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好课堂”助力“双减”落地生效

2022-06-06 18:21何彦飞洪流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研作业家长

何彦飞 洪流

去年下半年以来,“双减”成为教育“热词”。“双减”就是要在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上做“减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上做“加法”。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到“减负增效”呢?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的做法是: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以“好课堂”助力“双减”落地生效。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落实“好教研”。

落实“好教研”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依托市、县教研机构和集团教研组织,开展主题研讨、集体备课、学科组共建、青蓝工程、同课异构、观课议课、观摩交流等活动。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引领、课堂教学、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着力体现“聚焦”,注重“融通”,实现“共生”。

2.推进“好课堂”。

扎实推进“好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制定了《“好课堂”实施方案》,并以《课堂评价量表》为抓手,构建和创新“好课堂”教学范式,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学校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帮助学生提升在校学习效率,确保实现“好课堂”的各阶段目标。

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1.加强学生作业管控。

学校教务处严格监督各学科、各年级的书面作业总量——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各学科组、年级组加强对作业的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过课标。实行各学科作业统筹把关制,建立教务处牵头、学科主管领导落实、学科年级组长协调、班主任负责、各学科教师配合的工作机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平衡工作。教务处不定时抽查作业或访问学生,发现问题,马上整改。

2.注重学生作业设计。

学校制定了校园“好作业”标准,明确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并将作业设计纳入集体教研,加强作业专题设计的研究和培训。各学科组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学校鼓励教师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持“一教一辅”底线,不布置机械式作业、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作业、惩罚性作业;假期要根据“好作业”的工作要求,结合校情、生情,布置具有实效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学生作业辅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的一致性。

3.认真批改,做好作业反馈。

学校各教研组定期检查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教师认真研究作业,试做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准确规范,评语恰当,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教师要强化面批,力争每天面批率达30%左右;认真做好作业讲评,做到精练、精讲,提高学生作业效率。教师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三、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学校根据国家、省、市、县的要求,全面落实“5+2”课后服务,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富有实效、富有特色、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课后服务。

1.科学构建“1+2+N”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探索与尝试课后服务“1+2+N”模式:“1”指基础课程,通过“固本+培优”,开展作业指导、个别辅导、自习答疑、综合阅读等活动,巩固日常学习成果;“2”指艺术和体育课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N”指围绕“体育+”“科技+”“阅读+”“艺术+”等项目,开设丰富多彩的综合素养拓展课程。

2.精心打造“两段式”课后服务课程菜单。

对于每天两小时的课后服务,学校将其划分为“1小时学业辅导+1小时特色课程”,让每天下午3:30后的課后服务变得丰富多彩而有温度,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最爱。

(1)“辅导时刻”,关注差异。多学科教师温馨陪护,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式辅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思维品质。学校构建“基本作业+弹性作业+实践作业”的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促进作业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确保学困生“吃饱”,学优生“吃好”。

(2)“锻炼时刻”,培养技能。学校充分挖掘、整合优质资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编写校本教材,打造精品篮球课程,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养德,以球育人;同时,结合地方文化,推广泗洲戏、淮河钱杆舞,确保全校学生人人参与。

(3)“静心时刻”,提升情趣。学生被精心呵护,教师要静待花开。学校每周二下午有一小时的阅读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交流,或静读,欣赏经典名篇,用心与世界对话;每周三下午开设书法课程,每个年级的专任书法教师“走班”上课,指导学生在一撇一捺、谋篇布局中寻找汉字之美。

(4)“自主时刻”,挖掘潜能。每周四下午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学校在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基础上,借助社会力量,聚焦自主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开设了国际象棋、国画、沙画、古筝、陶笛、无人机、水火箭等多个领域共62门校级拓展性课程;围绕“语文+”“数学+”“英语+”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开设拓展性课程。

(5)“家长讲堂”,共同成长。每周一课后时间,都会有家长走进学校课堂。每班推选一名家长,请家长为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授课,近距离地接触孩子,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感受孩子在课堂上的智慧火花。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根据自身的专业和特长,精心备课,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和教具,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698811A5-559C-44BC-938F-44674D2B9355

猜你喜欢
教研作业家长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家长错了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