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写神 形神兼备

2022-06-06 22:49刘海侠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语段瓜子牙刷

刘海侠

【设计理念】

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是“写出人物的精神”,第三单元的写作内容是“抓住细节”。本节作文指导课综合了以上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首先,通过“我来说,你来做”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动作描写要正确使用动词;然后,通过分析相关片段,引导学生总结出“如何让动作描写活灵活现”的方法;最后,参考范例语段,对自己的作文片段进行互评互改。

【课堂实录】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来热热身。游戏的名称是“我来说,你来做”。请同学们听清楚规则——根据听到的词,做出相应的动作,看谁的反应快,做出来的动作标准。第一个词,“伸懒腰”。

(学生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尽情地舒展腰身。)

师:同学们刚才“伸懒腰”的动作做得相当到位。伸伸懒腰,舒活一下筋骨,是不是感觉很舒服?

生(笑):舒服多了。

生:也放松多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刷牙”的动作。

(学生有的用手指、有的用笔当作牙刷,做喝水、刷牙、漱口的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表演得真好。但是,“做得好不如说得好”,你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你刚才所做的动作描写出来吗?

生(边说边模仿动作):我在伸懒腰的时候,先举起两只胳膊,用力上举,背部挺直,身体向上拉伸,两条腿也尽量伸直,让自己的腰部也尽情舒展。

师:这个同学运用了“举、挺、伸”等动词,具体准确地描述了伸懒腰的动作,让我们仿佛也体会到了他伸懒腰时的放松。谢谢你的解说!

(学生热烈鼓掌。)

生:老師,我想描述一下刷牙的动作。

师:很期待你的精彩描述。

生:我拿起牙杯,含了一口水,然后吐掉;又放下牙杯,拿起牙刷,拧掉牙膏的盖子,挤出一小段牙膏放在牙刷上,再拧上牙膏的盖子;接着把牙刷放到嘴里,上下左右地刷着;再含了一口水,冲掉嘴里的牙膏泡沫;最后把牙刷放到杯子里搅拌几下,刷洗干净。

师:这位同学用了“含、吐、拧、挤、刷、搅拌”等动词,把刷牙的过程描述得生动具体,让刷牙的动作跃然纸上。为他点赞!

(学生鼓掌。)

师:同学们,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作用举足轻重。我们怎样才能把短时间内发生的动作写得具体生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修炼“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的“化功大法”。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成为动作刻画的“文林高手”!现在,我们先来修炼“化功大法”第一重:“化笼统为具体。”

生(笑):听起来很深奥的样子。

生:老师快说一下什么是“化笼统为具体”。

师:“化笼统为具体”,就是要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把快速的动作细化、慢放甚至定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那名同学描述的“刷牙”动作,变成了这样的慢镜头:拧牙膏盖子→挤牙膏→刷牙→漱口。

生(恍然大悟):也就是把一个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小动作,让它有一个“慢过程”。

师:你们刚才的一招一式,表演得都很好,只是不知道这个招数的名字就叫“化笼统为具体”。下面,请带着你刚刚学到的本领,来分解一下“起床前后”这个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过程。请看屏幕。

屏显:

天哪!要迟到了!我___开被子,从床上___下来,___过校服,___上鞋子,几步___进卫生间,___出牙刷,___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___了几下,然后___下毛巾,在脸上___了两把,便___出了屋子。

师:请在横线上添加适当的动词。

(学生认真思考并填空。)

师:我看到大家都在认真思考,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大作?

(有学生举手。教师随机选取并投屏。)

屏显:

天哪!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拽过校服,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卫生间, 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两把,便冲出了屋子。

师:添加的动词让这一过程更加细致具体。的确,动词的使用能让人物站立起来,但是,一个人物若只有骨架,能好看吗?

生(若有所思):准确地使用一些动词虽然使过程比较细致了,但是语段读起来,感觉还是有点枯燥无味,没有生命力。

师:这位同学说的话很实在,可见同学们对自己的要求都挺高。下面,老师带着你们来修炼“化功大法”第二重:“化素颜为淡妆。”仍以屏幕上的这段文字为例,请在部分动词前再加上一些修饰性的词语,让语段更有表现力。

(学生思考并写作。教师随机选取并投屏。)

屏显:

天哪!要迟到了!我迅速地踢开被子,从床上飞快地跳下来,慌慌张张地拽过校服,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卫生间,急急忙忙地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快速地在脸上抹了两把,便冲出了屋子。

师:这些增加的修饰词,就使得每一个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都能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形象更具活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这个过程就叫“涂脂抹粉”,“化素颜为淡妆”。

生:老师,尽管如此,可我还是感觉上面的片段像一出哑剧,没有活力。

(学生纷纷点头。)

师:你的见解非常独到。下面,咱们继续修炼“化功大法”第三重:“化无声为有声。”写作时,如果给动作描写配上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人物更加鲜活。这里的“配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

师:同学们都吃过瓜子吧?下面,我给你们表演一下老师是如何吃瓜子的。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运用刚刚学过的三重“化功大法”来描写刘老师吃瓜子的情形。60FFF9FF-8BA1-47EA-9827-D979128F2482

(学生笑。)

师(作难为情状):不过众目睽睽之下,老师吃独食也很不好意思,那就分你们每人几颗瓜子吧。

生(边笑边吃瓜子):老师太善解人意了。

生:谢谢老师。

师(故作深沉):老师今天才发现,原来“咔咔咔”嗑瓜子的声音,在课堂中这么动听。

(学生会心大笑。)

师(故作神秘):老师和你们吃瓜子的方式不一样,想不想见识见识?

