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法则的高中政治课学习情境的创设

2022-06-04 14:27白文成
甘肃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大单元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白文成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体系相对完善,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变成零碎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高中政治教师可以用项目学习法开展教学,以大单元的形式设计教学流程,将“问题引导,勾勒思路框架——制订方案,展开探究学习——整理信息,汇报成果”这一项目学习模式与高中课堂教学相融合,将零散的学科知识通过学科大概念的项目化设计使其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进一步内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高中政治项目学习法的大单元设计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设计路径,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拓宽渠道、探索新路径。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项目学习法;大单元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10—0065—04

“项目”一词是管理学中的概念,美国项目管理者协会对“项目”一词做出了如下定义:“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而进行的一种临时性工作。”把“项目”引入教学是发源于美国学者杜威的建构主义理论,美国学者凯兹和加拿大学者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中阐明了项目学习法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法。项目学习法简称PBL,就是以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一系列项目,在项目的完成中体验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最后通过项目成果的展示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1]。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笔者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拓宽渠道、探索新路径。新的课程标准把高中政治课性质定义为综合性的活动型学科课程,项目学习法体现了活动性课程的应有之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方式的选择应该聚焦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人,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在家庭和社会中获得了很多知识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2]。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价标准需要关注个体间的差异,依据思想政治三维课程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尤其是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等方面的评价,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基于PBL法则的学习情境设计模式有助于在体验和实践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使得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了“完整的生命个体”的整合思维。要以此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探索、发现和展示的任务,并在实际行动和现实生活中落实和践行,触发学生的精神成长,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新的着眼点出发,改变以往的陈旧方式,发现教育的价值所在。具体而言,“生本”就是要从过去以学生的分数为本,转向以学生的素养为本。要实现这种转化,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关注学生的意愿表达、行为倾向和呈现逻辑。基于此,架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富有张力和吸引力的生活化的问题引领教学方向,观察和评价学生对待这些问题的表现,作为和学生实现良性互动的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做好学习情境的设计,设置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的特定项目式情境,在教学实践中及时通过追问、反问、设置方案、展示等手段,让学生在探索和表达中呈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而为学生将来真正面对类似情境时提供支持和根据,将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习进程融合在一起。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从零散式的学科知识中难以获取整体性的知识,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高中政治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将高中政治学科中的知识系统总结出来,并结合真实的生活问题,促使学生对知识内容加以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学科思维。作为现代高中政治教育者,教师应注意教学设计的角度,正确运用大概念的教学观,以项目教学为指导,从教材的大量知识内容设计出发,重新构建学科教材的知识板块,系统地整理知识体系,从而使零散的知识内容变为结构更加严謹的学科理论。

1.凸显政治学科自身的结构化特征。高中政治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组成的政治素养教育学科。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之下,高中政治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学科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实践价值[3]。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和话语形式都符合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而且政治学科中的知识体系非常清晰,将各知识板块组成的实际课程内容进一步分为各独立的单元,其结构性较为明显,从小的知识点到单元知识之间可以形成统一的整体,而高中思想政课程的大致内容能够分为四部分独立存在的内容,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这四个部分。各部分都有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而这四个部分之间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如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生活中的基本政治制度之间就存在明显的联系,都属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高中政治科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凸显出高中政治学科自身的结构化特征,才能将此作为潜在的线索,贯穿于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结构脉络,使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活动存在系统性特征。

2.降低传统课堂课时教学对自主探究的影响。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每节课的课时为单位,教师按照课时的多少及安排来撰写每一课的教案,制订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由于每一学期的课时节数有限,而且每一节课的时长也非常短,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自主探究并不会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即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号召教师积极采用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但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依然存在,高中政治教师对课堂的开放性设计并不充足,许多自主探究的合作理念仅流于形式。在项目学习法的大单元设计中,教师应将实现教学内容活动化作为设计目标,以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为基本要义,兼顾课堂教学的任务与课时限制,避免二者之间出现冲突,要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充实高中政治课堂的内容,以强化学生的高中政治学科思维。

