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结果质量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

2022-06-07 03:06吴秋生卫晓明江雅婧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审计师审计报告事务所

吴秋生,卫晓明,江雅婧

(山西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引言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形式,是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的核心制度安排,可以增进会计信息质量,有效降低代理成本。高质量审计对于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以及高质量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审计报告是审计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和手段。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传统审计报告信息含量不足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2015年1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颁布《国际审计准则第701号——在独立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增加了在审计报告中汇报关键审计事项(以下简称“报告关键审计事项”),以展示审计过程、增加审计报告信息含量的要求,由此拉开了审计报告改革的序幕。顺应国际发展趋势,2016年我国财政部也发布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也对报告关键审计事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所谓关键审计事项是指审计师在撰写审计报告时,从审计过程中与客户治理层沟通的事项中选择报告的、能充分反映审计实施情况的最重要事项。因此,关键审计事项能较好地反映审计过程质量。如何选择和报告这种事项是审计师编制审计报告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决策。由于审计发挥信息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审计报告内容具有差别性,即市场上审计质量存在异质性、非趋同,因此,本次审计报告准则改革就是在原来只报告差异度很小的审计报告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报告能够较好反映审计过程质量的关键审计事项,以扩大审计报告内容的差异性。可见,报告关键审计事项作用的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差异度,即关键审计事项在数量、种类、确认标准、沟通情况描述的详细程度、语调和审计应对程序与结果等与同行的异质性。但是,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审计师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报告大多数情况下比较雷同,只有少数情况下具有程度不同的差异。这是审计师任意妄为形成的弊端还是基于已有审计结果质量的理性抉择?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审计师正确执行关键审计事项准则,政府恰当监管关键审计事项报告,审计报告使用者有效认识关键审计事项信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以2016年A+H股上市公司和201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审计师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如何根据当时已知的审计结果质量决策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审计师这种决策对其风险报酬——客户财务重述和审计师审计收费的影响,以确定审计师决策是否真正理性。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首先,与已有学者从客户业务特征、盈余管理情况、经营风险状况以及审计师自身特征等视角研究报告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等不同,本文聚焦审计师在编制审计报告过程中,如何根据已经确定的审计结果质量权衡风险报酬,决策将要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问题,揭示了审计师报告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抉择的内在规律,深化了审计报告对审计结果质量展示与审计过程质量展示关系的认识,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报告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为审计师的相关决策和政府的有效监管提供理论依据;其次,进一步研究了事务所规模对上述决策的影响,为审计师根据自身规模更有效地做出这种决策提供了经验证据;最后,从财务重述和审计收费视角进一步论证了审计师这种决策的合理性,对审计报告使用者正确理解、挖掘和运用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具有启示意义。

二、文献综述

由于通过报告关键审计事项展示审计过程质量是近几年才开展的,还没有文献研究审计过程质量及其展示策略的后果影响问题,而且审计结果质量包含了审计过程质量的影响,因此,已有文献所说审计质量绝大多数是指审计结果质量。学者们研究发现,审计质量的提高能够增加股东价值,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降低债务成本,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交易成本,抑制银行金融创新风险,监督管理层迎合分析师预测的行为,影响股票定价,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降低股价崩盘风险,降低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使企业更容易获得信用贷款,抑制公司商誉泡沫的产生,控制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

关于关键审计事项报告数量、披露水平等的影响因素,学者们研究发现,公司经营业务越复杂、客户的诉讼风险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事务所规模越大、聘用行业专家审计师都会提高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数量,而管理层与审计师之间的校友关系则会降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水平。此外,审计师的性别及其个体特征和审计收费也会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造成一定影响。

关于关键审计事项报告或披露的后果效应,学者们研究发现,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师来说,能够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充分发挥审计报告的有用性,提升审计工作透明度,改善审计质量,丰富审计报告的价值,增加审计师的法律风险,同时扩大了其承担的责任范围,提高审计师的法律责任;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说,不仅能使得投资者对该公司投资的风险感知降低,加大其投资意愿,还能够促进公司管理层与审计师沟通意愿的提高,缓解信息不对称状况,抑制了盈余管理行为,改善了盈余质量,降低股价同步性,降低权益资本成本,降低公司采用双重审计制度的概率,增强真实盈余管理传递未来盈余信息的非机会主义动机,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关键审计事项会降低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使实验参与者感知的审计质量下降,削弱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投资意愿,降低投资者对审计师的责任感知。此外,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审计师对关键审计事项的结论性评价越积极,公司债券信用评级越高。

