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思考及融合发展建议

2022-06-04 14:24高峰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融合发展

摘要:数字化时代,传统出版社面临纸质图书发行量下滑和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等多重压力,做好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是传统出版社的应对方式之一。文章提出,在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重新梳理现有资源的基础优势,探讨数字化转型的具体策略和重点内容,进行立体化推进势在必行。通过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的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新技术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将促进出版业获得长足发展。面对行业转型发展,出版社必须大力改革,站在转型发展的起跑线,同时出版人要集体思考,集中探讨出版行业的融合发展路径,使出版行业发展格局更加开放,产业布局更加科学,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关键词: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转型;融合发展;新媒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5-0236-03

一、引言

数字化转型、推动融合发展是各个传统出版社寻求自身转型和发展的重要选择。对于传统出版社而言,如何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对原有图书出版进行整合,形成在原有核心出版业务能够不断增长的同时,拓展和增加新的业务增长点是出版社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此大的前提下,传统出版(音像、图书、期刊)应积极顺应出版融合的大趋势,运用新的技术和手段来强化内容优势,以融合思维不断更新自身的发展理念,拓宽传统出版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数字出版不断被各大出版社提上日程并落实推进,出版载体、复制形式发生变化,同时传播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数字出版在这场变化中是出版融合的重要推动力。作为拥有资深背景和资源的传统出版社,在整个行业链条中寻求多种形式延伸活动,开发衍生产品,聚焦自身核心竞争力,探索出版服务、商业模式革新和对外投资机会,拓展数字出版领域新型产品,使行业的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不断进步,最终成为现实。

当下,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进入了深化阶段,深化阶段推动的重点领域一是智能出版,二是知识服务,三是在线教育,四是全版权运营。转型是以技术为动力调整产业结构,将技术逻辑和商业运行逻辑切换到新的赛道。数字出版尽管在出版载体、复制形式、传播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最终仍是出版行业的发展。出版社要踏准时代的节拍,以自身资源优势为基础,借助数字化和出版融合的东风,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1-2]。

二、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优势

融合发展是出版业寻求发展的大势所趋。不管是融合出版还是转型升级,都须明白转型是以技术为动力调整产业结构,将技术逻辑和商业运行逻辑切换到新的赛道。转型不是转行转业,恰恰是通过转型找到行业的本质[3]。因为在新的时代,这个行业的本质没有变,只是它的运行逻辑发生了变化,大家所面对的需求和价值在根本上没有改变,转型升级还是以发展为第一目标进行出版产业和生态的再次改造,不断完善新的道路,推动产业建立新的格局。

为了满足出版产业自身的发展刚性需求,很多出版社都陆续完成了转企改制,优化调整组织架构,理顺上下游审批关系,推行科学治企管理措施,制定出台各类管理制度,尤其革新与完善公司薪酬体系的优化、考核制度,加大内控体系基础建设,最终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些为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物力和人力基础,有了体制和机制的支持,出版社可以在出版图书的同时,探索数字化转型方式。如建设图书资源数据库、专项专业图书数字化资源馆或者垂直网站平台资源库,进行线上运营的同时结合线下推广,吸引广大读者登陆平台或通过微信公众号、APP等进行互动。尤其现在线上直播热持续不断,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也对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传统出版社本身拥有丰富的图书出版资源及图书音像等文献库,而且大多数传统出版单位都具有数字出版的相关资质,传统出版社更要在争取上级单位、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尽快争取成为数字出版转型文化企业、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数字出版教学实习基地等,落实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

如今,很多高校都开设数字出版、新媒体营销、版权贸易等相关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学科人才。传统出版社可以采用招募高校数字专业大学生和相关媒体专业实习生的形式,为出版社注入新鲜血液,参与到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的调研与建设之中,借此培养自己的专业化数字出版人才。

