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抗疫传承戏剧非遗文化

2022-06-06 10:53薛玉顺
当代作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戏楼戏院剧团

美丽山村--赵庄村位于魏巍太行山东麓,洺河岸边,武安市石洞乡,地域面积16175亩,人口4000余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赵庄村戏剧文化独具地方特色,魅力四射。我土生土长在太行山,至今虽年过七旬,两鬓鹤发,精神矍铄。年幼就受过戏剧文化的熏陶,爱不釋手,成了周边七里八村的知名“老戏迷”。退休前,曾在一家钢铁厂任办公室主任,退休后回到村里,痴爱戏剧兴致却不减,隔三差五,常与同村戏剧爱好者,弹拉说唱在一起,成了村里一道靓丽风景。

病毒无情,非遗有爱。今年四月,居家隔离的日子里,面对疫情,我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抗疫宣传。用手中的笔,眼中的景,心中的情,潜心创作,以传承为纽带,聚力戏剧非遗文化宣传推广保护,查县志、走访老艺人,历时十多天创作成功“五个特色”申报、宣传、保护非遗戏剧文化作品,尘封留作永久的记忆,受到上级领导的点赞和村民的青睐。

特色之一,赵庄村戏班有特色

能在一个村出现两个戏班,或者说两个剧团,两个剧种是很少见的。可在赵庄村就有这种文化现象。一个是平调戏班,村里人称老剧团,相传始建于清朝中期,由竹马班演变而成。乐队除有锣鼓和弦乐外,还配有大扇和二扇,目的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如文臣武将出场,锣鼓敲打,大扇闪拍,震天动地,彰显威风。尤其是自制轧琴,型与筝相似,但小于筝,古香古色,弹奏起来优雅动听。演员均为本村村民。唱的较好的剧目有《破孟州》《换孝衫》《反徐州》《李彦荣争南》等。另一个戏班是四股弦,后改为反调。村里人称其为新剧团,始建于1938年,1940年更名为胜利剧团。反调是他们在演唱过程中的一个创造,其唱腔源于河北梆子,在《铡美案》中秦香莲的一段戏,板眼叫“反绑的”,后经一老艺人反复推敲修改成反调,既不同于河北梆子,又不同于四股弦,独具一格。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们自编自演的《平型关大捷》《王大娘钉缸》等剧目曾参加过县区的戏曲比赛。还多次到外地演出。建国后,剧团进入鼎盛时期,1953年改名剧团社,也称武装剧团。团长靳玉密,段米的,靳志祥,指导员李丰田,此时人员大量充实,服装道具更换一新,排练剧目大量增加。在邢台沙河县演出时,受到当地人欢迎,该县县委决定要将其收归县剧团,回家与村领导商议,因不同意而未果。当时唱的较好的剧目有《哭头》《骂殿》《走雪山》《三进帐》等,1957年以后演出时断时续。文化革命前,1962年间,村上热爱文艺的靳顺祥、赵增祥二同志成立起俱乐部,并吸收一些老艺人参加,改为剧团,也称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人员扩展到50余名。做通原新老剧团人的思想工作,把服装道具收归大队所有,排现代戏所需的服装道具、灯光布景,都是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制作。当时排演的新剧目有.《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朝阳沟》《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槐树庄》《传枪》等,演员刻画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深受大家的喜欢.至今提起印象深刻.1971年剧团停止演出。

特色之二,赵庄村戏迷有特色

赵庄村很多人热爱戏曲,有的痴迷到感人的地步。一次,村上剧团到涉县大井村演出,村上的两个老戏迷赵金山、牛马林,因白天生产队农活忙,夜间步行到十里之外的大井村看戏,尤其赵金山对某个演员的演唱,赞誉较高,别人不能反对,谁反对就给谁翻脸。

有一年,武安平调落子剧团来赵庄村演出,著名平调落子表演艺术家武鸿风在吃饭时,不小心将碗掉在地下,裂了一道纹,村上一老戏迷名叫二宽义,将碗捡起来,一直保存在家。并逢人就炫耀说,“这是武鸿风用过的碗。”凡遇到有人说武鸿风唱得好,他就给递烟倒茶,凡说武鸿风唱的不好,他立即翻脸,不但不给递烟,反而说人家啥也不懂。

