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石教育”校本化实践探讨

2022-06-06 23:40戴国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校本途径育人

戴国成

摘要

遵循成长规律、尊重发展差异的“成石教育”校本化实践和研究能把立德树人深度融入德育的内容和途径之中,能较好地根据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让他们发扬其所能,学得其所需,成长其所得。学生思想是动态的、复杂多样的,且时代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满足其成长需求的德育内容和途径应多元化,德育评价需系统且满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求,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与时俱进地创新德育内容、途径及评价。

关键词

“成石教育” 德育内容 德育途径

我校“成石教育”德育校本化研究在实践中能有效地促使课程、教材、教学、管理、文化等與立德树人要求有机融合。

一、剖析“成石教育”内涵,确立育人校本方向

以“成石”命名校本文化基于以下考虑:石有多类,诸如翡翠、玛瑙、水晶、钻石等,它们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如同每个人的成长空间、程度有别。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敢于经历风雨的磐石,明礼诚信、感恩父母的家庭基石,胸怀祖国、荣辱与共的国之柱石。这个过程如同“成石”一样,需尊重规律,静等花开,需合适的渠道和氛围,需多方参与且合力而为。“成石教育”是指通过选择科学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途径,在尊重学生成长的差异性前提下因材施教,并在长期的遵循教育规律的实践中形成特有的校本文化。梁启超曾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这正是立德树人校本化的深远使命,因为立德树人的本质在于是否真正坚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涉及育人的所有行为、所有环节。

二、丰富“成石教育”内涵,创新育人校本内容

学生的差异发展是“成石教育”校本化的起点和归宿,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教育的起点,在遵从教育客观规律下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让学生置身于活动体验探究中得到有差异的发展。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背景、个性、兴趣等差异不断调整内容,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注重每个孩子自主发展的需求,让他们发扬其所能,学得其所需,成长其所得。

1.专题德育生活化,探索家政劳动的“舌尖上味道”

教育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系统合作的工程,教育常常因为家庭的缺位而变得不完整,这已不是有名无实地挂个“家长学校”牌子,搞一两场家长会能解决的。如何赢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学校在“成石教育”校本文化建设中积极推行简洁有趣的家政劳动专题德育,即“舌尖上味道”,该活动不需太多成本,安全性高、实践性较强、实用性突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理念、正确的家庭责任观念以及必备的生活技能,同时积累经验,形成丰富的学习资源,且能增强亲子关系。根据时令,教师有选择地就一项食谱让家长和学生积极参与,除了简单的食物烹饪,还仿做“淮扬菜”,进行地方文化教育。以制作“豆腐羹”为例。①了解大豆的种植,亲自种下一粒试试。②学习豆腐制作,和家长一起做豆腐。③了解营养、饮食与健康知识,查阅食谱,做一份包括配料、开支计划、采购等方面的烹饪规划。④制作食品,并品尝。⑤查阅此类食物形成垃圾的分类。⑥写一份活动体验报告。学生经历种植体验、规划采购、烹饪制作、品尝和饭后垃圾分类的一个完整过程,对“饮食”理解得更加完整了。

2.校本课程特色化,打造心理调适的“知心暧屋”

初中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但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渴望理解但不善于表达,心理又非常敏感,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反应,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心理引导。“成石教育”开发了特色校本课程,打造心理调适的“知心暧屋”,主要有如下活动。

(1)“知心暧屋”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建设。由专业心理辅导教师根据学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课题为抓手,整理和编写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心理教学校本课程。面向全体教师以课题为抓手进行校本化指导,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指导技能,提高学科渗透心理健康知识的水平。面向全体学生以课时为单位进行校本化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提升技能,提升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初步解决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知心暧屋”游戏校本课程建设。将游戏做成心理知识和课外活动融合的校本课程,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升知识技能,同时让学生在特定的游戏氛围中敞开心扉、加深体验、获得感悟,从而“减压减负”,悄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抓住他们的内心变化和情感体验,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趣味游戏,可以由教师创新老游戏和开发新游戏,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游戏。

