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赋能传递一线好声音

2022-06-08 16:06苏凯芳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

苏凯芳

摘要: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业态正在转型升级。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近些年,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重大改革与发展,主流媒体通过深入挖掘,创新方式,致力于在医疗宣传报道中讲好故事,传递好声音,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良好的宣传,不但可以体现医院品牌整体形象,还可以彰显医生综合素质以及医疗水平。本文通过介绍主流媒体在医院宣传报道中运用新媒体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塑造好形象的典型案例,分析新媒体在医院宣传报道中的特点和效果,打破限制,通过信息统筹打造相关专题,增加了新闻的厚度,用真实的记录,宣传医学科知识,弘扬社会正能量,逐步建立起群众支持、信任的宣传平台。

关键词:医疗一线;新媒体;讲好故事

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近些年,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迎来了重大改革与发展,良好的宣传不但可以体现医院品牌整体形象,还可以彰显医生综合素质以及医疗水平。本文介绍主流媒体如何深入挖掘,创新方式,在医疗宣传报道中讲好故事,传递好声音,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深耕一线,抓取动人细节

作为泉州的主流媒体,泉州晚报按照党中央“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要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道路。在融合转型进程中,泉州晚报社已构筑起包括泉州通APP等“两微一端多平台”的融媒体矩阵,截至目前粉丝数已超1200万。

在通信技术不断日益更新的当下,人人都是自媒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医务人员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随手拍摄的短视频都能够成为传播抗疫一线好声音的重要素材。因此,作为新闻记者,图片和短视频的搜集至关重要,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取有价值的线索,不仅体现媒体人的眼界和专业性,也反映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在题材选择上,作为医疗一线的记者,要主动与医院进行对接,与抗疫一线人员进行连线,并在不影响一线人员工作的情况下,特许进入他们的工作微信群,打破空间限制,第一时间获取有用信息。2021年9月15日,在支援泉州市泉港区的核酸采样队伍中,有一核酸采样小组因现场仍有大量的人员需要采样急需支援,便在群里询问是否有人可以支援,结果一呼百应。200多人的微信群,瞬间被“我可以”“我们可以”刷屏。在感动于此画面的同时,记者快速进行录屏,并将视频提供给同事进行编辑。在音乐、文字的有机搭配下,将医护人员奋勇争先、奔赴一线的英勇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2021年福建疫情期间,泉州朋友圈里刷频的视频中不仅有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趁着夜色走村入户的样子;结束一天工作后,采样队员穿着防护服开心舞动的样子;还有用泡面当蛋糕、棉签当蜡烛,苦中作乐,开心过生日的样子等。通过网络密集转发,让正能量在媒体中得到弘扬。

2021年9月16日,泉州通APP推出“抗疫日记”栏目,该栏目共收录了80多篇抗疫一线人员写下的抗疫日记,以第一视角全方位展示抗疫一线点滴,全方位展示医护人员抗击疫情过程中的拼搏与奉献精神。此做法有别于传统媒体报道频次和篇幅的局限,依托新媒体打破限制,通过信息统筹打造相关专题,增加了新闻的厚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坚持内容为王,要求媒体工作者练好“内功”,要切实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在新媒体转型升级中,也应如此。

真实记录,弘扬社会正能量

医疗新闻的服务对象是人,因此在报道中要以人为本,呈现有温度、有人性、有态度的医疗新闻。在医院中,平凡的人总会做不平凡的事。不同于新媒体,纸媒互动性和实效性的局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宣传效果的表达,融媒体传播手段可以全方位、多渠道地让作品最大范围直抵受众。而医疗新闻的服务对象是人,因此在报道中要以人为本,呈现有温度、有人性、有态度的医疗新闻作品。在医院中,平凡的人总会做出不平凡的事,运用融媒体传播手段可以展现出他们最朴实、最真挚的一面。

2021年11月1日,年仅7岁的涛涛因车祸不治身亡,其母亲做了一个决定就是捐献出涛涛器官。接到线索的记者,凌晨5点赶赴医院,用视频记录下了涛涛的母亲陪同涛涛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的画面。“妈妈永远都亲不够你,妈妈爱你,崽,你是妈妈的小英雄·”涛涛的母亲在与儿子做最后的告别时的话语,让人动容。对该报道,泉州晚报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各平台联动,形成强大的立体宣传声势和效应,涛涛的故事很快被各平台刷屏。11月3日,人民日报以《涛涛小天使,谢谢你!》为题,推送了涛涛的故事。当看到涛涛母亲在镜头前说道:“如果有那么一天,就让儿子去救别人吧。”有网友留言道:“孩子真是伟大,妈妈也是个伟大的妈妈,由衷敬佩。”

涛涛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也影响了很多人对于器官捐献的看法。一周后,同样因车祸过世的一7岁男童也捐献了自己的器官。在媒体宣传的作用下,泉州已经成为福建省登记器官捐献人数最多的城市。作为一个有大爱的城市,在媒体融合下,越来越多的正能量故事被广泛地传播,潜移默化改变了人们固有观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助推良好的社会风气。

