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先生讲学记录手稿*(三)

2022-06-06 01:01张岱年朱义禄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二程人道张载

张岱年,朱义禄

张岱年先生讲学记录手稿*(三)

张岱年1,朱义禄2

(1. 北京大学 哲学系,北京 100871;2.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张岱年;中国哲学;本体观念;天人合一

五、董仲舒天付(副)人数的观点

董的思想比较肤浅。董的天有二层意义:一是上帝,一是天空。上帝就是天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他强调天人统一。

《黄帝内经·素问》从人身体中的气与外面的气的关系讲治病。

唐朝刘禹锡提出天人交相胜。他讲天与人的关系较深。天可胜过人,人亦可以胜过天。“天理”与“人理”不一样,“天理”是自然规律,“人理”是道德原则。有力者占先,这是“天理”。在人类社会中不是这样,不是有力者占先,而是有德者居先,这是“人理”。在乱世,是有力者占先,天胜过人;在治世,有德者占先,人胜过天。刘明确区分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这在唐代是唯一正确作这一区分,他不讲天人合一。

六、宋代理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张载在《正蒙》中讲天人合一。“天人异用,不足以言诚”“天人异知,不足以尽明”。张载讲“诚”“明”关系。“诚”与“明”的关系,是“性”与“天道”,“不见乎小大之别”。“所谓诚明者,性与天道,不见乎小大之别”。

“诚”:完全合理的境界;“明”:有自我认识。“诚”“明”为《中庸》提出的概念,从“诚”到“明”,叫做(作)“性”。圣人的本性都合理,都有道德准则,这叫本性如此。从“明”到“诚”,先有认识,知道了怎么做才合理,然后做到一切都合理,这是教化。

天的作用就是人的作用,人的活动是自然界活动的一部分,天与人没有间隔,一切活动合乎天道,这叫“诚”;认识了自然,也就认识人,这叫“明”。知天即知人,天道就是人的本性,这是“天人合一”。

强调气的一元性的绝对性,竟导向了气的二重性。

他认为整个宇宙是“气”的变化的过程,在世界中,有一个“气”的能动的本性,人的能动的本性是由“气”决定的。世界统一性即在于“气”,“气”的本性就是运动变化。把“气”的本性与“气”的运动变化统一起来,人也是“气”所构成的,“气”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完全统一的。

他讲儒学“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古书中第一次出现“天人合一”这四个字,儒不离人讲天,佛学离人讲真如佛性。

天人合一、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都讲。

他从“天人合一”来讲道德的基础。讲人与别的动物都有“气”的本性,这从世界统一于“气”来讲道德基础,所以我应该爱人、爱物。因人与动物、他人都有共同的本性,这是“民胞物与”思想的基础。他企图从唯物主义来找道德的基础,这个唯物主义即世界统一于“气”,故而讲爱人、物。二程以为从“气”讲道德基础,太迂曲了。

给封建道德选定一个本体论的基础,张载是“气”,二程则为“理”,所以宋明理学给封建道德以本体论基础有它的必然性。

程颢:人与天地万物是统一的,不认识整个世界是人的一部分,就是“不仁”。以天地万物作为大我,才是“仁”。程颢有唯心主义倾向,他以为整个世界是个大我。知道了这一点,人才算自觉。“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这是反驳张载,他强调天地万物与人本来是一个,不必讲合。

我的心就是天,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讲心与天的统一性,不必外求。

与黑格尔相比。黑格尔讲存在就(是)思维,程颢讲心是天,心是人,“天人合一”就是“心天合一”。以“大我”为我,不必以“小我”为我,并从“天人合一”走向“天心合一”。来自孟子,但更极端。

程颐:道无天道、人道的区别。在自然界表现为天道,在社会界表现为人道。道与性合一,而性即理。天=道=性=理。把理作为最高本体。理即仁义礼智,他的说法直截了当,把封建道德的最高规范上升为宇宙本体的地位。实行仁义礼智,就是天道,就合乎本性。这实际上是为当时的生产关系寻找一个理论根据。因道德规范产生于生产关系中,故程颐的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王安石不承认仁义礼智是人的本性,所以后来宋儒就不推(崇)王安石,而推崇程颐。

朱熹继承二程,也取张载。性=理=道,他把最高的理叫做(作)太极。朱讲天道、人道比较细密。认为天道即人道还不够完备,天道叫元亨利贞,人道叫仁义礼智,天道与人道有相合之处,但也有不一致地方。