综上可见,现有文献对审计(结果)质量的后果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尚未有文献在区分审计结果质量和审计过程质量的基础上,对审计师编制审计报告时,如何根据审计结果质量做出相关行为决策,特别是报告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已有越来越多的文献关注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数量、差异度等影响因素,围绕客户业务特征、盈余管理情况、经营风险状况以及审计师的特征等进行研究,但鲜有文献基于审计结果质量与审计过程质量的关系,研究审计师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如何根据已经确定的审计结果质量决策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问题,这些都为本文研究提供了机会。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审计结果质量与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

审计质量既可以从审计结果来观察,即审计结果质量,也可以从审计过程来观察,即审计过程质量。审计结果质量通常表现为审计后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意见的公允合法性,一般用盈余管理程度、审计意见类型和事务所规模等来计量,本文所指审计结果质量主要是指审计后的会计信息质量。审计过程质量是指审计过程符合审计准则的程度以及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职业谨慎性,尚未有文献研究其计量问题。尽管审计过程质量最终会体现在审计结果质量之中,但是,为了给审计报告使用者提供观察审计实施情况、判断审计过程质量的窗口,以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本次审计报告准则改革要求审计报告增加关键审计事项段,以展示审计过程质量。

审计过程质量是审计结果质量的基础,而审计结果质量是审计过程质量的目的和体现。审计过程质量合格则审计结果质量一般应该合格;但审计结果质量不仅受审计过程质量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客户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有时会出现审计结果质量不合格而审计过程质量合格的不一致情形。因此,判断审计质量是否合格,不能仅仅看结果质量,而且要看过程质量。然而,本次改革前的审计报告仅仅通过审计意见公允合法性等报告审计结果质量,由于质量区分度低,限制了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制约了审计报告使用者对审计质量的正确判断。因此,改革审计报告内容,增加反映审计过程质量的相关重要内容——关键审计事项报告,就非常必要和重要,这同时也意味着,审计师在编制审计报告时既增加了工作内容和成本,也增加了控制审计风险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如何报告关键审计事项,才能在有效控制风险同时节约成本,就需要审计师做出决策。

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审计师应当有目标地主动控制审计风险。首先要在审计实施阶段努力把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促进客户把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到公允可靠性水平,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不能把审计风险降得过低,以防止增加审计成本、降低审计效率。为此,审计师要充分利用好审计实施过程和审计报告编制两个主动的风险控制机会,有目标地主动控制好审计风险。审计实施阶段的风险控制手段主要是计划和实施充分适当的审计程序,促进客户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确保审计质量合格,从根本上控制审计风险;审计报告阶段的风险控制手段主要有决策审计意见激进度和意见类型,决策关键审计事项等审计报告段落表述的详尽程度等,进一步控制审计风险或降低审计成本,把风险导向审计落到实处,切实控制风险,同时努力增加事务所收益,提高事务所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当审计实施过程的风险控制比较有效,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比较高时,审计报告编制的风险控制就可以简单宽松一些,审计意见就可以比较激进一些,关键审计事项报告就可以简单、雷同一些,从而有效控制审计成本;反之,当审计实施过程的风险控制比较困难,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不够理想时,审计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就应该尽可能严格认真,审计意见就应该尽可能谨慎,关键审计事项报告就应当尽可能充分反映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勤勉尽职情况,显然报告这样的关键审计事项差异性就会大一些,从而切实控制审计风险。因此,审计师编制审计报告过程中需要根据审计实施阶段风险控制的结果,即审计结果质量决策报告关键审计事项详尽程度即差异性,以恰当展示过程质量,主动控制审计风险。需要强调的是,审计质量取决于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各项工作,而审计风险控制还包括审计报告编制工作。保证审计质量是控制审计风险的根本之策,恰当编制审计报告各项内容也是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策略,而且是控制审计成本的重要途径。

