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时期“丑”观念及其影响

2022-06-06 04:36杨凡
速读·下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雨果古希腊美学

◆摘  要:在美学史的研究中,“丑”一直不曾占据主要地位,但由于现代社会和艺术本身的异化,现代美学越来越关注丑的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对丑这一美学范畴的研究在现代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丑”的概念入手,从历时层面梳理了古希腊“丑”观念的内涵及其逻辑发展,并在“丑”这一独特的美学范畴的确立中,论述了其对后世美学“丑”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丑;审丑;西方美学

1 丑与审丑

审美和人生存活动关系密切,美的历史可以溯源至人类早期宗教祭祀和图腾崇拜,尽管在这一时期丑与美在一定程度上混同杂糅,但丑却迟迟无法真正进入人的审美视野,直到1857 年波德莱尔“丑文学”的代表之作——《恶之花》的现世,“丑”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并随西方社会的发展逐渐渗透于文学、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

提到丑,一般人们会想到丑陋、丑恶、扭曲、畸形、不和谐、恶心、憎恶、可怕、可怖、邪恶等等,丑似乎是一个充满负面情绪、负面价值的语词。作为基本审美形态之一的丑与形式丑、伦理丑(恶)有着本質的区别,在《美学百科全书》中对“丑”这一基本审美形态有着这样的定义:“丑是与美相对立的美学范畴,并且有与美迥然相悖的本质内容及形式”。事实上,我们不能简单的把丑看做是美的反面。人类社会早期是一个美丑混同的时期,在宗教祭祀与图腾崇拜中,仔细审视现有出土文物会发现其中充斥着众多不和谐的、畸形的、怪诞的形象。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从蒙昧中逐渐觉醒,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丑的认识逐渐清晰,进而对丑加以审视,“丑感”随之产生。众多美学家想要对丑与美进行一个较为规范的定义与区别,最终发现丑与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具象内涵,甚至于丑作为审美形态可以被广义的美所接受。卡尔·罗森克兰兹认为“丑并不仅是美的反面或是消极的整体,而是其自身所有的一种状态”。

2  古希腊“丑”观念

说到西方美学史,势必要以古希腊罗马时期作为滥觞。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家已经把“美”当做客观的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围绕“美的本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由此把“美”的概念定做范畴流传下来。“希腊人的意识所达到的阶段,就是‘美的阶段”,这一时期以及受古希腊罗马影响的整个西方古典时期的美学研究大都是围绕美、善、真三大范畴进行的,可以说在整个西方古典时期“美与和谐”是艺术的最高法则。在这种情形下,“丑”似乎自然而然成为了“美”的对立面,甚至与伦理学意义上的“丑(恶)”相混淆。但实际上,“丑”是于古希腊时期诞生的,丑于这一时期开始从物性和主观性中脱离出来,同伦理学意义的“丑(恶)”严格区分开来。

从最初的毕达哥拉斯提出“和谐说”,认为“美是对立面的和谐”,只有对立才能产生和谐,才能凸显出“美”。这一思想为西方整个古典时期的美学思想奠定了“美丑相对”的基调,“丑”成了美的陪衬,崇尚美、排斥丑成为了古希腊美丑观的主流。 这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表现的尤其明显,他要求监督诗人只能描写善和美,监督艺术家不准摹仿丑与罪恶,否则就会被放逐。青年应当“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

尽管古典时期对“丑”有所排斥,但在很多文艺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丑”的出现。这个时期的“丑”有个显著的特点:丑是为美服务的。丑是为了使美更加凸显,更加明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古典时期的丑多是在不影响作品整体美感的前提下,以形式的丑出现。正如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描写的,这些丑怪“还是怯生生的,并且总想躲躲闪闪,可以看出它还没有正式上台,因为它在当时还没有充分显示出其本性,它对自己还一味加以掩饰,半人半羊的神、海神、人鱼都只稍稍有点崎形,司令神、人面鹰身的三妖妇只在外形上丑恶,其本性并不可怕,罪罚女神甚至还很美丽……”。著名的拉奥孔群像在苦难和蹂躏之中仍保持温和庄重的面容就是为了保持美的造型。

