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合一”教学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07 05:16王晓惠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指导方法高中数学

王晓惠

【摘要】陶行知先生在其著作中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主要强调的是“行”与“知”之间的关系.这一理念对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都有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出发,全方位地贯彻“行知合一”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科知识和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促进其数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发展其核心素养能力.本文立足于当前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就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行知合一”的理念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行知合一”;指导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學校,教、学、做合一等理念,并形成了生活教育思想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行知合一”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指导方法,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将工作和学习落实到实质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给学生传递“行知合一”的学习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促进课堂教育教学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实现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数学知识的内涵,为学生打好基础,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其次,教师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完成“行知合一”的教学目标.

一、抓住学科内涵,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之一.有些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主次不分,这就会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靠,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何数学拓展题目时都会感觉到吃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合理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感受到基础知识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在绝大多数的考试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的知识点的考查都是以基础题目的形式进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如果连基础题目的分数都无法完全得到,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教师除去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谈,基础知识点是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师应当合理地利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和现实生活、社会科学都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知识表现上相对复杂、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内涵来帮助其巩固知识基础,以此作为学生以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支撑.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先了解数学中的简单概念,因为这些概念往往是导致学生在考试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忽视这些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帮助学生提升其学习效率.

比如,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重点,以教学目的为侧重点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以最简单的长方体为开场白,让学生画出其三视图和直观图,这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任何难度,他们会很快地画出正确图形.这时,教师可对长方体进行改动,如在长方体中间挖一个小洞,然后让学生想象这个改动后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形状.这样依次增加几何体的复杂程度,学生展开充分想象,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空间几何体三视图和直观图的数学意义,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对于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结合多媒体设备以三维立体图形的形式帮助学生想象图形,从而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使其更快、更扎实地学习课堂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数学学科内涵,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从而促使其打好数学基础.

二、发散学生思维,进行课堂思维训练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培养内容之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往往会影响其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具备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其以普通的思维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可能会导致某些实际问题复杂化.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思考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思考.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遇到某些基础题目时,想到教师讲解过的对应知识点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解题效率的同时,能够让学生有效地融入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了数学基础知识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这些知识储备完全可以让学生实现课堂训练,从而有效练习课堂中学习的数学基础知识.陶行知先生在著作中提到“行”的概念是一个过程,即行知合一是在不断训练和学习过程中实现的.“行”也就是行数学学习基本之路,这条路就是让学生不断发散自身数学思维,通过训练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根据课堂数学知识引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使学生在全面了解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迁移能力,进而初步实现“行知合一”的教学理念.

比如,在“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述有关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结合具体案例给学生进行解说,如墙脚处两个平面、空间中某个图形的两个平面等.在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相对清晰的认识后,教师要着重依据讲授的内容来引领学生展开思维训练.教师可先就直线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给出简单案例,如某个平面上的一条直线与另外一个平面上的一条直线,如何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当学生运用空间中直线的垂直定理证明不出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如可先证明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两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也就互相垂直等.教师在引领学生转换思考角度的同时给出空间中平面与直线位置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课堂数学知识,明晰自己的学习思路,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成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堂内容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其进行思维训练,能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正确运用知识.

三、结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9F690662-CE13-4390-92B6-3197F717DA3E

在“行知合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展开相应的行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的方法了解高中数学中有关知识点的实践应用策略,同时反过来帮助教师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数学中的知识点有哪些层次的实践应用,从而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学习高中数学.同时,教师将这些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不斷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是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学习技能之一.如果教师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那么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许多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无法高效地掌握它们.只有教师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想法,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行知合一”的学习方式.数学的学习过程是需要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学习的.陶行知先生的“行知合一”就是让课本中的“死”知识点“活”过来,让教师能够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展现数学问题的实践应用,帮助学生学习、理解高中数学的相关内容.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展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的钻研和长期的坚持.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数学问题来引领学生展开知识探究,培养学生“行知合一”的理念和意识,同时给学生全面地渗透数学知识,在提高其知识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数列”一课的教学中,课程内容涉及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列通常都是两者结合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就简单的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来给学生做全面的讲述,并举例说明,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学生有了大概的了解后,教师可结合课堂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此时要注意问题难度的合理性和层次性.比如,教师可先给出相对简单的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在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再给出较为复杂的数列,这对学生来讲存在相当大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可采用问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细化,如数列有什么特点?运用到等比和等差数列中的哪些知识点?是否可以用子数列来解决呢?以此来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将课堂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当学生遇到具体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予以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联系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生活中的事情往往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引入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入高中数学的学习状态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通过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检验自己学习的知识,才能够让学生更加贴切地了解这些知识的来源,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高中数学一般需要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过程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让学生以生活中的问题实现探究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即生活”,强调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联系实际生活问题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问题和数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在“定积分的简单应用”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前,教师可基于课堂数学知识搜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在上课时将其有机地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以生活化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如计算某一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对学生来讲存在较大的理解难度.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逐步地给学生引出定积分的概念,从定积分的概念、应用性以及计算方法等方面给学生做全面且细致的讲解.在学生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教师可让学生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时学生会感到比较容易.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讲解,继续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计算灯泡的体积、测量花瓶的表面积等,以此促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达到“行知合一”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问题来引领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培养其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五、实施科学评价,树立良好学习习惯

在“行知合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这样教师才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产生正确的认知.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地进行改进,这样才能够让“行知合一”的课堂发扬光大,同时发挥自身的教学优点,保障教学效率,这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完成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高中数学教学中“行知合一”的教学理念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展开科学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情感态度,进而提升其学习水平.

比如,在“空间向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这节课的内容与之前学习过的几何证明内容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述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空间向量的基础知识,给学生呈现一个大致的知识框架.然后,教师可结合空间向量的特点来启发学生思考,这时思维敏捷的学生会立即想到,只要了解空间中直线和平面的向量关系,就可以运用空间向量来证明空间中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对此,教师要及时进行鼓励,并在给学生讲解空间向量与几何证明之间关系的同时呈现一些例题,让学生确切地了解空间向量的应用.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科学评价,要注意从“行知合一”的角度来给其渗透如何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其进行合理评价,能有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落实“行知合一”理念要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层面来展开.教师要制订合理策略来引领学生展开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认知和思维发展,并落实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工作,在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基础上发展其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妍.践行“行知思想”,激活数学课堂[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1):70-71.

[2]董同亚.浅析“行知合一”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4(12):40.

[3]张春莲.走近名师课堂  感受魅力数学:观摩沈阳“爱上课行知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有感[J].吉林教育,2016(Z2):45.

[4]魏夏倩.“学思课堂”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以北师大集宁附中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5]马宝炜.青山绿水漫思茶:趣味游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20,42(12):228-229.

[6]徐秀英.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3):112-113.9F690662-CE13-4390-92B6-3197F717DA3E

猜你喜欢
指导方法高中数学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略谈幼儿手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