图1 审计师决策过程图

具体而言,审计师在编制审计报告的过程中,根据审计结果质量决择关键审计事项报告差异度的过程如图1所示。

编制审计报告时,如果审计实施过程已经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较好,则说明客户经审计后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较低,审计风险控制已经达到目标,实际审计风险大多达到了审计师期望的低水平,审计师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可能性较低。这种情形下,理性的审计师在撰写审计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段时,会做出努力降低审计成本的选择,比照同行通常的报告内容和方式,选择几个常见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行雷同度较高的报告。如果遇到会计信息质量本身就比较高的客户,则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可能做出努力降低审计成本、简化审计程序、简化关键审计事项沟通数量等理性选择,在编制审计报告时有可能直接比照同行通常的报告内容和方式来撰写关键审计事项段,其雷同度往往会较高。

编制审计报告时,如果审计实施过程已经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较差,意味着客户的会计信息透明度较差,客户经审计后的盈余管理程度较高,会计信息公允真实性风险水平依然较高,审计风险控制尚未达到审计师期望的较低水平,如果不在审计报告编制阶段实施比较严格的风险控制策略,审计风险暴露为审计失败的可能性较大。这种情况下,审计师在编制审计报告过程时就需要继续进行风险控制。此时,如实、充分地报告客户的关键审计事项,以便更充分展示审计过程质量的合格,就是最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选择。因为一旦发生审计诉讼案,判决审计师应否被追责主要看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勤勉尽职。审计师是否勤勉尽职应当主要看审计过程质量是否合格。2007年颁布的《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简称《司法解释》)第7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证明已经遵守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并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但仍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错误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审计师报告更真实、充分的关键审计事项,能向外界传递展示其在审计过程中保持了应有的职业怀疑,付出了较大努力及较大审计成本等信号,可以抵御未来可能的法律责任。为此,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当审计实施过程已经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较低时,审计师必须在审计报告中报告更体现客户会计处理特点和审计师勤勉尽职的关键审计事项,以展示过硬的审计过程质量,避免被问责,或发生问责时能有效解除责任追究,从而把最终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低水平。越能更体现客户会计处理特点和审计师勤勉尽职的关键审计事项,其差异度就会越高。因此,编制审计报告时,如果审计实施过程已经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较低,理性的审计师会更倾向于报告差异度较大的关键审计事项。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

H:审计结果质量与报告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负相关。

(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调节作用

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承揽的客户质量不同,在重要性水平的执行标准、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议价能力、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审计质量、审计收费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其风险控制策略也有所不同。

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一方面承揽的客户质量参差不齐,会计信息质量总体较低,重大错报审计风险较高;另一方面自身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较弱,督促客户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程度较低,因此审计实施阶段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往往较低,审计风险没有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更有压力和动力在审计报告编制中,采取选择和报告更体现客户会计处理特点和审计师勤勉尽职的关键审计事项,降低审计意见激进度等风险防控策略,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使其达到可接受的低水平。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越能体现客户会计处理特点和审计师勤勉尽职情况,其差异性就越大,就越能充分展示审计过程质量,向外界传递其勤勉尽职进行审计的信息,越能在将来被问责时减轻甚至解脱自己的法律责任。因此,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会更注重基于审计结果质量决策关键审计事项的差异度。

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不但能承揽质量较高的客户,而且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风险承担能力,因而有较高的风险控制自信,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就可能发表激进度较高的审计意见,对根据审计结果质量决策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就可能不够重视。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

H:与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相比,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质量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我国新审计报告准则是分阶段实施的,率先于2017年初在A+H股上市公司2016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中实施,2018年初扩大到全部A股上市公司,故本文选取2016年A+H股上市公司以及201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及其审计报告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WIND数据库,关键审计事项的相关数据从CNRDS数据库以及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人工搜集,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相关数据来源于文构财经文本数据平台,会计师事务所信息来源于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

本文对样本数据根据以下五个条件进行筛选:剔除ST或ST、上市年限不足一年、金融类、相关数据缺失、数据存在异常的公司。经筛选得到3033个样本公司,共7662个数据。利用EXCEL与STATA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对相关连续变量进行1%与99%的缩尾处理。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

借鉴已有文献,本文采用文构文本财经数据平台中关键审计事项段相似度()数据来度量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其计算方式如下:对关键审计事项段中文本进行分词;对分词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清洗;计算文本中词的Wingo值;采用余弦函数计算余弦相似度作为关键审计事项文本相似性的度量。关键审计事项相似度指标取值范围为0~1,该数值越大,表明文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反之,则相似程度越低。因此,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计算方式如下:

=1-

本文所使用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指标()采用Wingo方法计算报告文本当期与同一行业其他所有公司报告当期差异度的均值大小进行衡量。