三、怎样开始做好数字化转型

(一)从制作电子书开始

在中国数字阅读行业环境的推动下,电子图书市场不断发展。经过权威机构测算,2020年电子图书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2亿元,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了5.2亿人。由于这两年疫情暴发,用户居家隔离,在线阅读的需求增加,数字阅读用户越来越青睐电子书。

在数字出版方面首先从电子书开始。出版社可以通过梳理出版合同、明确互联网信息传播权的时间,尽快和各大销售平台如掌阅、知网、微信、京东等电子书渠道平台签约达成电子书销售合作。同时集合相關部门(如总编室、出版部)的业务现状,采取轻运营模式,争取与互联网和技术方面的公司联手合作,共同开发数字产品,制造一批具有专业特色和普及读物的数字产品,助力融合出版。通过不断发布具有出版社自身专业特色和读者喜闻乐见的数字产品,形成自身数字产品的销售门类库,搭建数字产品销售渠道网络,增加营业收入。

(二)要大力拥抱有声书

资料显示,2020年中国的读者已经进一步养成听书习惯,大概有31.6%的成年阅读者养成了听书习惯,中国有声书市场规模增长势头强劲。2020年,中国有声阅读市场实现了大幅增长,据艾媒咨询《2020年中国有声书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国有声书行业规模达到了94.7亿元,行业规模达到5.69亿人,中国将在2022年成为全球有声书市场第一大国。

《亚马逊中国全民阅读报告》显示,近年来新兴的有声书是纸质书和电子书之外的一个有益补充,有声书仍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如何破局,如何实施具体的战略与战术,谋篇布局固然重要,但具体的战术制定更重要。而数字有声书发展的迅猛趋势无疑给了我们最直接的答案——布局有声书,这已经成为共识。事实证明,越来越普及的智能化手机和移动端技术发展是推动有声书作为阅读媒介不断深入寻常百姓家的两大关键因素。有声书音频阅读形式的适用性非常强,它不但适用于年轻用户,也能适用于儿童和中老年人群,几乎可以横跨整个阅读领域所需的各个年龄段。甚至在某种角度上,其推动着全民阅读的不断发展[4-5]。

四、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中,需要加强哪些工作

(一)建设新媒体矩阵

目前,传统出版社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明显出现很多信息滞后的问题。例如,有的上下级的官方链接不齐全;有的链接网站打不开;有的网站长期没有更新处于停滞状态;官方微信和下属部门或公司微信公众号的管理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这对出版社和重要产品的品牌宣传、业务对接都会造成困扰和断层。

基于新媒体业务的飞速发展,网络宣传的重要性庸容置疑。集团在互联网方面的品牌宣传和塑造急需统一的管理和业务对接,尽快涤除目前网络、微信、微博、微店等原有的滞后信息,整合出版社和下属部门或公司已注册的线上品牌宣传资源(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号)等,寻找优质的技術合作商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专人专管,尤其要统一标示、Logo以及格式。比如在微信公众号形成宣传矩阵,横纵联合,信息互通,确保出版社品牌正向发展。

同时,出版社(总部)、下属公司、下属部门官网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维护,如果处于基础阶段,急需专门和专业的文案策划人员和营销推广人员进行新发布,刊载评论性文章,争取出现更多的“万+”阅读量的文章,累计专业粉丝数量,最终形成专业化的运营和管理,为打造出版社专业资源方面的大IP做好基础储备。通过以上的基础准备和运营将数字化转型丰富和提升数字产品的宣传和销售渠道,最终带来流量的增长,达到推动数字产品营销的目的。

(二)转变营销模式

首先,出版社要瞄准数字出版,结合自身内容和资源特色,向全媒体产品服务商逐步转型。侧重发展出版社资源中的数据库建设、策划制作国家级、省级重点扶持项目,如国家重点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出版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包括协助其他出版机构建设数字出版平台等,改造升级出版社现有的网站,侧重在线服务等。

