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灭鼠剂对东方田鼠毒杀的有效性分析

2022-06-06 23:35杨冬梅陶双伦李佳成李安娜李俊年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灭鼠田鼠雌性

杨冬梅,陶双伦,何 纤,李 双,李佳成,李安娜,李俊年

(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是洞庭湖区的主要农业鼠害[1],每年汛期因洪水胁迫东方田鼠由湖滩向农田迁徙,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东方田鼠也是钩端螺旋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疾病的重要媒介生物[2-3]。2021 年汛期,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在大堤内聚集数量较往年显著增加(笔者调研和走访附近村民得知)。鼠类防治有很多途径,但目前仍以化学防治为主[4],如杀鼠灵、敌鼠钠盐、杀鼠迷、氯鼠酮钠盐、大隆和鼠得克等都用于防治[5-7],以及近年普遍使用的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6]。化学灭鼠制剂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使鼠类的天敌摄食了死亡的鼠中毒死亡,导致鼠类密度更易爆发。植物制剂灭鼠剂与剧毒灭鼠剂相比具有不易产生拒食性和缓慢中毒两大优势[7-8]。因此,植物制剂灭鼠剂可作为重要的灭杀害鼠途径[9]。为了有效利用植物制剂灭鼠,检测栖息于洞庭湖区的东方田鼠对植物灭鼠剂(植物槲皮素及雷公藤甲素等植物活性成分)抗性,特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用植物制剂灭鼠剂毒杀东方田鼠的有效性试验,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鼠的选择

2019 年5 月,在湖南省洞庭湖区湖滩捕获东方田鼠,带回吉首大学生态研究所饲喂繁育并建立室内封闭群。选择成年(体重45 g 以上)、健康、非孕、体重相近的东方田鼠个体,单独饲养于37 cm×27 cm×17 cm 的不锈钢网罩聚丙烯透明饲养笼,饲养过程自由采食和饮水,并添加一定量的胡萝卜,鼠房通风良好,温度18~26℃,相对湿度60%~70%,光照时间(12±1)h。保持动物养殖房清洁卫生。

1.2 药品配制

植物灭鼠剂由吉首大学生态研究所研制,主要成分为植物槲皮素(河南平舆益美康植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95%)及雷公藤甲素(江苏无锡开立实业有限公司,纯度95%)等植物活性成分。用万分之一天平精确称取5.000 g 原药并溶于95%酒精,以去离子水稀释,按照0.025%的质量比加入市售玉米粉并充分混合,平铺于金属盘中,于60℃烘箱中烘干。

1.3 东方田鼠毒饵取食量测定

100 只试鼠(雌雄东方田鼠各50 只) 按5 个食毒期(1、3、5、7、9 d)攻毒, 采用无选择性摄食方法,先供给无毒饵兔颗粒饲料适应饲养3 d,每天测定试验个体食物摄入量。将第3 d 食物摄入量少于全部试验个体平均摄入量1 /5 的个体剔除。测定每只试鼠饲喂毒饵前的体重(g),鉴别雌、雄。按照体重随机分为5 组,分别连续供给毒饵 1、3、5、7、9 d。测量每天的投食量和第2 d 的食物剩余量(g)。由于死亡时间不一致,可能导致食物摄入量统计上的偏差,因此东方田鼠死亡当天的食物摄入量不进行统计,之后按公式(1)计算个体对植物灭鼠剂的实际摄入量——毒饵取食量。如果不同性别东方田鼠每天食物摄入量无差异,则合并计算毒饵取食量。依据毒饵取食量,按公式(2)计算每只东方田鼠的摄药剂量。

毒饵取食量(g/g)=(前日投食量-次日剩余量)/体重 (1)

摄药剂量(mg/kg)=∑毒饵取食量(含死亡日)×0.025%×10-6(2)

饲喂试验结束时,处死尚存活的试鼠,对每只个体(死亡与处理个体)小心剥离其心脏、胸腺、肝脏、肾脏和脾脏等组织,用干净滤纸吸干组织上的血液,称重(±0.001 g)并计算脏器指数,脏器指数按公式(3)计算。

脏器指数 = 脏器绝对重量 (mg) /体重(g) (3)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利用SPSS 16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均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东方田鼠毒饵取食量

雌性东方田鼠和雄性东方田鼠的植物灭鼠剂摄入量分别随取食天数的增加而呈现减少的趋势,合并计算雌鼠和雄鼠的植物灭鼠剂摄入量随取食天数的增加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T >0.05)。雌鼠每天的植物灭鼠剂摄入量均高于雄鼠,而在第1~7 d 雌鼠和雄鼠间的毒饵取食量均无显著差异(T >0.05)(见图1)。

