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治疗时间对预防老年糖尿病病人下肢DVT的效果及其对下肢血流速度的影响

2022-06-07 14:23莉,郑鑫,袁
全科护理 2022年16期
关键词:气压血流下肢

郝 莉,郑 鑫,袁 媛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利用障碍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一般来说,老年人群对健康饮食行为的管理意识较差,其血液黏稠度较高,且缺乏运动,易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加之DM病人体质降低,活动量减少,需长期卧床休息,引起血液流动速度缓慢,易导致血栓的形成[1-2]。临床上,常应用气压治疗仪干预以预防病人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为了确保病人气压治疗的安全性,治疗时间多为0.5 h,可改善其下肢股静脉血流水平,但下肢DVT的预防效果不理想[3]。唐晓梅等[4]表明,气压治疗1 h、气压治疗2 h较气压治疗0.5 h均可降低老年病人下肢DVT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但气压时间治疗过长可能致使压力性损伤风险升高,增加病人痛苦。本研究选用老年DM病人探索不同气压治疗时间对预防下肢DVT的效果及其对下肢血流速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的115例老年DM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气压治疗时间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57例,男29例,女28例;年龄62~83(73.00±5.36)岁;体重51~75(63.82±8.27)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1例,高中及以上26例。干预组58例,男28例,女30例;年龄64~81(72.00±5.41)岁;体重49~78(64.15±8.23)kg;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及以上28例。两组老年DM病人在体重、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差异,组间可比(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 符合《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3年版)[5]中DM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有口渴、尿量增加、体重减轻等症状;②空腹血糖不低于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不低于11.1 mmol/L;③年龄62~83岁;④病人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1.4 排除标准 ①下肢静脉曲张;②糖尿病足;③既往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④精神障碍等。

1.5 方法 两组病人均行DM相关知识宣传、饮食指导等干预,均给予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

1.5.1 常规组 给予气压治疗0.5 h。应用QL/IPC-AI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嘱病人取平卧体位,将压力护套安装在病人下肢,将治疗仪开关打开,Judy等[6]研究指出,实施70 mmHg(1 mmHg=0.133 kPa)气压治疗对下肢DVT具有良好预防效果,故设定70 mmHg压力,设定治疗时间为0.5 h,启动仪器,每天3次。

1.5.2 干预组 给予气压治疗1 h。除治疗时间外,所用仪器、设定压力及操作步骤等均与常规组相同,设定治疗时间为1 h,每天3次。两组病人均持续干预2周。

1.6 观察指标 ①下肢DVT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人下肢DVT发生情况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统计下肢DVT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其中符合欧洲压疮咨询委员会(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NPUAP)、美国压力性损伤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Injury Advisory Panel, NPIAP)和泛太平洋地区压力性损伤联盟(Pan Pacific Pressure Injury Alliance)联合制定的《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诊断标准[7],即为压力性损伤。②下肢血流速度: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2周末下肢血流速度。嘱病人取仰卧位,将腘窝部暴露,应用M3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下肢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③凝血功能: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2周末凝血功能。抽取病人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3 500 r/min离心13 min,取上层血清,采用雷杜RAC-03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D-Dimer,DD)、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表1 两组老年DM病人下肢DVT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单位:cm/s

2 结果

3 讨论

3.1 气压治疗时间对老年DM病人下肢DVT及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的影响 DM早期病人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当血糖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临床上可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典型症状,伴有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8]。因长期DM,病人机体内血液黏稠度异常升高,其血液中的葡萄糖会对血管内皮产生氧化作用,引起局部组织破坏,促使血栓形成,若不及时干预,随着疾病进展,一旦栓子脱落,可能出现肺动脉栓塞,威胁病人生命[9-11]。气压治疗0.5 h,应用气囊通过仿生学原理,对肢体进行反复性加压、减压,可促进静脉血液循环,虽然在气压治疗时间上相对较短,对肢体压力性损伤较低,但对肢体的持续作用时间较短,可能影响下肢DVT的预防效果[12-13]。气压治疗1 h应用充气气囊,通过程序控制形式,对肢体进行环形按压,促使压力梯度的形成,适当延长气压治疗时间,虽然可能引起压力性损伤,但利用所形成的充气、膨胀以及放气的过程,对淤积的淋巴液与静脉血进行有效推动,且压缩方式可全方位按摩其下肢,促使纤维蛋白活性增强,从而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降低下肢DVT的形成[14-15]。结果显示干预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高于常规组但无差异;干预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表明两组干预方式均有较高安全性,且气压治疗1 h可降低老年DM病人下肢DVT发生。

3.2 气压治疗时间对老年DM病人下肢血流速度的影响 研究显示两组病人干预2周末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较干预前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表明气压治疗1 h可调节老年DM病人下肢血流速度。气压治疗0.5 h应用360°圆周压力,可对静脉瓣的血液淤积进行清除,降低静脉瓣受损程度,促使血液流速相对稳定在较高水平,对下肢血流速度有一定调节效果[16]。但气压治疗时间设定为1 h,则通过间歇性加压的作用方式,对纤维吸收进程具有推动作用,促进前列环素合成,对于血液自其他部位向心脏、自浅静脉至深静脉的流速具有促进作用,提高机体血液循环速度;且适当延长气压治疗时间,可延长血管壁承受压力时间,增强小腿肌肉泵的作用,减轻下肢静脉血液淤积情况,降低下肢血液堆积,改善下肢血流速度[17]。

3.3 气压治疗时间对老年DM病人凝血功能的影响 DM病人由于血糖、血脂等多种代谢紊乱,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释放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增加,促使血小板黏附,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黏滞度增加,导致凝血功能异常[18]。气压治疗0.5 h通过压缩气泵的节律性膨胀以及收缩,可提高下肢血液循环,抑制凝血因子的聚集与黏附,但由于气压治疗时间不长,导致对下肢血流速度的改善效果有限,从而致使对凝血功能的调节效果不明显[19]。而气压治疗1 h利用波动气流大面积按摩以及挤压下肢,通过该按摩及挤压产生的刺激力,将刺激力深入血管、淋巴管以及深部肌肉,利于血液以及淋巴回流的恢复;且应用间歇性加压,促使纤维蛋白溶解速率得以提升,对促凝物质的异常激活具有拮抗作用,通过自远心端至近心端充气,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轻肢体水肿,利于下肢动脉灌注,促进淤血静脉排空,避免凝血因子聚集,从而调控机体高凝状态,调节凝血相关指标,改善凝血功能[20]。结果发现两组病人干预2周末DD水平较干预前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APTT、PT、TT水平较干预前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常规组,表明气压治疗1 h可改善老年DM病人凝血功能。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常规气压治疗的基础上,选用预防效果较为理想的压力值即70 mmHg,虽然气压治疗可促进静脉血液循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血管壁承受压力的时间亦延长,血流速度进一步加快,大大降低下肢DVT风险,但并非气压治疗时间越长对病人临床预后越好。王莹等[21]研究结果证实,气压治疗时间延长可增加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故将气压治疗时间控制为1 h最佳,既可降低下肢DVT发生,调节凝血功能,改善下肢血流速度,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疗效优于气压治疗0.5 h。

猜你喜欢
气压血流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看不见的气压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