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活在“精”“气”“神”

2022-06-07 19:26朱唯
阅读(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灵气神韵活力

朱唯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生命成长的地方,“生命化课堂”必然需要彰显生机活力。教师在课堂上精气神十足,濡染着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和学生都呈现昂扬的精神面貌,他们的思维就能够更加活跃,师生对话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课堂活在“精神”

教师走上讲台精神抖擞,一定会给学生一种感发的力量。没有哪个如唱催眠曲的教师能把课上得深入人心。教师吃透教材,讲课绘声绘色,让人感到如沐春风。这样的课堂,学生理解吸收的效果可想而知。

教师的精神表现在对课堂的尊重。2015年8月2日,在南开大学的一次会议上,身着紫色开襟长衫套装的叶嘉莹先生在掌声中从舞台一侧走出来。她因为腰腿之疾,由左右两位工作人员搀扶着往中央讲台走去。主办方给她准备了一张柔软厚实的靠背椅,她不坐,而要站着讲课。她说:“我现在90多岁,我的腰腿有毛病,但是我一定是站着讲课的,这也是对于诗词的一种尊重。”原来是这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一位耄耋老人站着讲课,也是这样的精神力量让这位老人焕发着清风朗月般的内在美。

尊重课堂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内驱力。它鼓舞着教师把课上得有精神。上好有精神的课,不仅在于发挥外在因素的吸引力,更要发挥知识或课程本身的魅力,让学生因知识或课程本身的魅力,而自愿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之中。课堂的活力,源于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堂活在“灵气”

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只求教过不问效果,遇到问题就急于翻阅资料。这样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好教师要有灵气。灵气表现在不拘泥于教参,不迷信权威,拥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方法。在备课的时候,不但能够参考资料上的东西,更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这就是李镇西老师所说的读书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如果教师不能“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怎能引导学生“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呢?而能够“读出自己”“读出问题”,就需要课堂充满灵气。

富有灵气的课堂在于学生灵气活现。学生的灵气不在于表面上认真听课,抢着发言,而在于能否读出作者的心声,能否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否提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能否有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创新。天资聪颖的学生,未等教师把问题说完,就立刻举手回答,洋洋洒洒,还能对教师没有提问到的地方加以补充,这是一种聪明;但是抢过话头急着回答出来,这是扰乱了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是课堂所希望的“活力”。静静地思考,思之良久,灵感乍现,这是灵气;与同学讨论,思路渐渐开阔,思想渐渐清晰明朗,最终形成真知灼见,这也是灵气。

课堂活在“神韵”

课堂的神韵是指课堂的格调、境界、韵致。课堂是一幅画,教师和学生都是画工,师生的智力劳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便是神来之笔,好比张僧繇画龙点睛,使一幅画“活”了起来。课堂也是一支交响曲,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也不是学生的乱弹琴,而是钟鼓琴瑟,浑然天成,才富有神韵。

课堂活在“神韵”,师生把课堂演绎得高潮迭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激起矛盾冲突,再想办法化解矛盾冲突,使课堂格调高雅,韵致不俗。著名教师薛法根在执教《爱之链》一文时,看到学生的理解已经很到位,便推波助澜:“虽然你都知道了课文的情节,但有些情节对文中的人物而言是不知道的,那么哪些情节是老妇人不知道的?哪些情节是乔依和女店主所不知道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又活跃在思考和讨论之中了。就像贝多芬在他的第九交响曲中加上一段合唱,这一段合唱为交响曲画上完美的音符。课堂活在神韵,既要关注教师教得怎样,学生学得怎样,更要关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的质量。高质量的互动生成,使课堂多了一些未知,多了一些视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许正是生成的一些枝节,才使课堂别有洞天,别开生面。

课堂富有活力,气氛轻松愉悦,潜能得以释放,潜质得以发展,师生才不会辛苦劳累、身心疲惫。课堂的“活力”不在于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在于它是否凝聚、渗透和彰显了好课堂独有的“精”“气”“神”。

(作者單位:江苏省东海县教育局师资科)

猜你喜欢
灵气神韵活力
神韵李太白
印花之心
珠峰神韵
活力
镂空工艺
7月,色彩斑斓,青春涌动
一路惊喜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风之神韵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