1.大概念是项目教学的灵魂,要构建有价值的教学单元。为实现高中政治学科内容的结构化应用,教师应构建具有教学价值的单元内容,并基于教学单元的内容将其他有关的知识融入其中,对各教学单元的核心思想起到指引作用。大概念是高中政治项目教学的灵魂,也是课堂转型的指导理念。学科大概念可以反映学科的基本性质,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和较强的解释力,而小概念则可以归纳于某一个小主题,如《经济生活》中的商品货币就属于学科的小概念,其中关于货币的定义是“一般等价物”,那么“货币”就是小概念,而“一般等价物”就是对概念的解释,可以理解为大概念。大概念并不是由无数个小概念组合而成的,小概念背后的本质是可以加深学科大概念的观点,通常会用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名词来表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先梳理政治学科的总体概念,再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用同等的思维梳理前因后果,做好知识体系的脉络构建,深刻把握各知识板块的内容结构,不要用人为的方式处理单独的知识碎片,应当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下统领各板块的知识内容,准确抓住各单元的关键知识,避免存在独立知识分支的情况,可以增强学生对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记忆。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活动要在板块知识的认知基础上,联系知识与关键部分的构造,将核心知识用列表的方式予以呈现,可以增强学生对高中政治知识的系统化认知。教师可以用句子的形式表达大概念中的小概念,用小概念来辅助说明大概念的主题观,再确认大概念在政治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用于阐明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知识体系。

2.单元化是项目教学的载体,要处理好课时设计和项目设计的关系。在确定高中政治学科的大概念之后,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还处于准备阶段,真正的课堂教学计划则需要相应的教学内容填充。在教学计划完成转型之后,教师要对高中政治课堂的所有内容进行单元形式的转化,使高中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得以真正贯彻,高中政治学科的大概念也才能有效地落实。单元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形式有所区别,并不是单纯按照教材的单元形式开展的知识板块教学,组织单元形式的教学应是以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在高中政治学科大概念的統领下所完成的单元式的教学活动。如在《哲学生活》中的大概念内容:“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一定具有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规律”,其中单元1,世界是物质的;单元2,物质是运动的;单元3,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单元4,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从高中政治学科的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来看,教师需要对传统课时单位的教学形式加以改变,并将高中政治学科的内容融入有机的板块课程中,而教师所开展的教学设计活动,也能够迎合教学目标,所组织的课堂教学形式符合立德树人目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

基于学科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并不否定课时教学的存在意义,课时教学与课时设计仍然长期存在,其依然存在一定的客观价值,所以教师在创新教学形式的同时,也要尊重课时教学与课时设计的价值,注重发挥其实践意义。教师要在单元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分解并细化教学设计,使其能够服务于实际的单元教学活动。单元化是高中政治学科开展项目教学的载体,教师要注重协调课时限制与自主探究活动之间的矛盾,通过项目教学的形式来减少课时教学的限制,以此来完成单元教学中课时设计的有效衔接,避免因课时矛盾而产生项目教学难以持续进行的问题。

3.细化梳理政治学科大概念,引领进阶教学的阶段目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确定大概念视域下学科教学单元的内容,也是教师开展单元化教学的依据,教师应从政治学科的思维角度出发,总结教材知识的整体内容,不要使用笼统的概括方法,应建立起系统的教材知识板块,梳理教材整体的知识体系,将具有关联性的知识重点融合,对政治学科的教育内容作标准解读。要从教学要求、教学容量等方面,明确学生的学习实际,大概念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具体的教学脉络,再根据课堂教学的需求做出适当调整。教师可以从大概念教学内容的前后贯通作用来制订教学目标,这样有助于落实大概念教学的应用原则。在这一大概念视域下又可分为许多个小板块,如“政府的职能”“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等,诸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而教师可以从“国家性质与政治生活”这一大主题引申到“公民政治权利与义务”“政府职能”“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外交政策”等几个方面,还有许多政治内容都可以成为这一大概念的分支,从大概念出发引申出的小概念,能够填充高中政治教学的结构框架,教师可以依据此结构框架来填充具体的知识内容,那么高中政治的结构框架就会越来越充实,相关知识体系也会越来越完善,教师还可以据此思路不断设计出进阶的教学目标。

在大概念的影响下,高中政治学科的单元教学要设置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其核心要义是促使学生理解大概念,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学科领域的知识,但是教师要进行系统化的、阶梯式教学目标设计,以不同的目标相互推动,使进阶式教学中的阶梯目标得以实现。最后教师要对大概念教学的情况给出评价,考查单元教学形式下学生对学习项目的完成情况,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符合预期的目标。

[1]曹琳琳.开展项目学习,发展政治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7):40.

[2]刘英安.STEM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8(04):51-52.

[3]朱佳.以项目教学之法显“综合”“探究”之道——项目教学法在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中实施的操作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2009(02):52-55.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学习法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的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137)

编辑:杨静

猜你喜欢
大单元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大单元”主题教学视角下的建构实践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篮球项目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研究
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浅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