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耕作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效应

2022-06-06 04:15刘直宗陈炫轮
速读·下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粮食产量空间杜宾模型农业机械化

刘直宗 陈炫轮

◆摘  要: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对不同地域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粮食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京津冀13个城市2000-2010年度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较大。乡村户数具有正的显著的本地和空間溢出效应,而gdp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无显著影响。机耕面积对本地具有显著正的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没有形成空间溢出效应。无空间溢出性证明需要实现产业布局的必要性。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在农业水平上实现一体化,优化农业机械发展结果等。

◆关键词:粮食产量;农业机械化;京津冀;空间杜宾模型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1.1 SDM空间杜宾模型

在决定采用空间测量之前,必须对资料的空间相关性进行验证。若没有,就采用标准计量方法。通过测量空间自关联的莫兰指数,可以判定该研究地区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本文使用queen相邻。

粮食产量(Y)作为因变量,自变量选取机耕面积(area)作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代替。探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产量的作用关系,如存在空间相关性,进一步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最终模型形式如下:

1.2 样本数据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13城市1为研究样本,涵盖了北京、天津、河北。选取京津冀13城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并对所有数据取对数,各变量定义和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数据来自各统计年鉴。

二、结果与分析

2.1 空间自相关

在表2中显示了总体莫兰指数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京津冀13个城市的粮食生产具有空间集聚作用,并对其进行了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通过莫兰指数都大于0,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粮食产量存在空间聚集效应。吉尔里指数C呈现的结果一致。

2.2 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量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体效应是指整个地区的状况。在主要的解释变量中,将显著性检验与系数符号结合来看,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农业人口数量、机器耕地面积对区域整体粮食有明显正的影响,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无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的粮食产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说明粮食生产主要是与本地的资源禀赋相关,政策相关的,这也说明该地区gdp主要依靠第二第三产业拉动,而不是农业。

三、结论与启示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2000-2010年京津冀地区13城市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2)乡村户数具有正的显著的本地和空间溢出效应,而gdp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无显著影响。(3)机耕面积对本地具有显著正的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没有形成空间溢出效应a。

针对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跨区协同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的农业现代化,实现粮食稳定供应;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发展结构。

参考文献

[1] 纪月清,王亚楠,钟甫宁.我国农户农机需求及其结构研究——基于省级层面数据的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2013,4(07):19-26.

[2] 田甜,李隆玲,黄东,武拉平.未来中国粮食增产将主要依靠什么?——基于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4(06):13-22.

作者简介

刘直宗(1998-),男,重庆潼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5750CD64-9C67-411A-AF8C-D40E6E8BB3BD

猜你喜欢
粮食产量空间杜宾模型农业机械化
中国用水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研究
FDI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绿色增长效率及其空间溢出
组合预测法在我国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