生(异口同声):想!

师:好吧,你们可要看仔细咯!待会可要用语言文字描述老师吃瓜子的过程哟!

(教师拿起瓜子,假装将其抛向空中,然后快速放入口中。)

生(站起):老师太狡猾了,并没有把瓜子抛出去,而是假装扔了瓜子,然后快速把瓜子直接填进嘴里的。

师(竖大拇指):这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明察秋毫,老师很是佩服。从老师吃瓜子的动作中,你可以看出刘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笑):幽默风趣。

生:狡猾。

生:贪吃。

师:现在,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瓜子,拿起笔,把老师刚才吃瓜子的动作进行分解、“化妆”、配音。不能直接使用刚才概括的词语,要用动作来表现老师的性格。下面,开始你们的创作。等一会儿,我找同学来分享。

(学生奋笔疾书。)

师:我看很多同学都停笔了,想必是已经写好了。下面,请这位同学展示一下大作,“吃瓜群众”们认真听,并做好点评准备。

生:你相信吗?我们七(3)班的同学就是那么“拽”,竟然敢在课堂上吃瓜子!哈哈,不要误会,我们可是谨遵师命!而我们的语文老师吃瓜子的方式更“绝”!只见她用右手从容地捏起一颗瓜子抛向空中。正当同学们的眼睛在空中搜索瓜子的踪影时,只听“咔嚓”一声,瓜子在老师的嘴里“壮烈牺牲”了。原来,老师根本就没有把瓜子抛出去,而是趁我们不备,快速地把瓜子直接塞进了嘴里,还好有同学“明察秋毫”,不然还真就被老师给唬住了呢!唉,你说我们的语文老师都一把年纪了,咋就这么“馋嘴”呢?

(学生自发鼓掌,掌声雷动。)

师:真的很佩服这位同学,“损”起老师来,毫不含糊!

(学生大笑。)

师:请你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大作。

生:她观察得很仔细,用了“捏、抛、塞”等动词,把老师吃瓜子的过程进行了分解,同时也把老师吃瓜子的动作写得非常具体细致。她还用了拟声词,再现了老师吃瓜子的“骗局”,活现出老师的幽默、风趣、可爱!

师:谢谢同学们精彩的分享和智慧的点评,更谢谢你们对老师明目张胆的偏爱。尽管老师已经不再年轻,但是你们笔下的老师也蛮可爱的。这让老师非常欣慰。感谢同学们!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个描写跨栏的语段,并简要评价。

屏显:

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运动员们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弯曲,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撑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张张拉满的弓。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这支离弦之箭向前飞奔。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架,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闪电般冲过了终点。

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个语段?

生: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生:描写得非常细腻传神。

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很有画面感,就像眼睛看到了一样。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生:作者把“跨栏”的动作分解成了若干个小动作——起跑准备、越过栏架、冲刺。每一个动作都描写得非常细腻。

生:里面的“顶、弯、蹲、撑、倾、奔、挥、抬、越、甩、冲”等动词,用得具体准确。

生:还运用了拟声词“砰”,使语段更加有声有色。

生:除了准确地运用了动词之外,作者还对个别动作进行了修饰,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更加细致。

生:老师,除了我们刚才学过的几点以外,我还发现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也给语段增色不少。

师:最后一位同学的评价非常到位。有人说,修辞是“魔法棒”,指到哪里哪里“靓”。下面,咱们来一起修炼第四重“化功大法”,就是“化枯燥为生动”。

师:同学们能否把刚才写老师吃瓜子的片段,再加上适当的修辞手法,让老师“干瘪”的形象再“靓丽”一点呢?

(学生写作并展示、交流、评价自己的语段。)

师: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我们的文章由枯燥无味变得生动形象,让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让语段更加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修炼了“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的四重“化功大法”:“化笼统为具体”“化素颜为淡妆”“化无声为有声”“化枯燥为生动”。这些方法不仅让我们塑造的人物站立了起来,更让其有血有肉,富有情感。当然,描写人物的方法不只有以上几种,以后我们再继续“修炼”。下课!

【教学反思】

本次作文教学的容量还是比较大的,既有对第一、三单元写作知识的温故,又有对新写作知识的探究。整个教学活动思路清晰,由简单到繁杂,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次作文教学重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把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做出来、写出来。教师适时地把学生的智慧结晶在屏幕上予以展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点评同伴作品,达到了以评促写、互相借鉴的目的。此外,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范例,也起到了以读促写的作用。

当然,本次作文教学还有不少遗憾:由于時间有限,展示的学生作品较少,如果对分组交流点评进一步优化,会让更多学生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有的学生在对人物动作进行修饰的时候过于夸张,其实,并非“浓妆艳抹”才能让文章富有表现力,对这一问题,我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点评;等等。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让学生的思维在文字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中学宏志班)60FFF9FF-8BA1-47EA-9827-D979128F2482

猜你喜欢
语段瓜子牙刷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吃蟹黄瓜子
《富贵不能淫》阅读题
是谁偷走了小牙刷
是谁偷走了小牙刷
是谁偷走了小牙刷
语段教学,语文教学之“纲”
“瓜子”变“爪子”
吐瓜子
姐嗑的不是瓜子,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