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意义及策略

2022-06-04 14:27王娟
甘肃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园本教研意义幼儿园

王娟

【摘要】教研活动对改进和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园本教研是一线教师开展研究的最佳途径,而如何完善园本教研机制、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价值、如何制订研修方案等是园本教研有效开展的核心要素。本文针对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形式和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有效开展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教研;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0—0046—04

幼儿园园本教研在完善的教研机制保障下,在实施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将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设计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发展的教研计划和具体方案,并利用多样的活动形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发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教师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实现教学、科研以及培训的有效结合,也就是这三者一体化的实施过程。那么,教研活动具体有什么样的价值,该怎样具体开展,笔者就此作一探讨。

(一)幼儿园方面

1.有利于构建园本课程。园本教研总的来说是一种从教师到领导的一种教研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1]。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能依靠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园本课程进行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园教师不再是仅仅依靠国家的教育政策对本园的课程改革,而是为了适应发展需求,主动积极探索,寻找符合本园发展的课程模式。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实现了园本课程的构建,其有利于幼儿园制订本园发展和带有幼儿园特色的课程目标。

2.有利于提升幼儿园的整体实力。园本教研是为了制订有针对性的方案,解决幼儿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一过程也是让教师主动参与的过程,能提升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在教研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幼儿园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良好的学习理念的形成。幼儿园通过安排教师不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整个教研团队能力的提升,这对教师和本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提升。教师作为幼儿园开展活动的中坚力量,其能力的提升,也就是幼儿园整体实力的提升。

(二)教师方面

1.有利于教师思辨能力的养成。在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一些新入职教师经验不足,在处理班级问题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园本教研不仅是解决幼儿园中的问题,同时也是解决教師工作上的问题。新入职教师通过园本教研,在和其他教师的交流中增长了经验,从实际的活动中获得了启发,学会了在工作中更加灵活地处理各种问题。

2.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解读。教师只有在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才能根据个人的特点科学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阅读大量的幼儿书籍,以及从优秀教师身上不断学习经验,自身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经过长时间的园本教研活动,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即更多的是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目的,而不是单纯地强调自身的“教”,在活动中也学会了如何引导。在幼儿进行相关的活动时,教师需要在旁边认真观察幼儿的具体言行,并将幼儿的活动表现记录下来,这也是对教师观察力的提升,那么在此基础上,有助于教师深度解读幼儿的行为,从而制订相关的方案。比如,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时,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深入剖析典型的案例,可以制订出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案。

(三)幼儿方面

园本教研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成长。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把这一理念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同时也将其作为最终目的。园本教研过程是研究幼儿行为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幼儿成长的过程,因此园本教研最终获得收益的其实是幼儿本身。幼儿的健康成长对于教师和幼儿园来说,是教学质量最好的证明,同时也能体现幼儿园的发展实力。比如在幼儿园中,很多幼儿挑食的现象比较严重,在吃饭时总是挑挑拣拣,那么教师针对这一现象,可组织相关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幼儿认识食物的来之不易,认识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或者部分幼儿不懂得分享,遇到喜欢的东西宁愿自己一个人玩耍,也不愿意和同伴进行分享,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可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帮助幼儿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一)构建完善的园本教研机制

1.立足“有效”,不断完善园本教研各项制度。以研训、互动、共享为园本教研核心理念,以有效性、实践性、主动性为园本教研原则,做到三抓、五定、五常态、五常做。三抓,即一抓课改高端前沿,二抓补齐短板,三抓夯实基础;五定,即定人、定时间、定场地、定主题、定要求;五常态,即学习常态化,课题研究常态化,同伴互助常态化,专家引领常态化,教学反思常态化;五常做,即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上一节优质公开课,每学期按期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每学期掌握一种特色基本功,每人须参与或主持一项课题研究。在个体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教研—行动—思考—提升—训练”这样不断循环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激发教师的教科研精神。因此,通过完善园本教研的各项制度,会提高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充分的时间探索不一样的幼儿园课程体系。

2.发挥园本教研组织机构职能,构建不同层次的教研组。健全以园长为组长,教学业务园长为副组长,保教主任、教研组为核心成员的组织机构。建立不同层次的研究组,如行政研究组、课题研究组、学科教研组、骨干教研组、年级教研组等立体的教学研究体系,为有效开展园本教研提供有力的保障[2]。教研组织机构应该通过认真聆听、深入分析、提问疑问、梳理过程和提出建议的主要形式,和教师一起开展具体的教研活动,了解并解答教师在研究时出现的各种疑问和难题,并且适当给予教师所需要的帮助,给整个教研过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教师一起完善教研过程,促进教师不同程度的提升。教研组织机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鼓励教师在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发挥主人翁意识。教研的结果可以以归纳总结的方式呈现,可对一些先进的思路和教育性课题进行宣传,最终体现出教研的实际效果。

