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入校园 良好习惯初养成

2022-06-06 06:10黄三红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国学小学生教师

黄三红

摘要:我校是一个县直小学,地处老城区。学校为寻求新发展,办出特色,自2018年开始研发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并尝试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以赛促读。经过前期几年的摸索积累的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本着不断创新的精神,我们尝试开始进行国学经典诵读与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研究,于2021年4月开始深入挖掘国学经典中养成教育的内涵,力图把养成教育的内容与主题为“国学文化入校园”的快乐读书节融合在一起,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促进养成教育”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经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经典诵读   养成教育

一、具体做法

(1)校园文化全面升级改造,设计“国学长廊”、“国学文化墙”、优美的校园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雅致的德育环境,陶冶情操。为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氛围,我们在低中年级开辟国学经典走廊文化,还在黑板报及班级特色栏中开辟国学专栏,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效。校园内还利用广播和课间音乐对孩子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国学洗礼。

(2)整合、开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资源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内容不能与语文教材重复,但应与之有联系,互相促进。因此,组织各年级教师广泛收集经典诵读素材,并从中找寻适合的经典篇目。依据《新课程校本教材》中推荐的经典名句,同时推荐优秀书目供学生选择性阅读相关课外书籍,鼓励学生自选诵读经典。从中汲取精华,传承传统文化,经商讨后,分年级、分课时进行有序地编排,开发出适合我校学情的校本课程。

(3)积极探索“读、诵、议、评”的经典课堂教学新模式。每位教师上课经典诵读课前,都要依据这个模式和理念备课、研课、设计教学,这样,诵读大课堂在注重经典诵读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习惯内化,将诵读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状态,持续引导学生诵经典美文,修养身心,净化心灵,内化行为习惯。

(4)活动育德。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节日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形式,如:“经典咏传唱”、“诗词大会”、“国旗下诵经典”、“课前三分钟吟诵经典”等,持续推进“国学入校园”活动。同时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时引导,巧妙渗透,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5)完善改进德育评价体系。学校结合雷锋学校创建和特色内涵发展,启动“四品八德”好少年评选的德育目标体系,开展系列德育活动。通过每月评选美德之星、礼仪之星,每学期评选“四品八德好少年”,持续促进学生在诵经典、学经典的同时,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调查总结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的改变。组织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活动,真正激发师生诵读热情,将经典诵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它的育人功能。活动前后,再通过调查、行动、访谈、观察、问卷等方法,深入了解国学经典诵读对养成教育的促进作用。

二、成效初显

(1)学生初步懂得了鉴赏经典作品的方法。之前,学生很少主动阅读唐诗宋词等经典篇目,因为读不太懂,通过老师对经典诗文学习的指导,学生开始有兴趣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初步学会选择优美、内涵丰富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甚至自主阅读《李清照》、《三字经》、《琵琶行》等。并且能抓住最有感悟的部分写读后感,从而加深领悟,形成语言感悟能力。

(2)学生的朗读水平有较大提高。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多种方法,如意境渲染、多媒体教学、动作演示、恰当提问、设身体验、感情朗读等,对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大有帮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加深了对课文内涵意境的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注意掌握文章的各种各样的语气、节奏、句式。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大大提高,逐步体会到了诵读的乐趣。因为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积极性不断提高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3)学生身心愉悦,自信心不断攀升。经典诵读给予孩子的,不只是记忆能力的加快和知识储备的增多,还有自信力的提升。一个人的成與败、快乐与悲哀,与拥有的知识能力有关, 而更为重要的是有无自信心。从这个层面讲,经典诵读对孩子一生生命成长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通过诵读,学生们不但为记忆力的步步攀升心感愉悦,为学有所用深感欣慰,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强,自我的认可比学到某种知识更重要,因为在这种自信提升过程中, 激活了孩子各个方面的生命活力。

(4)学生规范了自己的言行。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逐渐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他们会以古人为榜样,学习古代圣贤的品质,更加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借此,学生明白了要珍惜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也就特别集中。学生明白了读书需要眼、脑、口并用,这样能提高学习效率,再读书时,学生用心多了,发言也积极多了,从而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节俭的习惯,也懂得了体谅父母的辛苦……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经典诵读促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特别是语文学科的学习。多数老师反馈,经典诵读之后, 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 作文中、课堂上时不时引经据典, 而且那么自然从容。原本认为学生不可能理解的内容,竟然运用自如了。孩子们还自己创办班级诗社等,学习变得那么快乐与轻松。

三、问题及不足

在这几年里,我们的学生、教师、校园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令人欣喜。但仔细反思还有一些不足:

(1)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学生品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呈现出明显的教育效果,部分学生虽然有国学经典的熏陶,但由于家庭原因,他们的思想行为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转化,这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家校联手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尤其中高年级中一些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都力不从心,更何况是教材外的国学经典知识,记忆力和理解力与其他学生有较大的差异,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能采取分层教学,量力而行,不能强迫,但最后势必造成学生之间水平的较大差距,教师要想做到平衡和协调存有一定的难度。

(2)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不够高、功底不深。快节奏的生活,信息时代的到来,营造了一个浮躁和喧嚣的世界。教师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安静地享受阅读。而在闲暇里特意来主动自觉地学习国学的,将国学作为阅读资料的教师, 更是少之又少。种种的原因,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功底不深, 以至于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常常出现笑话。虽然目前教师们的继续教育从不间断,但是那些继续教育绝大多数都是对于教学内容和教育理论政策的培训,而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关于“国学素养” 的培训 。

(3)个别家长不理解不配合。个别学生认为高年级孩子诵读国学经典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觉得对提高学生素质关系不大。如何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优化教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成,这是我们今后需要重视和研究的内容 。

总结: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诵读能力,而且能让小学生学到简单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小学生自己优秀习惯的行为方式的养成。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养成教育不是靠一己之力和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我们应该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养成教育的首要内容,持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赵曼.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

[2]施建平.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

[3]叶青松.浅析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相融合[J].课外语文,2017,(19):78.[4]张霞.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生经典诵读与养成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YB1570阶段性成果】64A5A7AD-14F7-4A9C-B171-D252A07EF998

猜你喜欢
国学小学生教师
“垂”改成“掉”,好不好?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