2.解释变量:审计结果质量()

本文所指审计结果质量是指经过审计后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现了审计增进会计信息质量的程度。近年来的实证研究一般使用Jones模型计量的客户管理层操纵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程度来衡量审计结果质量,因为这种计量最能代表外部审计质量的高低,故本文选择Jones模型计量的客户盈余管理程度作为审计结果质量的代理变量()。审计结果质量体现了审计过程质量,在计量上审计结果质量与审计质量是相同的,只是在审计风险防控和责任追究上才是有区别的,详见假设H的理论分析。

3.调节变量:事务所规模(10)

采用上市公司是否被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来衡量,若上市公司被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则取1,否则取0。

4.控制变量

借鉴已有文献,本文控制变量主要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公司财务特征变量,包括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净利率()、现金流比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和客户盈亏情况();第二类为公司治理特征变量,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1)、管理层持股()、两职合一()、内部控制指数()。此外,本文还控制了审计师相关特征变量,包括审计任期()、关键审计事项文档特征即关键审计事项总字数()以及外部环境变量分析师关注()。同时还控制了年度虚拟变量()和行业虚拟变量(),以试图得到更为稳健的结果。

表1 变量说明

(三)模型设计

为验证H,本文建立模型(1)检验审计结果质量对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影响:

,=+,+,+∑+∑+,

(1)

表2 描述性统计

五、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最小值为0.177,最大值为0.984,标准差为0.124,表明审计师所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存在较大差异。审计结果质量()的均值为0.001,中位数为0.337,均值小于中位数,数据分布偏右,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高,盈余质量水平整体较低。公司规模()的均值为22.330,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规模达到了4986亿元,其标准差为1304,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存在较大差异。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均值为0179,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增长率平均在179的水平上。两职合一()的比例为296。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1)的均值为335。关键审计事项段字数()的均值为7002,说明关键审计事项段平均有1097个字数。事务所规模(10)的均值为0608,说明在全样本中,有608的上市公司经国内“十大”事务所进行审计。

表3 模型回归结果

(二)回归结果与分析

1.审计结果质量与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

为验证H,在控制年度和行业的基础上,本文将2016—2019年的样本数据代入模型(1)进行回归,所得结果见表3第(1)列,可以看出,审计结果质量()的回归系数为0.068,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客户经审计后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审计师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越大,即审计结果质量较低,审计师更倾向于报告差异度较大的关键审计事项。

2.事务所规模的调节作用

为验证H,在控制年度和行业的基础上,本文根据上市公司是否被国内“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将全样本分为经“十大”审计后的上市公司和经“非十大”审计的上市公司,将其代入模型(1)进行回归,所得结果见表3第(2)列和第(3)列,可以看出,与经“十大”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相比,经“非十大”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中,审计结果质量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关系更加显著,说明当审计结果质量较低时,规模较小的事务所更倾向于报告差异度较大的关键审计事项,以展示其较好的审计过程质量。

(三)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本文采用替换变量衡量方式、变更样本数据、增加事务所固定效应、多重共线性检验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表4 替换被解释变量衡量方式

1.变更关键审计事项段差异度的衡量方式

在稳健性检验时,本文采用TF-IDF方法计算报告文本当期与同一行业其他所有公司报告当期的差异度均值大小并将其作为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替换指标进行回归,所得结果见表4,回归结果表明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审计师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越大,即审计结果质量较低,审计师更倾向于报告差异度较大的关键审计事项,且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较小时,这种关系更显著。回归结果与前文回归一致。

2.增加事务所固定效应

考虑到报告的关键审计事项存在着一定的事务所特征,为了缓解事务所维度组内相关性对实证结果产生的潜在影响,在已控制年度和行业固定效应的基础上,本文在稳健性检验部分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固定效应以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在全样本中审计结果质量()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相关系数为0.072,在1%水平上显著,且在非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样本组中,审计结果质量()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的相关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前文结论保持不变。

表5 增加事务所固定效应回归结果

3.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衡量方式

为了进一步检验事务所规模对审计结果质量与关键审计事项差异度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在稳健性检验部分将全样本根据事务所规模衡量方式划分为“非四大”组和“四大”组,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所得结论与前文一致,研究结论较为稳健。

4.剔除2016年A+H股数据

由于新审计报告准则采用分阶段实施,且率先于2016在A+H股上市公司中实施,为避免提前披露样本对实证结果造成的影响,在稳健性检验部分,本文将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剔除并重新回归,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所得结论与前文一致,研究结论较为稳健。

