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2022-06-06 22:23甘雪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

甘雪玲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主阵地,以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开展当前的小学道德法治教学,能够更符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而且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课程教材与生活素材无缝嫁接,传统方法与现代科技真情牵手,在真实与朴实之中演绎真情,在丰富与灵动之中体验乐趣。

【关键词】小学;立德树人;无缝嫁接;演绎真情

《小学道德与法治理论》课堂上的教育是小学进行德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落实“立德树人”基本国策的主要战场。按照新课程标准改革后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一种表现生命、探索与生存精神的课堂教学形式,该课程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实践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不应受文本范围的约束,课堂教学空间范围也不应局限于小课堂。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践,逐步走出教材,走入小学日常生活中;走向社会,逐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将学校教育融于学生生活当中,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能力,获取价值感受,践行道德规范。教师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生命情景式,以帮助学生去理解生命,还要引领学生回到教育课堂以外的生命去实践认知,以达到在道德和法治基础上生命的统一。所以在课堂中充分利用生命生活化进行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经验——为学生搭建体验平台

文字虽是教学的要点教学内容,但并非教学的全部,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以教材为纲领,大胆的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将学习者的认识观念、生命经历、情感感受等带入课堂,以充实教学的内涵,并补足文字的缺陷,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学生的学习流程,并非是由教师单纯地将理论传授给学习者,而是让学习者自行建立理论知识的学习流程,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并非单纯、被动地接收消息,而是积极地建立认识的学习,这个建立是由学习者自行获取的,别人无法让取代的。教师必须要明白,我们所遇到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或空盘,也并非认识的“容器”,而是有思维、有感情的主体。

要想上好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和学生的生活實践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教育都必须遵守学校的主体性原则,不是教师纯粹教死知识,教师对学生的教导也只有在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中才会产生效果,学生一旦离开了学校生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知识源于日常生活,也适用于日常生活。没有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和“纸上谈兵”别无二致。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了具体的日常生活情景、借用日常生活情景,既可以使学生有感受,有话可讲,又可以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使学生提高了道德意识。虽然学生的体验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中参与而获得的,但它同样是可以分享的。正因为每个人自身的体验存在着差异,他们之间才有交流、分享的必要和可能。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认知,通过互动与交流就能够进行视界融合,撞击出充满智慧的话语火花,并创作出引起中小学生回味,使中小学生有所体会,并留有难忘的话语活动。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之后,学生就认识了烟酒与吸毒的害处,为使学生们更加深刻了解到抽烟酗酒与吸毒的危害性,笔者有意识的安排学生们交流自己身上由于这种情况而产生严重后果的实际故事。

学生A:去年的一个晚上,在我家旁边有位老奶奶正在抽烟,突然烟火落在了棉被上,结果造成一起火灾事故,在大火烧着棉被、家具,这位老年人也在火灾事故中烧成了重伤,家庭损失很惨重。

学生B:前年的冬天,我村的一个年轻人在外地喝醉后驾车回乡,车子突然一头撞到了电线杆上,结果引发了车毁人亡的大血案。

学生C:我同村的同学小敏由于家境贫寒,在中学毕业后就出去工作并结识了男朋友小李,后来小敏发觉了小李是名吸毒成瘾者,屡次劝说小李“改邪归正”,但不管怎么劝说,小李却一直没法戒除毒瘾。因为想用自已的“行为”来劝说男友戒毒,小敏竟然想用“先吸后戒”的方式,来证实毒瘾是能够戒除的,并希望以活生生的例子劝导男朋友完全戒毒。最后,小敏非但不能帮助到男朋友戒去了毒瘾,而且自已也陷入了其中。此时,她悔不当初,可“白色幽灵”已牢牢抓住了她。而今年,她与男朋友也相继进入了戒毒所……一件件实事,一桩桩惨案;惨重的付出代价,血的训诫,学生铭记了香烟与饮酒、吸毒的危害性,坚定了远离烟酒吸毒观念,并积极劝说家长不吸烟不饮酒不吸毒的信念,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独立探索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地发挥自己作用,对每个学生加以指导,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才能,并培养勇于怀疑、勇于探索、大胆创造的学术精神。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就应给予每个学习者一种自由探索求学的空间,以激发学生主动性地去发掘提问和解决,学生学会怀疑、学会探究,并相信每个学习者有一双慧眼。

三、参与社会公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品格的养成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开放性。学校教育空间也可以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由课堂教学向校园、家庭和社会延伸。所以,教师要好好掌握课堂教学方法,将课堂生活范围扩大到校园、家庭和社区,并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各类教学资源。要让学生主动地通过参加社区实践活动体验社区生活,并利用教学活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学生自身的生存经验,从而实现自我教育。

新课改推行以来,如何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呢?结合这些年来的教育课程,笔者主张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有意识地将中小学生班级课外以及平时的日常生活连成融为一体,才能将课堂教学带出了课堂教学,将教学范围扩大并拓展到课堂教学以外,将课堂教学的效果辐射至整个校园生活中,而不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效果。可以讲,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使中小学生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区日常生活中得到一种岗位,担当一个角色,得到一个体验,明白一种品德,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习惯,学到一门本事,进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打下了较好的思想道德基石。在我们不断探究、不断践行、不断反思中,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之路将会走的更宽阔、更长远,而学校的道德学习生活也将更加精彩、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凡.借用生活情境,促进学生成长[J].中小学德育,2011(2).

[2]鲁洁.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4(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小学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