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干预对湿热内结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2-06-07 14:23李蔼静黄清华邱腾宇朱春丽林东雄
全科护理 2022年16期
关键词:乙型耳穴病毒性

李蔼静,黄清华,邱腾宇,朱春丽,林东雄

中医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因归为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病人多表现为胸满痞闷、胸部胀痛,且舌淡、苔薄、脉弦[1-2]。中医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分为湿热内结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型,其中湿热内结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最为常见,症状表现有右胁胀痛、脘腹满闷等,病人生活质量普遍较差[3-4]。中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强调辨证施治,针对湿热内结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提出了清热化湿疗法,而当前文献多集中于对湿热内结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中医药治疗,而缺乏对外治法的研究,难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或参考[5-6]。本研究在湿热内结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应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干预,探究其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佛山市中医院肝病科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湿热内结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湿热蕴结证型中医诊断标准;年龄≥18岁;首次接受中医外治法,且无禁忌证;可正常交流、沟通;已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研究内容,且病人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肝疾病;合并有恶性肿瘤或脏器功能异常;中医治疗不耐受;穴位处皮肤破损或有皮肤疾病;近1个月曾接受干扰素或免疫治疗;因病情恶化或死亡退出研究。按基础资料有匹配性原则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6.34±3.29)岁;病程(4.16±1.24)年;干预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为(137.49±32.10)U/L;干预前总胆红素(TBIL)为(36.95±5.13)μ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124.32±12.02)U/L。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6.70±3.18)岁;病程(4.33±1.17)年;干预前ALT(137.90±32.01)U/L;干预前TBIL(37.03±5.02)μmol/L;干预前AST为(125.00±11.98)U/L。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ALT、TBIL、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①指导病人定时口服护肝药及中药汤剂;②饮食管理。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忌辛辣油腻,推荐食谱有鲫鱼丝瓜汤、赤小豆糊等;③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手册实施宣教,介绍疾病知识、治疗方案,说明常见症状及干预对策,明确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干预”,具体如下:

1.2.1 穴位贴敷 ①制作药贴。本研究穴位贴敷选用本院制剂天灸方,成分包括甘遂、白芥子、麻黄、细辛等,取本方10 g加适量生姜汁、蜜糖调配成膏状,以备用;取一定量的备用膏状药物、规格为2 cm×2 cm的本院制剂李广海跌打膏贴1块,将药膏均匀摊抹在纱布上制成直径为1 cm、厚度为1~2 mm的薄贴,以备用。②取穴贴敷。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双侧期门、章门、天枢、足三里、太冲以及中脘为贴敷穴位,护理人员经探棒探取上述2穴位并标记,采用医用乙醇对上述穴位处皮肤进行擦拭,以清洁、脱脂,1~2 min后将药贴贴敷于穴位皮肤上并轻压,每次贴敷15~20 min,每天更换1次药贴;贴敷期间,如病人存在皮肤瘙痒、红热,或其他不适症状,则应立即清洗皮肤或采取其他处置措施[7-9]。

1.2.2 耳穴干预 ①探查耳穴。本研究确定干预耳穴包括听宫、听会、耳门、翳风,护理人员借助探针探取上述耳穴位置,并进行标记。②耳穴干预。采用75%乙醇溶液擦拭上述耳穴处皮肤,稍等1~2 min后,取大小为0.5 cm×0.5 cm的本院制剂李广海跌打膏贴,使用镊子夹取王不留行籽放置胶布中心位置,对准上述耳穴进行粘贴,而后以指腹对穴位处实施点揉式按压,以促使按压局部产生酸胀感,每次每穴位按压10下,每天按压3次,两耳交替执行,间隔3 d更换耳贴,疗程间隔3 d,连续干预4个疗程。耳穴干预前,应询问病人是否对医用胶布过敏,并根据病人感受反馈调节,合理控制耳穴按压力度[10]。

1.3 评价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干预1个月后,根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症状与体征分级量化评分标准统计证候积分,包括胁肋疼痛、身目黄染、脘闷腹胀、食欲不振等12个症状,每项对应“无”“轻度”“中度”“重度”4级,对应分值范围0~3分,统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并按公式“证候积分=(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进行计算,如证候积分减少≥70%则为显效,减少≥30%则为有效,小于30%则为无效,统计有效、显效病人例数,计算有效率[11-13]。②肝功能指标。干预1个月后,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肝功能指标,监测指标有ALT、TBIL、AST,统计、计算干预前后指标下降数值,并实施比较,下降幅度越大,则治疗效果越好[14-15]。

表1 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表2 两组病人肝功能指标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定性资料比较采取χ2检验,定量资料比较采取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且病情易反复,其他文献显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肝硬化、肝癌发生的主因[16-17]。临床暂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特效方案,加之西药治疗毒副作用大,中医药疗法逐渐得到重视。相关研究指出,中药辨证联合中医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躯体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18-19]。

3.1 天灸方穴位贴敷能有效缓解躯体症状 本研究在湿热内结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应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干预,穴位贴敷是以药物经络学、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外治法,通过在中药穴位贴敷有效药物,经皮肤黏膜吸收、经络传导,能确保药物实现对相关穴位的作用[20];研究选择天灸方实施贴敷,其中甘遂消肿散结作用,白芥子能缓解胸胁胀痛,麻黄有利水消肿作用,采用天灸方实施贴敷能有效缓解胁肋疼痛、脘闷腹胀症状,可改善食欲。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组病人有效率为78.00%,而天灸方穴位贴敷组病人有效率达到了96.00%,提示天灸方穴位贴敷能有效缓解湿热内结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躯体症状。

3.2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干预可促进肝功能恢复 本研究选择期门、章门、天枢、足三里、太冲以及中脘等穴位实施贴敷,其中期门穴主治胁肋胀痛、饥不欲食,章门穴有疏肝健脾、清利湿热功用,天枢穴有清利湿热、理气止痛功用,对上述穴位实施贴敷,通过经络作用能调节脏腑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解毒功能,经清利湿热、疏肝健脾,促进肝功能恢复[21];研究结果显示,穴位贴敷干预后病人ALT为(50.34±12.48)U/L低于对照组,提示肝功能损害小,肯定了干预有效性。研究选择湿热内结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听宫、听会、耳门、翳风等耳穴,借助王不留行籽对上述耳穴实施按压,能实现对对应脏器功能的调节,清降寒浊,活血化瘀通脉,有促进肝功能恢复效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耳穴干预后病人TBIL为(15.09±5.24)μmol/L、AST为(58.43±10.37)U/L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肝功能有所恢复,肯定了耳穴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干预在湿热内结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的应用,能缓解躯体症状,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乙型耳穴病毒性
猪乙型脑炎概述及其防治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
治病毒性感冒
临床护理路径在2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