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舞蹈艺术特性与心理特征的关系探寻

2022-06-08 16:05李娜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

李娜

摘要:儿童舞蹈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儿童内心世界的直观呈现,因此,儿童舞蹈与成人舞蹈不同,有着属于其自身的独特艺术特性。它不仅贴近儿童的生活,而且处处闪耀着儿童的心理特性,散发着充满真、善、美的童心体验和审美追求,从而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一种追求美感的共鸣。凡是赏心悦目、动人心弦的艺术作品,无不透露着童趣性和魔幻的特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因而,在编排儿童舞蹈以及传授给儿童的过程中,都应该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牢牢把握住儿童舞蹈艺术特性与心理特征的关系,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进而有效激发儿童的舞蹈兴趣,推动儿童舞蹈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舞蹈;艺术特性;心理特征

在进行儿童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因为儿童与成人具有一定生理差异,所以会出现动作力量差异;同时,儿童与成人心理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儿童舞蹈与成人舞蹈的艺术特性出现差异。通过对儿童心理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儿童舞蹈艺术特性与心理特征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儿童舞蹈应该具有童趣性

童趣性即儿童的兴趣、情趣。它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培养儿童观察力、审美能力,启迪儿童参与愿望的重要因素。所谓兴趣是指探究或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的,在儿童艺术舞蹈活动中应注意选材的童趣性,其次应讲究舞蹈语汇的童趣性。

童心是儿童的一个心理特征,因此,想要将儿童舞蹈艺术与心理特征进行有效融合,就需要再编排儿童舞蹈的时候体现出儿童舞蹈的童趣性。在舞蹈中将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出来,进而使儿童舞蹈作品具有一定的童心以及童趣。

基于此,在创作儿童舞蹈时候,应该将童心作为创作的出发点,而创作的最终归宿应该为童趣。简而言之,儿童舞蹈作品应该重视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内容,找到创作的切入点,并在舞蹈中融入生活元素,进而使所创作舞蹈作品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

编舞者在实际创作中应该对生活积累进行深入挖掘,顺应内心感想,牢牢把握住“童趣”这一特点,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以儿童的眼睛去观看世界,从容对儿童舞蹈作品进行反复推敲和提炼,使创作出现的儿童舞蹈作品更加活灵活现,使儿童能够在舞蹈中发现“童趣”,进而有效激发出“舞趣”。

例如,《京韵花翎》这一儿童舞蹈作品,编舞者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国粹艺术京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提取了旦角中刀马旦的戏曲表演技巧,并融入了现代时尚舞蹈元素,同时在服装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使儿童的表演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正是因为编舞者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将其融入到舞蹈艺术特性中,进而激活了儿童的表演欲望[1]。

二、儿童舞蹈应该具有游乐性

所谓游乐性,就是将儿童舞蹈艺术特性与儿童喜爱的游戏进行有机融合,不仅能偶顺应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够彰显儿童舞蹈艺术的魅力。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点。其一,二者都具有自娱自乐的特点,都是将儿童的兴趣以及愿望作为创作出发点,使儿童自愿主动的参与到其中;不管是儿童舞蹈还是游戏,儿童都能够在其中将自己的能力以及愿望表现出来,使儿童能够在其中找到力量与自信,进而使儿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简而言之,二者都能够使儿童获得情感体验。其二,二者都具有假想、虚构的特点,不管是儿童舞蹈还是游戏,二者都不是儿童生活的翻版,都是利用想象将儿童生活的表现以一个全新的想象呈现出来,进而使儿童能够在其中释放自我,感悟生活。

儿童舞蹈动作形态的趣味性。儿童日常生活中常伴有大量下意识动作,如耸肩、眨眼、晃头、蹭痒、撒娇时的摇肩摆臂、跑跳起步时欲攀扶它物的姿态等。这些动作瞬间即逝,但绝具儿童特色。

如舞蹈《蓝天的约会》每个儿童驾驶一辆道具小汽车形象,再现了生活中马路上汽车尾气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伤害;小汽车的道具形象非常生动直观,迎合孩子们的喜好,更加具有操作性和游乐性。儿童在这组动作中不但体会了模仿司机开车的形态的乐趣,更在模仿中注進了他们自己的欢乐之情,所以不难发现儿童舞蹈动作形态的趣味性也是调动儿童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儿童舞蹈也可以说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高形式,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对题材进行充分考虑,应该选择儿童所熟悉和喜爱的,并且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题材。总而言之,应该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通过游乐性调动儿童的参与性以及主动性[2]。

三、儿童舞蹈应该具有童幻性

所谓童幻性,就是将儿童的联想以及唤醒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在创作儿童舞蹈作品的时候,应该将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作为创作依托。

首先,儿童舞蹈的选材应该具有童幻性,也就需要编舞者能够深入儿童的情感世界中,以儿童的思维方式对舞蹈进行编排,使舞蹈主题将儿童的内心世界反映出来。其次,儿童舞蹈的构思应该具有童幻性,也就是编舞者应该对舞蹈的形式进行充分考虑,从丰富多彩舞蹈形式中选取最适合儿童的形式。最后,儿童舞蹈的服装道具也应该具有童幻性,儿童舞蹈的服装和道具不仅能够增强儿童舞蹈表现力,同时也能够使儿童舞蹈内容更加直观,是创造舞蹈艺术效果的最佳方式,因此,为了能够将儿童舞蹈更好的呈现出来,就需要重视服装和道具的创作。

例如,《西瓜娃娃》这一儿童舞蹈作品,无论是从题材还是服装道具方面,都具有十足的童幻性。首先,题材充满想象,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其次,构思奇妙,儿童一身绿衣服代表西瓜,将衣服往下一翻会露出红色带黑点的小肚兜,这时就代表西瓜熟了;最后服装道具简单形象。通过以上创作,不但将儿童的求新、求异心理特征表现出来,同时也将儿童舞蹈艺术特性充分体现出来[3]。

结束语:

关于儿童舞蹈艺术特性与心理特征的关系,根据对舞蹈艺术特性以及儿童心理特征的研究和分析得到,想要有效激发儿童的舞蹈兴趣,促使儿童舞蹈作品能够融入到儿童的心灵深入,就必须将儿童舞蹈的童趣性、游乐性以及童幻性进行有效融合,进而推动儿童舞蹈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晓妍.浅谈儿童舞蹈与儿童个性发展[J].北方音乐,2019,39(22):227-228.

[2] 岳柏阳.儿童舞蹈创编的问题及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75.

[3] 纪郁璿.儿童舞蹈的特征及其创编方式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07):112-113.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
简析教师心理特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从心理特征入手优化中职计算机教学
高职助产专业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策略探究
基于小学生心理特征的体育教学方法发展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基于学生心理的数学概念教学探析
例谈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特征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