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舞蹈的时代特点与现实意义

2022-06-07 21:21陶雅萌
参花(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乐舞时期形式

舞蹈艺术起源于劳作。若是抛开劳作单纯谈论舞蹈发展显然不现实。劳作的内容等皆最大限度地丰富舞蹈内涵,特别是丰富舞蹈艺术实践,在舞蹈艺术中创造出有规律的律动以及旋律,能为人们表现情感与生活状态开拓渠道。中国舞蹈历史悠久,其历史长河中存在的舞蹈形式与舞蹈特点也各不相同,精彩各异。中国舞蹈艺术在远古时期已有雏形,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舞蹈表现形式与舞蹈艺术规模。时至今日,中国古代舞蹈仍不断影响着中国舞蹈的创新与发展,使中国舞蹈民族化、时代化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一方面,推动着中国舞蹈艺术不断发展,反映时代要求;另一方面,传承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劳动人民在古代舞蹈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遗产淋漓尽致地凸显。鉴于此,古代舞蹈作为现代舞蹈发展的基石,对新时代舞蹈艺术发展便具有现实意义,特征显著。本文以中国古代舞蹈为中心,从发展历史、时代特点以及现实意义三个层面,对中国古代舞蹈展开详细论述。

一、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历史

《乐记》中有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在我国,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不少古人将音乐与舞蹈结合在一起,共称为“乐”。[1]而这从一定角度而言,也可以说是《乐记》定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乐记》中详述的内容不仅仅有舞蹈与音乐,还有与二者紧密相关的诗歌等形式。要想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历史,我们就必然要以《乐记》为基础,在《乐记》中不断寻找与中国古代舞蹈相关的元素,借助其发展痕迹,厘清现今人们常将古代舞蹈称之为“乐舞”的具体缘由。

严格来说,远古时期的原始乐舞,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常只能从考古学家挖掘到的相关文物中窥探一二。大部分的远古原始乐舞是对古代人们劳作场景的具体反映,且大多都是群体歌舞。因而,原始乐舞随着时代变迁而相应变化,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代表。[2]自秦朝统一六国,中国古代舞蹈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直到汉、唐时期达到顶峰。作为对人民生活与社会场景真实写照的原始乐舞,虽是后续舞蹈艺术发展的基础,在远古时期的发展其实一直未能形成专门的艺术体系与表现形式。在大多数时候,都仅仅是当时人们的基本社会活动而已。直到夏朝,乐舞这一舞蹈类型有了明确的细化类型与表达分工。因此,在此过程中,专门诞生了乐舞人员这一工种,使舞蹈艺术形式直接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形成具体的职业岗位。[3]商朝时期,人们十分注重祭祀,祭祀活动极为隆重,凡是祭祀活动举行必有歌舞。因而,崇尚乐舞成为商代最典型的社会特征,乐舞更是直接多了一层交流工具的意义。

进入周朝后,逐渐形成了“礼乐制度”,出现了以“礼”为乐舞的雅乐。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细化与丰富。所以,此阶段的舞蹈艺术逐步与器乐艺术、音乐艺术、歌唱艺术等完成区分,形成体系,明确分工。而春秋时期所谓的“礼乐崩坏”,简而言之即在以往多是为统治者享乐而存在的乐舞,开始民间化、地域化,被系统化划分或者称之为“新乐”。[4]战国时期则衍生而出“歌舞”形式,此阶段独舞、群舞、伴舞以及集体舞等,每一个类型皆良好发展。进入秦汉至晋,以及南北朝至五代十国时期,音乐舞蹈形式主要为歌曲大曲。在前一个历史阶段,舞蹈的地位明显低于音乐,而在后一个历史阶段,舞蹈的地位已明显高于音乐,甚至专门形成了收集并培养歌舞人员的专业机构——“乐府”。而乐府的产生在此时期也关系着中西方音乐的进一步系统化融合,助力歌舞艺术发展攀至新巅峰。[5]概而论之,在这两个历史阶段,乐舞发生极大变化,不在被单纯适配于祭祀活动所需,而是广泛应用于庆功宴会、节日活动以及宴饮活动等,统称“杂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注重人们的精神追求提升。