(3)建立“知心暧屋”健康秘阁。在相对隐秘的“暧屋”环境内,让学生之间正向沟通,或独自宣泄负面情绪,使个体在表达、体验中实现自助。确定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邀请家长和教师参与编排喜闻乐见的心理剧,通过特色而有影响的活动,营造团体氛围,形成团体凝聚力,实现团体互助。

3.社团选修开放化,泽润全面发展的“艺在开明”

学生社团是基于自愿和爱好,在文体等方面进行选择并参加活动的第二课堂,它是激发学生潜力、谋求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生成长需要,学校在“成石教育”体系中着力建构“艺在开明”的六大社团。①“雪莲花曲棍球社”——女子曲棍球队,经过十多年发展,球队多次获得省、国家的冠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是学校一张靓丽品牌。②“足球小子”——男子足球队,是男孩释放精力、展现活力的舞台。③“曲项向天歌”——曲艺社团、古筝队、合唱队、小小淮剧团。④“挥墨钵池”——书法班、素描班、国画班、电脑绘画班。⑤“指点江山”——成石论坛,开放报告厅和功能室让教师在舞台上“论剑”,让学生在舞台上畅谈时事、品点人生。⑥“课本好莱坞”——双语情景剧,学生依据语文和英语课本内容自主编、练、演。

4.能力拓展多元化,创办人工智能虚拟的“智慧开明”

新冠肺炎疫情使常规校园教育时不时地受到冲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或将成为常态,人工智能虚拟的智慧课堂能有效促使教育方式的更新与变革。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技术正在重塑教育的新形态,智能虚拟为学校教育提供差异化、智能化、可视化及高适配度的学习体验环境。学校将基于“成石教育”校本化建设,拟建“智慧开明”人工智能虚拟超感教室,它将突破学科教育的边界,促进校内外课程资源融合,以技术支撑真正的STEAM教育。①虚拟环境室。还原显示学生一般不易直接接触的真实环境,如火山、星系、核爆等;模拟现实中不存在却可以在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事物,如恐龙、太空漫步等。②虚拟实验室。学生可在虚拟环境中自由动手实验,观察各种实验反应,摆脱常规实验室的局限。现实中观察不到的现象、无法身临其境的活动、危险的实验等,在虚拟实验室中可以尽情体验。③虚拟训练馆。利用虚拟现实沉浸感和互动性,训练者能心无旁骛地在安全虚拟环境中反复练习,不断试错,直到熟练掌握技能,如射击、标枪等训练。④虚拟社区馆。学生用虚拟身份在虚拟空间中与其他虚拟角色互动交流,还原认知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如调适心理、培养观念、规划人生等,其他虚拟角色可以是跨越时空的先贤伟人,也可以是高尚积极的普通人,让教育情境更生动、形象、有趣,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3558DC27-ED6C-4526-A8A7-EECD40914E64

三、提升“成石教育”实效,创新育人校本途径

提升“成石教育”实效不仅要有正确的内容,而且要有恰当的途径,育人途径是落实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在德育过程中不断加大探索力度,将多种德育途径有效整合,使基于“成石教育”的立德树人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主体明确、形式多样、活动有情景的创新育人校本途径。

