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与死神较量的“蓝玫瑰”

2022-06-07 15:46谢七七
知识窗 2022年4期
关键词:维和部队女兵黎巴嫩

谢七七

头戴蓝盔、臂佩联合国蓝色标识的“00后”维和女兵孔晴,是中国第20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的一朵“铿锵玫瑰”。她和队友们一起在黎以边境的“蓝线”上紧张地扫雷排爆,书写和平。

孔晴来自广西柳城县,这个活泼开朗、意志坚定的女孩,在军人舅舅的熏陶下,早早立下了当兵的志向。2019年高考结束后,孔晴本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却关注到柳城县秋季征兵的信息,她立刻欣喜地报了名,并如愿走入军营。到部队后,孔晴除了日常训练,还担任起通讯员、记者的工作,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兵。

2021年5月,孔晴得知,部队正在组建第20批赴黎维和集训队。黎巴嫩是个美丽却又饱经战乱的地中海国家,在黎以边境至今还埋有数以十万计的地雷,极大地威胁着当地民众的生命安全。心怀和平的孔晴毫不犹豫报了名,并成功入选集训队。

清除雷患是维和部队中危险等级最高的任务之一,因此集训队采取量化评比,全程实施淘汰制,遴选扫雷尖子。孔晴想上雷场,可没那么容易。

作为女兵,首先要过体力关。扫雷作业期间,孔晴必须手持三四千克重的探雷器稳定在距地面5厘米处,并始终保持这个姿势不变。为了增强手臂力量,孔晴给自己加压,将弹壳放在探雷器上练习,努力使弹壳保持稳定。男兵都休息了,累得满头大汗的孔晴继续举板砖、举探雷器,咬牙坚持加练,以至于吃饭时手抖得筷子都拿不稳。晚上,她还要抱着书本仔细研读扫雷标准作业程序,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被淘汰!”

扫雷排爆是场生死考验,扫雷作业手们必须锻炼出过硬的心理素质。面对20米高空之上的跨步和索降,孔晴虽穿着周全的防护装具,内心仍感到无比恐惧,她大叫着:“连长!我害怕!”但她看见连长在下方拼命鼓励她,队友全方位保护着她,她颤抖着腿迈出了第一步。每向前爬一步,心脏就剧烈地颤动一下,她的大脑一片空白,已经完全听不到下面的声音。第一次挑战,她败给了内心的恐惧,这让孔晴很是失落。怕归怕,当连长询问她要不要再挑战一次时,孔晴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三!二!一!跳!”她咬牙从空中纵身一跃,年轻的女兵在喜悦的泪水中,迎来了自我突破。

3个月集训后,具备独自执行扫雷任务能力的孔晴顺利通过考核,正式加入维和部队执行任务。

黎以边境“蓝线”是联合国、黎巴嫩、以色列三方共同商定的停火线,设有300多个蓝色的界桩,被称为蓝桶。蓝桶通道两侧都是雷场,底下的地雷经过30多年日晒雨淋,性能极不稳定,随时可能爆炸,通道内也可能存在被积水冲刷进来的地雷。铁丝网挂着红色骷髅标志,耳边充斥着黎以双方的枪声、炮响,不时还有无人机在头顶轰鸣,这些无不提醒着首次进入雷场的孔晴,现实比训练惊险万倍。

孔晴给自己打气:“我们是带着使命来的!”她戴着防护面罩,穿着厚重密闭的防护服,拿着探雷器跟在扫雷小组长身后来回探测。这里地形复杂,为保证百分百清除地雷,他们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手工排雷。没走几步,她瞥见脚下不远处就有一枚裸露的地雷,第一次与“真家伙”近距离接触,心跳顿时漏了半拍。越靠近地雷,她心里就越紧张,但还是不断激励自己:“我能行,我不怕!”她像多次训练中那样,双膝跪在地上,用刷子小心翼翼地清除地雷表面的泥土。等把地雷挖出来,她浑身都被冷汗浸透了。

从磕磕绊绊到游刃有余,孔晴的眼神也更加果敢和堅定。每多扫除一枚地雷,黎巴嫩人民就能多一块安全的土地种粮食、盖房子,早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了心中最美的风景,她珍惜每一次上雷场的机会,总是全身心投入,一丝不苟地探雷和挖雷。她的脸早已晒黑,手被荆棘倒刺扎得鲜血淋漓,还时时受到野狼、豪猪、毒蛇的威胁。在半年多的扫雷实战中,她和战友们下悬崖、穿雷区,清排出2551平方米土地,销毁地雷443枚。

一身戎装英姿勃发,年轻的扫雷女兵用灿烂的青春许下“维护世界和平”的誓言,在国际维和战场绽放成一朵与死神较量的“蓝玫瑰”。

猜你喜欢
维和部队女兵黎巴嫩
欧盟驻波黑维和部队举行军演
“0元”
黎巴嫩为大爆炸哀悼三天
H是一座城
法国女兵来挑战
希拉里突访黎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