(二)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教研过程以教师为主,需要不断调动教师的情绪,使其更好地加入教研中来,以培养其良好的参与意识,让其具备“实践反思”的研究行为,发展其在日常事物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能力,促进其养成研究问题的意识。在教研过程中突出教师研究行為的“四个转变”,可有效促进园本教研计划执行、实施过程、组织策略上的新突破,可改变教师研究行为,可寻求教研组织策略的新突破,让教师真正在实践反思中提高专业能力。对于教师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让他们通过优化教研模式或者向优秀教研者请教的方式解决,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发挥出教研的实际效果。

1.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突出计划制订的有效性。可让教师全员参与活动方案的策划,策划不能只体现在文稿上,而是需要教师一起参与,了解上级和下层工作以及思想的变化,促进教师之间不同思想的碰撞。活动方案的制订要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以及在开展一日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走访优秀幼儿园以及借鉴优秀网络公开课的方式提高教研的效果。在主动参与下,教师对各种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会提高很多,他们会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这样就使得教研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2.变“旁观”为“亲历”,突出教研过程的实践性。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引领教师“亲历”教研全过程,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把握好以下几点:回顾——发现、明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假设——设计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验证——将所有设计解决方法付诸行动,实际尝试解决问题;总结——分析、验证结果,发现新问题或找出新假设。

3.变“注重结果”为“重视体验”,关注研究过程的发展。促进教师在“沟通—调整—反思—提高”的循环上升过程中,不断获得新体验,总结新经验。可给教研组长更多的话语权和自主研究活动的空间,让其更频繁地带领小组成员交流、研讨、反思和调整,使教师在“跟进性”的研究进程中获得更持续、更深层次的专业体悟。

4.变“个体研究”为“集体探讨”,提倡研究过程的合作性。可引导幼儿教师与同伴分享探讨、共享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合作品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个体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承担观察教育教学行为的职责,或是承担执教的任务,但都有共同的目标,即围绕教研“专题”,共同反思,携手提高,在“共赢”的过程中不断持续、深入地互动合作,促进彼此共同发展。在这种群体合作的模式中,每位教师都能将自己的收获进行分享,教师可以了解自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或者是值得发展的优势,从而慢慢树立起教学自信,让教研活动发挥出实际效果。

(三)制订促进教师发展的教研方案

1.各教研组要根据园本实际和教师能力制订系统、有延续性的计划。各组的教研计划要明确做什么(中心工作或重点工作);为何做(明确目标和意义);何时做(进度与时间安排);何地做(实施场所和地点);怎么做(途径、方法、措施);谁来做(责任人)。教研计划内容包含以下内容:(1)背景分析。要从之前活动开展的内容、教师参与、活动质量、目标达成、实践实效等方面分析活动的优势和问题,分析不一定面面俱到,但是要客观真实,分析的目的是清晰、明确开展该专题教研或内容的必要性和现实性。(2)教研目标。以幼儿发展和教师发展为两个维度,以教师发展为主要目标,目标制订要有针对性、具体化、不宜太多,目标与内容一致。(3)教研思路。思路要围绕目标来做,立足实际工作,逻辑要清晰,要明确教研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形式服务于内容,明确目标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即要通过什么形式达成目标。(4)教研方式。研修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服务于教研目标,在确定教研方式时要注意方式的多元化、针对性、灵活性、综合性。形式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花越好,不是越新越好。(5)参加人员。确定范围,明确职责,人尽其才。(6)教研安排。教研安排就是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是服务于幼儿、服务于教师的,要有针对性,教研的形式是什么、具体的内容是什么、谁负责做什么都要有规定,还要明确责任、过程资料怎样去管理,要有可操作性和联系性。

2.每次活动前制订具体、切实可行的教研方案。教研活动方案主要有以下内容: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主持人和参加人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工具、教师的考核管理。首先,教研主题是将活动的主要内容或目的用最凝练、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教研计划里的教研问题分支,主题的表达应该突出要旨、简练明晰。其次,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小组内讨论明确本次活动的教研目标,将目标的立足点放在建设新的发展理念、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教育形势;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情感态度和良好习惯上。再次,教研活动的过程要围绕目标开展,根据目标设定的范围和层次设计合理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工具是什么。例如,视频录像、先前的评价指标、观察观摩评价表等,在活动中要有明确的指示作用和观察的目标任务,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最后,教师的考核管理可以实行月考核制度,从研修主题的确定、研修方案的设计、活动形式的有效性、考勤、积极承担的活动、活动任务完成情况、参与研讨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以促进研修活动顺利有效开展,进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总之,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解决了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因而教师在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炼与聚集教育教学智慧过程中,要努力成长为具有教育实践智慧的教育艺术家和创造者。

[1]苏婧.教科研并不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0.

[2]王成刚,袁爱玲.幼儿教师如何做教科研[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45.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意义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