1.强化学科渗透,提升课程育人

课堂教学是“成石教育”的重要渠道,要明確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的特点,尤其是非德育课程教学不能忽视其德育功能,注重发挥各科教学对道德教育的渗透作用。教学中育人方式要适应不同学科教学特点,因科制宜,灵活选择方式。如在语文《将相和》教学中,教师配了一张“雨伞和雨鞋”的PPT,雨伞说:你不为别人挡风遮雨,谁会把你举在头上。雨鞋说:人家把全部的重量托付给了我,我还计较什么泥里水里的。有了风雨这个平台,就有雨伞、雨鞋的用武之地。雨伞,平日里默默无闻,风雨来临时会被高高地举过头顶,尊严的赢得总在付出后。雨鞋,大度豁达,不重名利,只为了那一刻的负重前行,来展现自己的存在。跟伞学做人,跟鞋学做事,学会感恩、包容和担当,才能将相和睦,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再如化学中介绍“碳”物质时,教师说了这样一段话:“坚硬且光泽耀眼的金刚石令人赞不绝口,松软黯淡的石墨让人不屑一顾。大家可曾想到,其实构成两者的成分完全一样,都是碳,不同的只是金刚石经受了5万~1万个大气压、12万℃~2万℃的高温的磨难,而石墨则没有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导致两种物质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古今中外,人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师认真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育资源,有目的地实施教学,巧妙地将德育渗透其中,在育智过程中因势利导,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道德培养。

2.开发隐性载体,挖掘隐性途径的教育性

学校德育常态下更依赖于显性化的途径,其实学校也存在着具有丰富育人信息的隐性教育功能途径,如教室文化环境、校园风气等,它们通过对教育主体进行潜移默化的启迪来达到教育目的,“成石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有赖于显性和隐性途径的统一。

校园文化更多的存在形式是隐性的,通过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言谈举止、行为模式予以表现,这种文化还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本文所述校园文化突出“成石”特色,除了凝固的若干具有教育价值的艺术雕塑和雕刻、走廊中学生字画作品、动屏展示、教育绿化环境、教室布置外,更要注重塑造教师的师德,教学、科研风格,学生的学风,管理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情感等。

3.开展体验活动,优化实践育人途径

“成石教育”更趋向于开展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及人文生活环境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将原本松散和开放的学生实践活动转变成具有明确育人目标的任务,将隐性育人形式变为显性德育途径,把活动目标具体化为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夺冠》立体展示了我国女排队员的成长路径和使命担当,彰显了女排精神。何为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是目标明确。郎平作为教练,她与朱婷一遍遍的对话让人印象深刻,郎平问:“为什么打球?”朱婷先后给出了两个答案:“为我爸妈”和“成为你”。郎平都予以否定,告诉她:“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成为自己”就是目标。通过师生交流,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对自己成长的责任心。博恩·崔西曾说过:“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夺冠》,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和拼搏精神。

四、完善“成石教育”体系,建构育人校本评价方式

“成石教育”德育校本化研究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以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在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前提下努力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要关注学生生命可持续成长的潜能,不能仅看目前的学生评价结果。“成石教育”德育构建了“一册四印十佳奖”的评价体系。“一册”,即人手一本成石手册,从德育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维度记录学习参与的各项德育活动和实践,结合自主反思给予综合评价。“四印”,即每班一套四枚精美的小印章,分别是刻有成石教育标志的“钻石印”“翡翠印”“水晶印”和“玛瑙印”,用等第制综合评价学生的日常德育过程。“十佳奖”,即“感动开开”十佳人物评选,组织隆重颁奖。上述评价侧重引导学生关注成长和体验,注重评价信息的反馈,通过诊断激励学生改进,建立整体性、激励性的德育生态,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评价要面向全体,也要关注个性化,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要重视施教的过程。

“成石教育”德育校本化实践和研究对“双减”政策下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延时服务具有指导意义,做到“减盲目,增体验,促素养”,以丰富的体验活动为载体,关注学生的生存环境,尊重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积极发展学生个性,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对“成石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多元且系统化的探讨,强化了德育顶层设计,完善了校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校本化提供了借鉴,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成石教育”实践和研究要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目标,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评价体系,用发展和激励的眼光创新评价方式。总之,新时期的义务教育阶段德育工作复杂艰巨,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作为“成石教育”的实践者,应努力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不断探索,循序渐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明中学)3558DC27-ED6C-4526-A8A7-EECD40914E64

猜你喜欢
校本途径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