5.工具变量检验

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缓解互为因果引起的内生性问题,具体地,选取滞后一期的审计结果质量作为工具变量,原因在于该变量会对其自身产生影响,且不会影响关键审计事项差异性,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结论与上文保持一致。

表6 更换事务所规模衡量方式

表7 剔除A+H股数据回归结果

6.多重共线性检验

本文进一步检验主要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表9中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及相关控制变量的VIF值均远小于10,故本文主要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8 工具变量回归结果

表9 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

六、拓展性讨论

本文发现审计师在编制审计报告时,会针对审计实施阶段已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考量风险控制和成本节约,选择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差异度。为了论证这种决策是真正理性的规律性行为,本文基于风险报酬理论,进一步研究审计师这种决策是否确实降低了实际审计风险和提高了审计收费,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表10 经济后果回归结果

1.审计风险的降低。能够控制责任风险的策略就是对社会有益的策略,就能维护职业声誉并控制审计成本,这种策略就是真正理性的。本文借鉴已有文献,以财务报告是否发生重述作为审计责任风险指标的衡量,若发生财务重述记为1,否则为0,设置交互项×作为解释变量代入Logit模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0第(1)列所示,×对审计责任风险()的估计系数为-5.799,且在10%水平上显著。该结果表明客户盈余质量较差时,报告差异化的关键审计事项能够降低审计风险。

2.审计收费的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审计服务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以审计收费的形式取得报酬,若审计师的策略决策能够在不增加甚至降低责任风险的基础上,提高审计师获取的报酬水平,则这种策略就是真正理性的。因此,本文以次年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设置交互项×作为解释变量代入基准模型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的回归系数为1.422,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审计师策略决策有助于提高审计收费,是真正理性的决策行为。

七、结论与启示

基于新审计报告实施的情况和结果,本文选取2016年A+H股上市公司以及2017—2019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师编制审计报告过程中,如何根据审计实施阶段已经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对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差异度进行决策,即对审计过程质量展示策略进行决策以及事务所规模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审计师实施阶段已经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会影响审计师在审计报告编制过程中对审计过程质量展示的策略,即会影响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差异度。具体地说,此时如果实施阶段已经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较好,审计师在审计报告编制过程中会倾向于报告差异度较低的关键审计事项;反之,此时如果实施阶段已经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较差,审计师在审计报告编制过程中会倾向于报告差异度较高的关键审计事项。这种策略选择在规模较小的事务所中更加显著。通过替换变量回归、增加事务所固定效应、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衡量方式、工具变量对反向因果的检验等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编制审计报告中的这种策略选择,可以显著降低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收费,具有充分的理性。

研究结论表明,会计师事务所特别是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根据新的审计报告准则编制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段时,应当在严格遵守审计准则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审计实施过程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正确决策报告关键审计事项的差异度:当审计实施过程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较高,能够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时,可以选择常见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行常规性报告,不必花费更多审计成本,精心选择和细致描述关键审计事项;当审计实施过程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较差,难以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时,则应当拿出更多的精力,精心选择最能体现客户会计处理特点和审计师勤勉尽职情况的关键审计事项,进行尽可能翔实的报告,以进一步控制审计风险,确保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低水平。只有这样,审计师才能减少财务重述,保证审计质量;才能凭借较低的审计成本和较高的审计质量赢得客户;才能以较高的审计质量和声誉获得更高的审计收费,提高市场竞争力。

研究结论也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关键审计事项报告雷同并不是审计师肆意而为的弊端,而是审计师基于审计实施过程获得的审计结果质量做出的,能够降低财务重述,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利益,并能提高审计收费,有利于事务所发展的理性行为。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在对审计师的关键审计事项报告行为进行监管时,不能简单地以其差异度大小作为质量评价标准,应当结合审计结果质量高低以及对财务重述等的影响,全面、合理地进行评价和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监管质量,促使审计师报告关键审计事项行为更加合理,最终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研究结论还表明,审计报告使用者要正确理解、有效利用审计师报告的不同差异度的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必须将其与审计结果质量联系起来进行认识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投资决策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师审计报告事务所
2021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百家排名信息(2022年9月16日)
证监会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影响
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现状研究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空中飞人”审计师
“空中飞人”审计师
探究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