这一时期虽然以尚美为整体倾向,但理性的思想家们也意识到了美与丑具有的相对性:美与丑相比较而存在。早在赫拉克利特就提出了“最美的猴子比起人来还是丑”的命题。苏格拉底以“美在适用”为基础,认为跑就赛跑来说是美的,而就摔角来说却是丑的。苏格拉底将美与丑从物性中脱离出来,从功用性角度阐发:有用的就是美的,无用的就是丑的。柏拉图也认为:“最美的汤罐比起年轻小姐来还是丑,最美的年轻小姐比起女神也还是丑。”同理,最智慧的人比起神来,无论在智慧、美丽或其他方面都像一只猴子。丑虽不是美,但丑可以是描写的对象,可以通过丑来克服丑。丑是与美相对而存在的。同一客体在不同的审美主体那里会得到不同的审美评价。离开主体和社会生活,这一客体也就说不上什么美和丑了。

亚里士多德则更进一步,一改传统古典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探求,转而关注艺术。在探讨悲剧、喜剧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第一次系统的论述了“丑”。“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亚里士多德将这种形式上的“丑”和伦理学意义的“丑(恶)”严格区分开来,美学意义上的“丑”由此诞生。

3 古希腊“丑”观念的发展及其影响

按照后世美学发展的历程来看,古希腊美学中美与丑具有的相对性问题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

新柏拉图主义代表普洛丁在探讨美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时得出的结论:就自然的美而言,存在一个相互比较的问题,美有可能在某种特定关系中被呈现为丑。人与诸神的美相比,人便显得丑。美在理式,在还没有取得一种理性和理式时,就是绝对丑的、异己的。到了中世纪的美学家奥古斯丁在论恶时更进一步发展了丑的相对性,把美学与神学相结合。丑是相对的,是残缺、是不足。正如人与猿猴相比,猿猴是丑的。因此,丑是美的从属要素,是美的衬托物,没有丑就显示不出美来,丑与美愈相对比,就愈显出美来。在奥古斯丁所确立的基督教美学框架中,恶是为了彰显善而存在的,丑亦是为了反衬美而存在的。如果调配得当或运用适度,害可以转化为利,丑也可以转化为美;反之,美也可以转化为丑。在奥古斯丁这里,“丑”在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再是一个彻底消极的符号,而是作为一个美学意义上的概念,开始展露头脚。3FAA73BE-D317-40C1-A203-F806241D93E4

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在中世纪后期开始了剧烈的变革,尤其是从托马斯·阿奎那将美学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从天国回到了感官”开始,认识论美学悄然苏醒并崛起。整个近代美学就是以认识论美学为过渡,最终将落脚点放在人本主义美学上的一段历程。在这一时期,人和自然被重新发现,人的个体的觉醒和思想的解放随之到来,尤其是随着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重视丑的美学价值,丑不断升值,甚至在后来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艺作品中丑的因素都不断的渗入和增加。最终,美逐渐失去其古典时期的独尊地位。“丑”开始独立地吸引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以及其他文艺工作者的注意力,美与丑的关系也一度发生了变化,“丑”开始被人接受并有机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及的“美丑对照原则”最能够概括这一时期美和丑的关系问题:“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他认为近代的文艺创作不应该像古典时期一样,不应该把自然矫揉造作成美。雨果对丑的价值给予了肯定:“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滑稽丑怪是戏剧的一种最高度的美。它不仅是戏剧中一种相宜的成份,而且每每是一种必需的要素”。在这一阶段,尽管丑还没能作为一个美学范畴真正独立出来,但丑的美學价值被不断挖掘,开始大量出现在文艺作品之中。