唐代歌舞多“歌头”“舞遍”,最知名的作品是《霓裳羽衣舞》。舞蹈形式也更加多元,形式多样,是古代舞蹈发展最鼎盛时期,常被称之为古代舞蹈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唐代“杂剧”亦成为舞蹈艺术发展的“土壤”,丰富了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打下舞蹈艺术的坚实地位。宋朝时期的舞蹈在继承五代十国舞蹈特色的基础上重在创新,百戏歌舞大力发展,诞生极具时代特色的大曲、曲破、缠达、单曲四种歌舞形式,与音乐结构变化息息相关,有代表作品《剑舞》《采莲》等。开始大量表现民间故事的舞蹈作品创作,有一部分属于对唐朝歌舞大曲的继承发展,一部分完全属于创新创作,为之后出现的戏曲艺术打下基础。基于此,进入明末清初时期,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十分讲究对“戏曲”元素的融合,是对原本歌舞形式的综合,或者说主要是以“戏曲”演绎为主,对传统舞蹈形式有了更多要求,更多考究。为此,戏曲与舞蹈的融合在此階段不仅承载我国民族文化,也体现了艺术发展的具体影响。尽管舞蹈艺术在这一时期不再是主流文化,也标志着时代的一定进步与发展,对现代舞蹈艺术发展影响深远。

二、中国古代舞蹈的时代特点

结合前文梳理可知,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发展与政权统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等紧密相关,在不同阶段时代特点不同。[6]原始乐舞因基于人民群居与劳作所需,其主要特点是善良、真诚、团结、朴实,旨在展现的皆是原始部落场景,以及一些庆祝性的场面,表达对具体英雄人物的歌颂与崇拜。当然,原始乐舞有一大部分是祭祀舞蹈,旨在反映人们美好生活愿望的同时,展现一种积极、纯真的艺术诉求。[7]代表作品如黄帝氏族图腾乐舞《云门》,舜时期的《咸池》《韶》等,该阶段的原始舞蹈多以舞的《九辩》与歌的《九歌》形式形成乐舞,奠定乐舞主题与呈现基调,属于全体部落所有。

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夏商时期诞生的统治阶级,使祭祀舞、宫廷舞以及乐舞等,逐步变成供统治阶级享乐的舞蹈类型。统治阶级不但最大程度上决定舞蹈演出主题,还会专门性选拔并培养舞蹈演出人才,使其编创出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舞蹈作品。因而,此时期的古代舞蹈多是表达对统治阶级的赞扬与称颂,舞蹈内容多是统治阶级思想、意志与事件,整体反映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娱乐性高于思考性、人文性。[8]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舞蹈在此基础之上变化、创新,主要区分为民间舞蹈与宫廷舞蹈两个大类。其中,民间舞蹈在对之前时代舞蹈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上创新较小。宫廷舞蹈相较而言,变化显著,在对之前时代的舞蹈形式进行继承弘扬的基础上,生成了新的更加严苛的演绎规则与演出要求,只服务于统治阶级。与此同时,各个地方性民间舞蹈不断出现,地域风情特点极为突出。尤其是少数民族舞蹈在此时不断繁荣,继而影响秦汉直至唐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于本质上反映统治阶级思想的变化,以及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变化与劳动生活变化。[9]唐朝末期至明清时期战争不断,即便在盛唐之时的古代舞蹈繁荣发展基础上仍有一些创新之处,但是,此时期的古代舞蹈艺术整体呈现一种“颓败”之势,欠缺底气。盛唐之时的舞蹈人才、舞蹈内容、舞蹈形式以及舞蹈设计等,皆是唐朝之前与唐朝以后不同时代皆无法超越的存在。

提及古代舞蹈,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唐朝,认为唐朝是古代舞蹈的“黄金时代”情有可原。盛唐之时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繁荣,中外交往密切,舞蹈艺术发展“中西合璧”,皆让中国古代舞蹈在世界舞蹈稳占一席之地,分外耀眼。舞蹈艺术发展把握住机遇,“洋为中用”,就是指此阶段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对于西方舞蹈艺术的引入与借鉴,打开中国舞蹈艺术发展新局面,诞生大批舞蹈佳作,使之前之后的时代皆无可比拟。而在此阶段培养的大批舞蹈创作者,时至今日其实仍影响着我国舞蹈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思想,为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留下灿烂的财富,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启示作用与引领作用。