图1 东方田鼠对植物灭鼠剂摄入量

2.2 植物灭鼠剂对东方田鼠的毒杀比

总体有效率:有效试鼠共100 只,雌鼠和雄鼠各50 只,合计死亡79 只,其中雌鼠死亡39 只,雄鼠死亡40 只。除1 d 组和3 d 组有存活鼠外,其他各组全部被毒杀(表1)。

表1 不同剂量植物灭鼠剂处理条件下东方田鼠毒杀比

东方田鼠死亡时间:不同食毒期东方田鼠平均致死天数相近,各组雌性东方田鼠平均致死天数范围为6.2~8.4 d,而雄性东方田鼠平均致死天数范围为6.1~7.2 d。东方田鼠死亡时间成正态分布,死亡高峰期集中在第4~7 d(表1)。因此,东方田鼠对植物灭鼠剂完全无抗性,且雌鼠和雄鼠对植物灭鼠剂的抗性无差异。

2.3 投喂植物灭鼠剂后试验个体的行为表现及解剖特征

投喂植物灭鼠剂后,东方田鼠出现食欲减退,饮水量减少,体重降低,活动量明显减少,且毛色凌乱无光泽,有全身掉毛,萎靡不振的现象。解剖尸体后发现动物全身出现较多的出血点,肝脏、肾脏明显肿大,颜色与正常饲养的东方田鼠相比明显发暗发黑,呈暗红褐色,心脏有增大现象,但色泽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他脏器并无明显变化。

2.4 植物灭鼠剂对东方田鼠的内脏器官指数影响

如图2,与对照组比较植物灭鼠剂处理组的雄性东方田鼠肝脏指数增加45.2%(P<0.05),对雌性东方田鼠肝脏指数效应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雌性东方田鼠和雄性东方田鼠肾脏指数分别增加54.3%(P<0.05)和62.5%(P<0.05),且各组试验个体雌体肾脏指数高于雄体,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雌性东方田鼠和雄性东方田鼠心脏指数分别增加16.1%(P<0. 05)和11.9%(P<0.05) 。

图2 植物灭鼠剂对雌性东方田鼠(左图)和雄性东方田鼠(右图)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

2.5 植物灭鼠剂对东方田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影响

与对照组相比,经植物灭鼠剂处理的雌性东方田鼠脾脏指数增加15.7%(P<0.05),雄雌性东方田鼠脾脏指数增加16.2%(P<0.05)。与对照组相比,植物灭鼠剂处理的雌性东方田鼠胸腺指数增加14.6%(P<0.05),雄雌性东方田鼠脾脏指数增加27.4%(P<0.05)(图3)。

图3 植物灭鼠剂对雌性东方田鼠(左图)和雄性东方田鼠(右图)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对植物灭鼠剂十分敏感。食毒期为5 d 的东方田鼠全部死亡。确定毒饵使用浓度和投喂时间是植物灭鼠剂在鼠害防治实践的重要内容。试验中使用的植物灭鼠剂浓度为0.025%。在只投喂植物灭鼠剂5 d 情况下,东方田鼠灭杀率可达 100%,因此,选用浓度为 0.025% 的植物灭鼠剂作为洞庭湖区东方田鼠毒饵浓度较合适。由于连续喂食5 d 的0.025% 植物灭鼠剂能够有效灭杀东方田鼠,且东方田鼠的死亡高峰自第4 d 开始出现,因此 0.025% 植物灭鼠剂连续投药天数控制在5 d 为宜。东方田鼠内脏指数变化结果显示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显著增加,可以初步判断植物灭鼠剂严重损伤了东方田鼠的肝脏和肾脏可能是导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

在灭鼠剂的应用过程中,拒食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野外灭鼠剂试验发现褐家鼠、东方田鼠、地松鼠对慢性植物灭鼠剂存在明显的拒食现象[10-13],此试验中东方田鼠在1~9 d 的植物灭鼠剂摄入量下降趋势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较少、标准误过大,或是植物灭鼠剂无明显的苦味或不悦口感,没有导致摄入量明显下降。

由于植物灭鼠剂对害鼠的毒杀效果可能存在种间差异,因此,未来对于洞庭湖区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小家鼠(Mus musculus)、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大仓鼠(Tscheskia Triton)、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等鼠种的灭鼠效果仍需实验室和野外条件下试验观测。

猜你喜欢
灭鼠田鼠雌性
田鼠寻亲记
小田鼠过冬
小xiǎo田tián鼠shǔ溜liū冰bīnɡ
基于草原灭鼠及其效益分析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被做了手脚的“结婚礼物”
大熊猫
五月的“雪”
灭鼠记
次声波灭鼠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