如果说在古希腊起至近代,丑更多的意义在于充当美的陪衬与侍从,那么从19世纪末到现在,丑则具有了真正独立的地位。当现实的矛盾冲突使艺术家们感到无法用理性或者一个形而上学体系去解释所有的恶与丑的时候,丑恶就被提高到超现实的本体高度。现代的丑不再受美的制约。现代艺术中的丑不再仅局限于形式丑或内容丑上,也包含了形式和内容都绝对丑的本质的丑。丑再也不是美的陪衬了,真正成为了独立的审美范畴,甚至于美反而做了丑的衬托。

今天我们说“本质的丑”就是作为独立审美范畴的丑,是可以完全作为否定的价值存在于现代艺术中的丑。但不论是今天我们对美丑的认识还是古希腊时期的“丑”观念,其美学价值都是通过对丑的现象进行真实的展示、揭露和批判,反向肯定了美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现代艺术的艺术价值所在,也是古希腊“丑”观念发展至今仍保留的珍贵美学价值。丑虽然带给人的是一种痛感,一种焦虑、孤独、扭曲甚至是恶心的感觉,完全不是传统的美感,但它的确已被人们所接受和欣赏。丑本身作为基本审美形态而言,对丑的认知应当被看做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丑的形式背后与内容中所包含着的对人生存实践的观照,通过对丑与恶的批判与揭露获得正向与肯定的价值内核,亦或是通过丑的扭曲与缺憾体悟到现实的美的存在,这正是丑所存在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历久弥新的最大价值。

4 结语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滥觞,古希腊哲学可以说对整个哲学学科研究都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影响着后世千万年,在我们一般的认知里面,总觉得古希腊是崇尚爱与美的国度,古希腊的神话是希腊艺术的武库与土壤,古希腊艺术是“单纯的高贵和静穆的伟大”,古希腊将一切丑的因素排除在外。学界较为普遍的认为这一时期是“丑”的排斥期,认为这一阶段对丑的认知和对丑的表现只是单纯停留在形式上。但实际上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的特征最主要就是通过神具有人所具有的“丑”体现出来的,弑父的天神宙斯、跛足的火神赫淮斯忒斯、被玷污还被变成怪物的美杜莎……还有瞎眼的赫西俄德、丑陋的伊索和苏格拉底。古希腊先民对美与丑已经有了最为基本的认知,他们对美与丑的事物进行审视、思考与总结。“美丑相对”是古希腊最先体会到的美丑关系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美与丑具有相对性”这一认识足足影响了整个古希腊美学研究的走向,甚至从中世纪到近代也依然延续和发展着这一观点。同时,在古希腊先哲的论述中可见古希腊时期的“丑”已经有了形式丑与伦理丑的明显划分,这在当时是十分进步的观点了。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2]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亚里士多德.诗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雨果.雨果精品集.[M].柳鸣九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

[5]蒋孔阳,朱立元主编: 西方美学通史(第三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7]鲍姆加通.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鲍桑葵.美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9]邓晓芒.西方美学史讲演录[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

[10]赵林,邓晓芒.西方哲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1] 李泽厚、汝信.美学百科全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第71页.

[12]Karl Rosenkranz .Aesthetics of Ugliness[M] .1853.第6页.

[13]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第160页.

[14]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第62页.

[15]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第62页.

[16]雨果.雨果精品集.[M].柳鸣九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第846页.

[17]亚里士多德.诗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第59页.

[18]亚里士多德.诗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第59页.

[19]雨果.雨果精品集.[M].柳鸣九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第844页.

[20]雨果.雨果精品集.[M].柳鸣九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第849页.

[21]雨果.雨果精品集.[M].柳鸣九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第862页.

作者简介

杨凡(1996—),女,汉族,山西忻州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艺美学。3FAA73BE-D317-40C1-A203-F806241D93E4

猜你喜欢
雨果古希腊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雨果剃发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雨果剃发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雨果的“谎言”
纯白美学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