三、中国古代舞蹈的现实意义

细观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历程与时代特点可以发现,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原始乐舞,还是奴隶社会的舞蹈文化,抑或是封建社会时期的舞蹈思想,舞蹈艺术发展皆与人民大众需要与追求紧密相关,从最本真、最天然的视角反映不同时代下统治阶级的意志。因为古代舞蹈艺术与舞蹈内容、舞蹈表现形式、舞蹈文化等,离不开人民大众的辛苦劳作,是对人民辛勤劳作的艺术化凝结与积淀,侧面体现统治阶级思想。[10]简而言之,只有民间与官方同行同进,艺术领域发展才能相辅相成,创造辉煌。鉴于此,古代舞蹈艺术发展从一定角度而言,即全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体现并赋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是对统治阶级形象的一定塑造与崇敬,进一步强调权威思想与统治思想的作用。但是,诚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在每个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思想便是统治者思想,同时,是社会之统治精神的势力。”所以,无论在哪一时期,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皆应一定程度地服务于人民大众。唯有如此,舞蹈作品才能是正向的、积极的,是富有时代意义的优秀艺术作品。这一方面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客观见证一个时代的进步与衰败,集传统与创新于一体,宣扬美好,驳斥邪恶。与我们现今时代舞蹈艺术发展所追求的“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本质一脉相承。为此,舞蹈作品的创作精神与表演境界是舞蹈艺术发展标准,具有传承经典的现实意义。

在新时代新环境下,舞蹈艺术工作者依然要坚定创作最符合时代特色的舞蹈作品,形成优秀舞蹈文化。只有这样,舞蹈工作者才能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引领,致力于创作出能体现新时代风貌的舞蹈作品。要契合时代主题,舞出时代风采,确保所有舞蹈素材皆取自于人民,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大众。在舞蹈作品演出时,达到歌颂国家,歌颂先进思想,歌颂党的丰功伟绩。久而久之,无论中国舞蹈的创作形式,还是中国舞蹈的创作思想,皆能目的明确地反映文化发展,反映经济进步,宣传新的理念与新的希望。使中国舞蹈无论是原创的,还是借鉴的,都能是质量上佳的,利于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并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而言之,一切的舞蹈形式皆值得艺术工作者学习、继承并发展,在符合实际的创新与改进实践中,不断挖掘新的艺术形式,培育源源不断的舞蹈艺术人才,使之为舞蹈艺术发展贡献力量。这便是舞蹈艺术工作者对不同时代背景下,舞蹈艺术发展与舞蹈文化宣传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总之,劳动人民是舞蹈艺术的创造者,从远古时期舞蹈艺术的雏形,到随着时代进步与文明发展,而相应形成的各种类型的舞蹈,体现了现代舞蹈与古代舞蹈的差别。古代舞蹈一方面反映时代要求,凝结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另一方面推动时代艺术向前发展,成为人们在古代舞蹈中走过的“标志”,成为现代舞蹈發展的基础,对现代舞蹈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干众扬.论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与时代特点的现实意义[J].戏剧之家,2022(08):97-99.

[2]张佳煊.浅析中国古代舞蹈史发展——以纯舞为例[J].明日风尚,2022(02):41-44.

[3]武蕾蕾.古代舞蹈教育的复兴——基于“古代舞蹈教育选修课”的个案研究[J].戏剧之家,2021(18):144-145.

[4]于平.古代舞蹈史与民族舞蹈学研究的联通共洽(下)[J].民族艺术研究,2021,34(02):87-100.

[5]仲丽.“礼”对中国古代舞蹈价值意义的影响与具体表现[J].艺术大观,2021(10):97-98.

[6]欧阳洋.分析中国古代舞蹈的理论与舞谱[J].艺术品鉴,2021(09):112-113.

[7]于平.古代舞蹈史与民族舞蹈学研究的联通共洽(上)[J].民族艺术研究,2021,34(01):103-118.

[8]李超.中国古代舞蹈的当代实践比较研究——以两岸四舞为例[J].艺术评论,2021(02):104-114.

[9]刘晓芳.试析中国古代两次舞蹈变革的历史人文基因[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8):38-39.

[10]刘凯君.对望过往中的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创作[J].艺术评鉴,2019(22):73-74.

(作者简介:陶雅萌,女,硕士研究生,洛阳幼儿师范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舞蹈理论与学前舞蹈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乐舞时期形式
龟兹乐舞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清代时期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邹城汉画像中的乐舞百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