特色之三,赵庄村戏楼有特色

古代,赵庄有戏楼三座,均为明清建筑。马王庙戏楼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位于村东南角马王庙前,坐南朝北,于马王庙正殿相对建在一条中轴线上。该戏楼为砖、石、木结构,戏台高8尺,据说与靳家举人身高相同,台基用青石料砌筑,台面用青方砖铺设,分前后台,前后台由木制隔扇分隔,两侧有出入口,谓之“出将”“入相”前台为六架悬山卷棚顶,进深1间。前檐柱4根,均为八棱抹角石柱,四大面四小面,大面柱上阳刻对联。高庄庙戏楼,相传始建于明代,由于年代久远,戏楼青石台面已磨成沟壕。位于村东高庄庙正南60米处。建筑风格与马王庙戏楼基本相似,前檐8棱石柱,大面柱上阳刻对联,上联:越调缠绵两厢鹦鹉戏红梅,下联:假生旦净末描写世态人情。此建筑与马王庙戏楼,于1967年一并拆除。下河阁戏楼位于村东南角,也属明清建筑,早在民国之前就不复存在。

特色之四,赵庄村戏院有特色

赵庄先后建成两个戏院,也称剧院。可分为新旧戏院。旧戏院始建于1963年坐落在西碾坡中段,现改建成村委会办公楼。该戏院坐北朝南 砖石木结构 分前后台,前台即舞台,木制结构,仿古建筑,台高1米,东西宽13.5米,南北进深9米,占地121.5平方米。台前中央装设横匾一块 由本村村民牛思田书写歌舞东风四字。后台为一砖砌窑洞,进深8.6米,宽6.5米,占地55.9平方米,冬暖夏凉。舞台前设有看场,东西宽40米,南北进深35米,东西南设围墙封闭,留东门和西门,西门可进出车辆。新戏院坐地为西河沟园地,舞台1984年兴建,坐西向东,砖木水泥结构,台高1.5米 南北面宽21.7米,前口长12米,东西进深15.47米,占地347.2平方米。舞台正面设水泥横匾,楷书繁体赤字“赵庄剧院”观众大厅始建于2010年5月,该大厅南北宽21.7米,东西进深31.5米,占地677.25平方米,地面东高西低,设座位1050个,为铁支架塑料靠背椅,顶部设电扇和灯光照明设备,在建设过程中有86户村民捐款,总投资36万元。整个戏院从舞台到大厅,从规模到设备在武安西部山区堪称一流。

特色之五,赵庄村戏教有特色

1946年6月,晋冀鲁豫边区文职机关太行文联,新华书店等迁入赵庄,著名作家赵树理随新华书店住村,在百忙中抽时间到剧团彩排现场,亲自观赏指导。在排演歌剧《赤叶河》《王贵与李香香》时,曾多次到场提出修改意见,帮助排演,使演员受益匪浅,对节目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提升,以及剧团的发展和成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67年,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改为剧团后,他们还特邀武安县剧团著名导演,著名演员袁锡章亲临指导排演剧目,使演员受到真传,并对他们演唱艺术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大作用。

反调戏班扮演青衣的赵锦信还拜老艺人小春{女}为师父,小春的真名不详,由于得到师傅的真传,他在演唱中声情并茂,深受大家的喜爱。还有当时的青年演员靳栓贵,刻苦钻研,好学上进,于1954年到河北保定艺校进修学习一年,由于他的功底深厚,表演出色,不少观众都夸她是专业演员。

作者简介:

薛玉顺、男、1951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河北省武安市人,1969年6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毕业于邯郸师专政教系,大专,1997年9月晋升为高级政工师。

履职情况:

1969年6月—1969年12月,局东方红铁矿工人;

1969年12月—1975年3月,总字367部队战士、副班长;

1975年3月—1982年10月,局劳资处、组织部干事;

1982年10月—1988年9月,局纪委秘书(副科级);

1988年9月—1989年10月,局党委工作部综合科副科长(负责全面工作);

1989年10月—1991年6月,局办调研科副科长;

1991年6月—1995年10月,局党办研科科长;

1995年10月—2002年9月,局纪检室主任、党办室副主任、武装部副部长、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2年9月—2003年12月,局职工总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工会代主席;

2003年12月—2004年11月,局职工總医院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副院长、工会代主席;

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局中心学校工会代主席、副校长;

2005年10月—2006年1月,局矿志办副主任。

主要荣誉:

2000年6月,被邯郸市委、市政府、邯郸军分区评为沁河清淤先进个人;

2003年6月,被邯郸市企业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1991年,被邯郸市委办公室评为党委办公室系统优秀文字工作者;

1992年,被邯郸市委办公室评为党委办公室系统优秀文字工作者;

连续多年被评为邯郸市人防先进工作者;

连续多年被评为出席局先进生产工作者或优秀党务工作者。

猜你喜欢
戏楼戏院剧团
像素下的微观世界——MCL数码港戏院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及其戏楼考述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修武一斗水关帝庙戏楼及其碑刻考述
四川屏山县禹帝宫会馆戏楼及戏雕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