[1],观众仿佛置身于其中,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器官分析动画中的虚拟场景,全方位地观察自己所处的世界,使观众在虚拟环境中仍产生身临其境的心理错觉。

二、VR动画在叙事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借助VR技术生成的沉浸式动画为动画艺术创作行业带来了生机。对于VR动画的发展,国内外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首次设立VR竞赛单元,其中,Sandma工作室的《自游》、Pinta工作室的《拾梦老人》、上海魏唐影视的《窗》及《家在兰若寺》4部华语作品入围,这四部具有实验剧意味的VR动画短片的出现,为VR技术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开辟了道路,使VR动画这一形式进入了观众的视野,大家因其个性化特质逐渐接受并尝试运用这一创新表达形式。

VR技术运用于动画领域是相较于传统动画片在形式上的创新,将观众带到一个与常理相悖的充满想象力的世界,使VR动画具有任何影视作品都无法比拟的感官冲击力与视觉吸引力,带给观众更加深刻的感官体验。

对于创作者而言,进入特定的虚拟环境后,自身的身份会由创作者转化为观众,很好地拓宽和强化了动画艺术创作主体的感知,其能更加明确地感受到观众接下来想看到什么,想得到怎样的解答,以观众的视角在虚拟空间中体会动画创作的具体细节,使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影片是能够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故事的表达更具穿透力。

对于观众而言,其实现了从被动观影到主动观影的转变,这种创新形式使传统动画打破了传统影视的屏幕视觉局限,提升了观众的感知度,激发了观众对于虚拟环境的探索欲望。另外,VR技术的加入让观众成为了解故事内容的主体,对于故事的理解完全依靠观众看到的内容,削弱了导演的作用,不同的观众身处虚拟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部分观众会着重关注场景环境的设计,部分观众会着重于人物的表演或者周围环境产生的声音等。在剧情发展中,VR动画给予观众最大程度的信息汲取自主权,增强了观众探索故事的自主性,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动画作为影视作品的一个分支,其与传统电影之间存在诸多共性联系,镜头衔接旨在实现内容、节奏、情绪的合理分配与表达,部分强调性质的特写镜头是将细节信息强制性地呈现给观众。传统动画中不同景别带来的观感体验差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分镜头的组合与衔接是决定传统动画电影质量和水准的一道最重要的工序[2]。

显然,这些要素在VR动画中并不存在,对于某些特定情节的隐喻或情感的强调无法通过传统的镜头语言表达,而是将整个场景第一时间全部呈现给观众,谁都无法控制观众的视觉焦点,全部信息流统统涌向观众,观众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对所有的信息进行自我理解式的处理,导致观众在完全自由视角下无法通过镜头剪辑手法理解故事情感和实现情绪渲染,不免会出现理解偏差,漏掉故事情节,导致情感传达不到位。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自主权的转移对于VR动画创作是创新也是考验,观众视觉的引导策略研究成为VR动画产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VR动画的视觉引导导向

动画艺术的目的还是归结于故事的讲述和情感的表达,VR动画提供给观众全新视听语言的同时,面对观众视线分散、镜头语言功能缺失的问题,VR动画中的视觉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止观众迷失其中,错过故事情节,需要创作者在动画创作中充分研究视觉捕捉规律,结合心理暗示,可以通过画面构图、提升主体辨识度、减少转场频率、增加缓冲空间以及眼神交互方式引导观众视线,提升观众的视觉搜索效率,从而加快观众接收信息的速度,使之与故事发展节奏匹配,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一)提升主体辨识度

格式塔心理学对于视觉心理的研究指出,“运动是最容易引起视觉强烈注意的现象之一,如观众在不动的环境当中,一般不会作出反应,但当它们运动起来,观众则会盯住它们的运动方向”[3]。当视野空间中出现一个明显可观的目标时,观众对于可观目标处于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一旦空间中出现多个具有活动意图的目标时,观众将产生疑惑,进入注意力分配阶段,增加了故事的理解难度,不利于故事主线的推进。

因此,在减少环境运动因素的同时主体应充分运动,场景的静与角色的动形成对比,利用视觉捕捉原则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将观众的思维拉入故事主线。动静的有效结合在VR动画短片《特殊快递》中充分体现,故事发生在小镇的街道上,周围的楼房静止不动,只有角色穿梭在街道上,环境的静与角色的动形成动静对比,利用观众的视觉捕捉特性聚焦人物。同时,画面中的色彩对比、明度对比以及轮廓对比也可以突出主体,场景可以用作主体的衬底,色调与主体形成一定的色差对比,使观众易于辨别主体[4],辨明主次,明确视觉中心。

“镜头语言”是影视作品中独特的语言形式,蕴含故事性的摄影作品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无论是在构图、视觉焦点以及情感表达等内容上都具有借鉴价值,运用于动画场景的构建中同样富有美感与故事性。其中,画面构图为观众提供心理暗示,制造视觉焦点,让画面中的牵引线引导视觉十分重要。VR动画中,在场景概念设计阶段可以将主体放置在场景形成的牵引线的汇集处,通过場景形成的放射线给予观众心理暗示,间接观察主体内容,起到视觉引导的作用。

这一点在VR动画《小行星》中得以体现,故事全程发生在一架飞船指挥舱内,故事的主人公外星人马克和奇兹以及他们的宠物狗豆豆(Peas)位于飞船驾驶舱内,在符合透视原理和光影配合的情况下,主人公的站位处在画面指挥舱内各种棱柱所形成的放射形牵引线的焦点上,环境的布局起到潜在暗示的视觉引导作用,使观众在自主接收影片信息时有机会注意到主体,将观众的注意力凝聚在主要角色身上,从而更好地讲述故事。