“元者善之长也”,道德中占第一位;“亨者嘉之汇也”,很多美德汇合在一起;“利者义之和也”,许多合适的事情合在一起;“贞者事之干也”,表示事情的完成。

这是春秋时期对“元亨利贞”的解释。这不合《易经》。

朱熹即据这一条来讲道德,认为“元”示“仁”,表示生命;“亨”=“义”,表示生长;“利”表示“遂”,“贞”示“终”。“元亨利贞”为生长遂成,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表现为春夏秋冬,这是天道。天道是元亨利贞、生长遂成,与仁义礼智互相配合统一。把自然规律和封建道德统一起来,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又把两者区别开来。朱熹讲天人的统一与区别。

总的特点:

1. 达到天人合一才是表示达到人的自觉

西方哲学史认为,达到天人对立才是人的自觉。第一个阶段,人不知道人与自然界的区别;第二阶段,人知道人与自然界的区别;第三阶段,人知道人与自然界既有区别又统一。

理学应该达到(了)否定之否定阶段。虽从唯心主义来讲,但比较深刻。

2. 把宇宙本体与道德原则统一起来

张(载)从世界统一性于气来讲道德本质。

二程以为道德原则就是宇宙本体。

(张载、二程)都认为,道德的实行不仅有社会意义,而且有宇宙的意义,反过来宇宙也有道德的意义。都强调道德的崇高性、尊严性。康德也有这类思想。

陆王“天人合一”主要发挥程颢的(思想)。

七、王夫之、戴震天人合一

王夫之主张天人“异形离质”,认为天道与人道有一个统一的关系,不是讲天人有相似的形体,这是反对董仲舒。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关系表现为……。“圣人尽人道而合天德。合天德者,健以存生之理”(《周易外传》)。他强调健、动。“健”,《易传》讲“天行健”,“健”即刚强性,终日按自己规律在那里运动。人也应发挥主动性,刚健不屈,克服环境的困难,不为环境所屈服。刚健不屈才是生命本性。

“几”,运动的开始,发挥生的机能,王夫之强调人类本性是运动。这与天道“健”相合。

天人合一在于运动,这是很可贵的。

戴震也讲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善有三个大的规范:仁、礼、义。

仁、礼、义,在上表现为天道。天道就是“生生”,生生不息,内在有着条理,“生生”才表现为“仁”。“生生”有条理表现为“礼”“义”。所以人类道德才有“仁”“礼”“义”。条理:自然有序为“礼”,不可乱为“义”。这是戴震的天人合一观念。

八、对“天人合一”的评析

“天人合一”有三层意思:

1. 天与人是一个统一体。以世界为“大我”,我与世界无别。程颢特别明确。

2. 讲性与天道的统一性。张载、程颐比较突出。

3. 天人调协。以《易传》为代表。

这里有正确的,也有错误。从马克思主义来看,恩格斯讲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肯定“自身与自然界的一致”(《自然辩证法》单行本p159)p200讲自然界与精神的统一。自然界不能无理性。人的理性不能与自然界相违。肯定了人的理性与自然界的统一。p203肯定人的思维规律与自然规律的一致。主观思维与客观世界服从于同一规律,这个规律即辩证法,绝对统治着我们的思维。p244思维过程、自然过程、历史过程是类似的,都有一个对立统一规律。

恩格斯肯定人的思维规律与自然界的统一。

道德的继承性与阶级性的关系。

道德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关系,程朱理学看作是统一的,是不对的;但看作完全对立,也不正确。这个问题应加以研究、解决。

中国古代天人调协关系的价值:

一是庄子:顺应自然,基本上是消极错误,把人类的特点取消了。

一是荀子:“制天命而用之”较片面,过多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西方哲学讲克服、改造自然,也片面。

一是《易传》:既讲顺应,又加以改造。全世界提出了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的条件,所以光讲克服、战胜不太恰当。讲天人调协、人和自然达到协合,才是较好。

“裁成”“辅相”四字有较高价值。

(未完,待续)

10.3969/j.issn.1673-2065.2022.03.007

张岱年(1909-2004年),男,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朱义禄(1942-),男,浙江宁波人,教授。

B26

A

1673-2065(2022)03-0056-07

2021-09-10

*注:1983年5月,张岱年先生在安徽大学哲学系举办的“中外哲学史研讨班”授课,讲授了《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观念》《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剖析》《先秦哲学和宋明理学》《张载的天人合一论》。同济大学的朱义禄教授保留了这些珍贵的手稿,并将其赐予本栏目发表。

(责任编校:耿春红)

猜你喜欢
二程人道张载
论陶德麟先生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人道情怀
父亲(新韵)
张载的“变化气质”之道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关学”的精粹及其对后世的启迪——张载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感恩与你同行的人
人道人性人文的诠释
二程对佛教的吸收和评价
论程朱理学之异同
不与乞丐拼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