其次,转变营销模式,传统销售渠道逐步转向新媒体数字内容分销和互联网产品销售。其拓展格局也包括发展其他业务,如按需印刷服务,为个人自费出书提供定制印刷,为政府部门印制会议材料,为公司印制宣传手册,打造以按需打印为核心功能的文化生活类社交平台等。同时积极同其他出版社进行业务拓展交流沟通,“走出去和请进来”,相信成功的营销模式是能迅速复制的。

(三)坚持人才建设

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传统出版社的人才建设一方面要增加专业法务人员,梳理出版合同,做好版权保护。需要专业人才关注和积极申请国家专项资金,推动和协调数字出版建设,为将来版权的输入和输出做好准备。同时要调动现有编辑及策划队伍参与数字出版,由被动数字出版转化为主动数字出版。

数字出版离不开优秀的策划编辑,策划编辑在选题策划时,首先不再考虑出版单一的纸质图书,而是要思考同数字产品或数字产品与纸质图书完美结合的融合出版产品,高质量的内容是特别重要的。在传统出版社里,数字化转型的标志就是编辑部、出版部、营销中心,其他综合管理部门都要参与数字化转型,包括融合发展工作,让出版社集体看到数字化转型和融合发展可能带来的巨大变化,让所有人都融入其中。

人才梯队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效果,是可以对出版社申报大工程起到积极带动作用。这里所说的大工程主要是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以及主管单位对数字出版工作的扶持等。通过争取这些大项目的申报,由专业人才推动大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不但能发挥专业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数字出版能力,有效利用出版社的数字出版资源,还可以为出版社的转型发展注入国家财政资金。出版社可以借此东风,不断壮大自己,真正进入出版社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四)加强融合发展的立体化推进

在融合发展中,拓展延伸产品(如文创产品、活动策划等)是众多出版社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自身的融合发展建设出版社品牌,孵化出具有明显标识的IP,如文创园区建设。出版社可以在公司所在地成立一个文创产品体验中心,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各式展览和图书期刊音像展销系列活动。同时在文创中心建设自己的文献馆、资料室、录音棚、音视频工作室以及数字化工作室,大力发掘、创作、推广优秀融媒体作品,把产品创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原创产品制作基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出版社可以启动建设展览中心和活动中心,展览中心包含实物库、数据库、公司发展历程展示、实体书店等。

活动中心可以结合开展知名作者和艺术家的作品展、专题展、巡展或者征集史料捐赠仪式、重要评奖活动、汇报演出类小剧场展演等形式,开展专业讲坛、古本抄录、经典大家、工坊。中小学高校专业院校可以开展作品展、进校园、少儿专场、青年专场等活动,逐步将文创园区形成以典藏中心、展览中心、活动中心三大中心为主体的特色休闲地标,最终实现出版社融合发展的立体化建设。

五、结语

市场在哪里,读者在哪里,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就应该发力到哪里。科技进步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用户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使数字产品消费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数字化转型使出版社发展进入新阶段,通过数字化平台如何沉淀用户、提供更好的内容和体验、打磨自身商业模式,是必须面对的课题。

数字产品生产的上下游已经实现了版权采购、内容制作、发行等完整的产业闭环。作为上游出版单位,重视数字化转型发展和数字化销售渠道的积极合作,不断探索双效双赢的合作模式,是目前的关键所在。而出版社融合发展毋庸多言。如今,中国出版业正努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不管是纵深发展还是横向推进,都有着十分成功的案例与提示。传统出版单位应以此为契机,加快步伐,砥砺前行,最终实现出版行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鸣.我国大学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及优化[J].出版广角,2021(18):41-44,55.

[2] 张懿.出版数字化转型中的策略选择和困境思考:以“爱花城”平台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9):188-190.

[3] 万莉立.新时期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方向与突破浅谈[J].科技传播,2021(17):61-63.

[4] 杨玉芹.后疫情时代专业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析[J].传播与版权,2021(8):76-78.

[5] 李洁.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传媒科技,2021(8):79-81.

作者简介 高峰,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师,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研究方向:出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猜你喜欢
传统出版数字出版融合发展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
“互联网+出版”的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