创新方法,为宣传量身定制

新媒体直播和短视频报道是顺应时代需求与发展要求的新媒体传播形式。作为主流媒体,必须坚持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为此,记者积极尝试,利用本报社旗下新媒体平台泉州通APP、泉州网等媒体,通过新媒体直播、短视频报道与医院宣传工作相结合,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受众多的特点,全面打开宣传辐射领域。

2019年中秋,记者首次尝试将“视频直播+音频录制+传统纸媒”相结合的方式,为晋江市医院策划了“中秋朗读会”的活动。该活动包含三个主题,分别是“中秋朗读”及该院“职工书屋”揭牌以及与本报社“晋医之声”开播启动。为了让岗位上的医护人员感受节日的氛围,本报社全程进行直播。视频观看人数达到4萬余人次。该类型的策划活动也是该院的首次尝试,极大丰富了医院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参与度。为今后该院打造人文医院,创建晋江市医院版的“朗读者”奠定了基础。

当下媒体宣传环境中,新媒体直播能更好地满足新闻传播真实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的原则,打破时空限制,打破传统的采编制作流程,实现实时传播发送。

以2020年6月21日,泉州市老年病医院直播探访活动为例。对此项目的报道,记者通过前期经过充分的沟通和策划,提前安排好参与探访介绍各个科室,以及探访具体路线等。实现了沉浸式探访的效果。其中,各个科室的负责人对于本科室的介绍,让市民对院区及科室均有更全面的了解。当天的视频直播通过泉州通APP及泉州网进行在线直播,观看人次超过5万。这是以往传统的报道形式所不能比拟的。

聚合联动,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在医疗宣传中,传统的宣传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下的宣传需求,需要精心策划,善借外力,结合医院方面需求,找准借助重大活动推进医院宣传工作的出发点,运用恰如其分的宣传方式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

2018年,在泉州市启动全市公立医院暖心服务三年行动,作为医疗领域的记者积极在各公立医院寻找相关的题材,并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2019年4月,记者联合泉州市中华职教社、泉州市第一医院以及泉州多所高校共同打造了名为“同心文艺暖心行动”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创了泉州在医疗领域开展艺术志愿服务的先河。在每周的专场演奏会中,有志愿者们在医院门诊进行钢琴、古筝、小提琴等演奏,让悦动的音符温暖就诊的患者。活动启动后,记者通过持续不断地追踪与报道,吸引了该院职工、高校学子、退休人员等上百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甚至连浙江的音乐义工都远赴泉州来演奏。此外,一爱心组织更是为该院捐赠了一台三角钢琴,助力该志愿服务的开展。该活动在温暖就诊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该院的文化氛围,成为了该院践行泉州市公立医院“暖心服务三年行动”的创新举措,受到了各级部门肯定的同时,也彰显了泉州城市的文明。

当下,新闻传播越发注重交互与共享。在该活动的宣传报道中,不再是单一的传播形式,而是转变为集传统纸媒、新媒体、视频直播等多媒体平台的聚合联动。不仅如此,医院方面也同步实现了实时联动,医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相关信息,实现了整个报道的完整性、多样性的提升。

脚踏实地,让健康科普接地气

和其它行业新闻不同,医疗新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记者来说,可谓是“隔行如隔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病情病因的介绍、医疗操作的表述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谬之千里”的错误,误导受众,造成难以估量的社会影响。

作为医疗领域的记者,充分利用好本报社的新媒体平台,宣传群众关心重视的健康热点问题,可根据卫生节日和时令气候变化进行医学科普知识宣传,逐步建立群众支持、信任的宣传平台。为此,泉州通APP制作了以“名医来了”为主题的科普短视频栏目。该栏目集结了泉州多家公立医院的多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名医进行科普介绍,倍受院方和百姓的喜爱。

2020年,新媒體平台与晋江市医院合作推出的“寻医爱国楼之声”,与泉州市第一医院推出的“泉医小灵通”—亚专科科普栏目。通过录制声音,以问答方式或是医生介绍方式完成科普。后期制作中,记者通过编辑分期推出。在两个科普栏目中,相关的音频均上传至“天猫精灵”及“喜马拉雅”FM平台,总收听人次达30余万。其中,晋江市医院更是利用医院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推送,收听目标人群明确,科普效果实现了最大化。当前,如何加强医学科普和健康教育与新闻媒体配合技巧也成为了医学工作者以及媒体人面临思考的新课题。医生有的忙于日常的工作,无暇面对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和直播视频的镜头等,充分考虑各种原因,因此,记者协调报社新媒体推出了上述的科普音频栏目。

与此同时,在记者的建议下,多位医生也开始了直播和短视频科普的实践,先后开通视频号及抖音号,依托扎实的学术功底、结合临床实际,或风趣幽默的讲述,或闽南语接地气方式进行科普,均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并逐渐打造成泉州本土的科普阵地,提高当地媒体公信力的同时,收获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参考文献:

[1]罗俊涵,融媒体时代报纸新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报业.2021(21):110-111.

[2]胡文峰,浅析媒体融合与增强报纸新闻报道影响的几点思考[J],采写编,2021(01):120-121.

[3]陆金芸,融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报业.2021(21):66—67.

[4]徐生,融媒体时代强化新闻深度报道的路径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24):74-75.

[5]齐薇,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遇到的瓶颈及解决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2021(21):70-72.

(作者单位:泉州晚报社)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