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22-06-08 13:30朱朝君
小学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动手教学活动科学

朱朝君

科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学科,优质的科学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科学课程进行了不断调整与改善,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调查证明,部分科学教师并没有树立起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尤其在农村小学,因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种种因素的制约,未能很好地将科学实验活动落到实处,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对当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原则、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教师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

在以往的科学教学中,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较大,而实践课程的开展却少之又少,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动手操作培养意识不强。一般情况下,为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会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常用的教学手段为灌输式教学法,这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另外,部分教师认为开展实践课程只会浪费时间,因此就会缩短或者省去实验操作的时间和环节,直接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现象、结果等理论知识,让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以利于将知识内化,却影响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学生机械模仿,缺乏灵活性

部分教师会在实际教学中开展实验活动,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从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锻炼和培养,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小学科学教材中包含着一些实验内容,很多教师通常会以教材为唯一依据开展教学活动,没有进行相应的拓展,使得学生无法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大大减少。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以模仿式教学方法为主,其主要教学形式为“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在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中,难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创造能力。

(三)分层指导不够,缺乏有效性

在实践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之间无论是在学习能力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其学习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统一的教学形式和标准开展教学活动,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导致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如一些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还有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不能充分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因此,教师应积极运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指导,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要点引导不细,缺乏规范性

在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时,需要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地得到锻炼。但是,在传统的实验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规范指导不足,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些使用仪器的方法,要求学生注重对实验器材的保护,并以示范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实验操作流程,对学生操作规范的指导却少之又少。而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强,因此很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行为,影响学习效果。

(五)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兴趣

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课堂上讲实验、画实验、背实验的现象客观存在,更注重学生对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背诵记忆及书写巩固。

学生由于长期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进行学习,通常认为学好理论知识就可以了,不愿动脑,不想动手。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学习,缺乏自主探索的意识,泯灭了学习兴趣,失去了学习内驱力。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遵循实践性原则,注重生活化元素的融入,积极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感受知识的内涵,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如在学习“蚕”这一单元时,引导学生动手养蚕,融采摘、饲养、观察、记录、研讨于一体,丰富生活感知,加强生活体验,可以大大提升学习效果。

(二)开放性原则

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在保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入社会以及大自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以及創造性思维。另外,教师还需对知识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新的事物进行探索,使之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汲取新知识,开阔视野。

(三)趣味性原则

小学科学知识趣味性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创建趣味性教学课堂,然后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吸引学生注意力,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及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动态性原则

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科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如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示范,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实验操作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动手操作活动,提升实践效果。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是授业解惑者,对学生具有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其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因此,促进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理念,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首要环节。首先,教师应积极研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面掌握科学知识的特点,认识到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优势及作用,积极在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

其次,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与升级。同时要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保留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手段,并积极融入先进的技术与理念,保证教学活动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学校应发挥宣传和培养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教育和培训,加强教师动手操作意识的培养,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为先进化小学科学课的建立提供坚实的师资力量。

(二)落实课前准备,优化实验流程

备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要想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就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从而为后期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在开展“倾听声音”这一实验活动时,教师不仅需提前准备好实验工具,还需设置好实验教学流程,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开展实验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提前为学生分好学习小组,提醒学生在开展实验活动之前,检查小组内的人员到齐情况以及实验材料准备情况,为开展实验探索活动进行充分的准备。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动手兴趣

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开展动手操作活动符合学生的发展特征。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同时能够深入探索情境当中,就需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促使其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情境教学法是新时代教学改革下的产物,具有增强学习体验感、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教师可以将该项教学法融入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科学教育的育人价值。

例如,在教学“哪只蜡烛先灭?”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高的蜡烛先灭;矮的蜡烛先灭;两只蜡烛同时灭”等等,创建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猜测的结果也会有差异,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会非常想要知道答案。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学生也会积极配合,自主地进行操作及观察,无论是操作过程还是实验结果,都会大大加深学生的记忆,能够很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加强点拨指导,促进探讨思考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面对解决问题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教师需加强指导,帮助其顺利开展实践活动。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同,在动手操作中,无论是速度还是效果,都会具有很大的差异。这时教师需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认真观察,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其顺利完成实践操作,提升其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向学生讲明操作要点,讲解实验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其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适当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动手操作,并为学生进行学习指明正确方向,明确学习目标。例如,在教学“船的历史”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关于船,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研究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另外,教师还应注重点拨的适当、适时、适度,尊重學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获得更多的启发。

(五)强化动手规范,保证操作实效

据调查研究,多数小学生对动手操作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由于自身的自控力较差,很容易在实践活动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影响动手操作效果。例如,在使用温度计时,有的学生将温度计放入口中;加热试管时,倾斜的试管口对着学生的面部;在使用电池时,长时间短路导致电池发热发烫……这些不规范的操作,不仅影响了学习效果,还威胁到人身安全。鉴于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并且要向学生明确动手操作要求以及规范,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引导学生正确地开展实践活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培养学生的严格实验精神,保证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六)打破常规限制,鼓励创造创新

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应结合新时代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活动,创建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与探索,发现科学知识的奥妙。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课余作业,让学生回到家中自己创造一个生活小实验,然后到课堂上进行讲解,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地对生活进行探索,打破常规课堂的限制,培养学生的创新操作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小学科学课程内容进行实验拓展。例如,“种子的发芽”“观察月相”等周期性较长的探究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实验任务。教师要注重课外拓展与延伸,如设计一些家庭探究性作业,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外完成实验观察或操作,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动手教学活动科学
我也来动手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点击科学
动手画一画
科学大爆炸
动手演示找错因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