(二)减少并列活动情节

现实生活不同于传统影像,现实生活的“一镜到底”在传统影视中极其少见,这决定了人类通过视觉接收信息的程度,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类似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是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输出处理结果。掩盖效应表明,如果观察者的视觉范围内同时出现多个被观察对象时,这些被观察对象间会相互影响,与其独立存在时相比,多个物体共同存在时物体的差别阈值改变[5]。

在VR动画叙事表达中,即使每一条故事线都是完整的,但在视觉极度自由化与故事情节并列发展的情况下,由于观众的视线锚点只能落在某一处,很难避免出现多条线索杂糅的情况,增加观众理解负载的同时脱离故事主线,故事情节的错失导致故事情节不连贯。因此,在剧情设计阶段普遍采取线性叙事的叙事手法,在VR动画中同样可以遵守这一叙事模式。虽然观众具有一定的探索自由度,但其本质仍然可以归结为单线叙事的情节表达。

例如,在VR动画《pearl》(车载歌行)中,影片展现了女儿与父亲关系的变化以及女儿自我成长的经历。观众视角固定在车内副驾的位置,视觉空间分为车内与车外,影片并未赋予车外场景任何有价值的故事线索,而是将完整的叙事线体现在父女身上,这样观众在分辨出信息的主次关系后,便不会再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次要内容上,起到聚焦主体的作用。

(三)增加空白区间

VR动画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于没有镜头组接的配合,大量的视觉信息全部涌向观众,增加观众的信息处理负荷,设置引导的首要原则是将引导元素完全融入情节,也可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取现有元素,进行再设计与加工,使其故事性与引导性并存。VR动画的创作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如何利用已有的元素提升引导效果从而具有引导性是关键。如果增加视觉引导的要素脱离于故事存在,这些引导元素看似发挥了自身的作用,并没有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反而作为新的理解要素,增加了画面信息的冗杂和观众的理解难度,在整个空间中,非关键信息元素都可以被尽量删减,并尽量减少动态的视觉元素[6]。

想要体现空白区间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减少视线内的次要视觉元素营造留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VR动画《拾梦老人》中充分体现。老人与自己的宠物狗在房间内,画面中的可分辨信息只有老人、宠物、书桌椅和垃圾桶,其余区域一片漆黑,此时老人坐在桌前,宠物狗打翻了地上的垃圾桶,黑暗中老人与宠物狗的身影显得尤为孤单,纵使画面元素屈指可数,但足以明晰角色所处环境和活动轨迹。这种情况下,观众可以在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准确抓住主体信息,甚至情感表达,而不是大量信息的堆砌,有利于故事脉络的梳理。

(四)眼神交互引导

眼神识别是人类天生的“特异功能”,眼神的交流是参与沟通与拉近距离的桥梁。如果VR动画中的人物与观众之间存在眼神的交流,视线的锁定将进一步拉近故事角色与观众距离,甚至使观众有亲身经历之感,有力打破观众对于陌生环境和角色的心理防线,使观众的体验感得以增强。同时,眼神信息的接收与处理是观众在面对大量信息流时的“优先提取”对象,眼神的直接交流比蒙太奇语言的冲击更加强烈直接。

由此可得,眼神信息的交流是将观众注意力拉回主线的有效途径。例如,在《HENRY》(亨利)中,观众看到的是一只孤独的刺猬,由于尖锐的外壳,只能自己孤独地过生日。在关键情节中,观众盯着刺猬的时候,刺猬似乎也感受到了观众的同情与关怀,看向观众并做出致以谢意的反应,这让观众感受到自己为角色付出感情后的价值反馈[7]。这一艺术化符号不仅为整个故事营造了温馨、美好之感,同时加深了虚拟人物与观众的情感联系,更加直接地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感受角色的情感表达。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VR+”模式下,VR动画是传统动画结合VR技术做出的形式创新。对于创作者来说,能够将对于现实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在VR动画中体现,激发了创作灵感。对于观众来说,打破了传统影视作品的视觉局限,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增强了观众的沉浸式体验感。VR动画的创新不仅是对科技的考验,对于故事创作与情感表达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新兴技术的衍生行业,VR动画承载着观众对于更高质量观影体验的期望,同时这种创新形式面临着与传统影视设计的诸多矛盾。面对不同形式要及时转变设计思路,通过提升主体辨识度、减少并列活动情节、增加空白区间以及视觉交互的方式引导观众,使观众在整个视觉体验过程中不脱离故事主线,尽可能达到影视动画的叙事效果,实现VR技术在影视动画领域的创新。未来,成熟而优秀的VR动画会以更加崭新的沉浸式美感打动观众。

参考文献:

[1] 焦博. VR全景动画的特点探究[J].艺术评鉴,2020(19):171-173.

[2] 陈彦,杨琼.动画分镜头设计中的镜头衔接[J].西部广播电视,2016(13):112,115.

[3] 崔津.丰富视觉认知探析影视文化:评《被规约的视觉——动画电影的影像画面与视觉心理研究》[J].传媒,2021(24):98.

[4] 傅焱平.影视摄影构图艺术应用探讨[J].电视技术,2022,46(1):88-92.

[5] 王建永,徐培瑶,方宽,等.基于动态图像序列的视觉心理研究[J].信息技术,2020,44(4):126-128.

[6] 贾云鹏,王楚宁. VR影像的空间视觉引导设计[J].工业工程设计,2021,3(5):53-59.

[7] 张帆.虚拟现实电影(VR)的画面构图与视觉引导[J].影视制作,2017,23(8):78-82.

作者简介 王玉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动漫游戏)。

猜你喜欢
沉浸式体验影视动画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
指向具身学习的高中物理“沉浸式体验”教学策略
新媒体时代虚拟现实中的诗与画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自然交互设计研究
影视
动画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