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训提质 破解人员素质瓶颈

2022-06-08 07:39孙志岩周欢
劳动保护 2022年5期
关键词:危化品危险源工伤

文/孙志岩 周欢

实习编辑 李楠楠

危险化学品固有的危险特性决定了高危行业的独特属性。2020 年12 月18 日,在人社部、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中明确提出了要瞄住盯紧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高发的危险化学品等工伤预防重点行业,从提高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入手开展工作。

2021 年12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发文,部署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人社部函〔2021〕168 号,以下简称“培训工程”),计划通过3 年时间,对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等重点对象(以下简称“三类人员”)开展培训和考试,以补齐危化品行业重点人员安全技能不足的短板,提升从业人员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人员素质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员工素质不高,对工艺过程风险识别不到位,在突发险情时应急处置不力,都很容易贻误最佳处置时机,导致事故后果的扩大。尤其在一些中小企业,员工仅有小学、初中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现,甚至连主要负责人的学历水平也不能得到保障。员工素质低下往往造成事故的发生。如2019 年宁波锐奇日用品有限公司“9·29”重大火灾事故,在火情发生初期,员工毫无消防救援技能,导致火势逐步蔓延扩大,造成19 人死亡。2018 年四川宜宾恒达化工科技公司“7·12”重大爆燃事故也暴露出从业人员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问题。

鲁西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利用自己建设的实训基地开展员工培训工作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化工产业的异地转移工作,将危化品企业由东部地区转移到西部地区,而从业人员招聘问题只能在西部地区就地解决,高素质、高技能人员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危化品行业的高风险性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不满足要求形成的冲突,已经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制约着我国危化品行业高质量安全发展,严重冲击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从业人员培训问题凸显

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过相关从业人员培训教育管理办法,但员工素质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企业管理人员业务技能欠缺的不足。

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或以主要负责人为首的企业高管对企业安全生产与自身业务能力的关系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对党和国家关于危化品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不够,仅是满足于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在重大决策方面存在重经营、轻安全生产的问题,不组织或少组织对员工的培训工作,缩减员工教育培训费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方面,存在人员数量配备不足或自身业务技能不足,难以承担安全管理重任的问题,制约着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专业管理人员配备方面,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招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多一人多职,身兼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应急消防等多专业职能管理,专业知识能力不足的问题显而易见。

二是企业对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存在走过场现象。

虽然国家规定了从事危化品生产的新入职人员及转岗、复岗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求,以及每年的再教育要求,企业也开展了相关工作,但却存在培训、考试弄虚作假,培训走过场、培训效果难以保证的问题。再加上中小企业招工难,员工流失率高,员工技术水平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化工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后,员工能力更是雪上加霜。

三是部分培训机构存在不当行为。

当前,社会上部分培训机构以一切为了通过考试取得证书为宗旨,从参培人员注册、学习课程设计到学习时长统计、学习过程记录,甚至考试答题都存在造假现象,致使企业员工虽然通过了考试取得了上岗证书,但并没有学到真才实学,难以保证上岗后能安全操作。

四是政府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缺乏有效监管。

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政府部门到企业检查员工培训教育情况时,大多是查阅培训档案,检查培训内容和培训学时的符合性,对于员工是否真正具有相应的岗位能力很难进行检验,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缺乏有效的手段。在对地方培训机构的监督检查方面,也是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手段。

五是传统的培训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年轻从业人员的学习兴趣。

目前部分企业的员工培训教育仍是采用了传统的老师讲、员工听的方式,课程题材形式单一,新颖度不够,让新入厂的年轻员工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激发他们学习专业技术的兴趣。

改进培训措施 提质增效

企业是落实安全生产培训责任的主体,针对员工安全知识和能力不足方面的问题,要不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提升培训工作效果。

一是建立培训体系和计划,强化培训考核。

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成为困扰企业的最大问题。如培训课程内容无法满足从业人员实际需求、培训形式无法引起学员兴趣、与培训教师沟通交流存在障碍、培训缺乏后续跟踪等,都使培训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企业应建立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人员培训体系,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培训绩效考核机制。如通过线下在一线操作岗位设置学习卡、宣传栏,定期开展抽查、有奖问答等形式的活动;在线上指定平台开展专题知识学习,建立线上学习群,由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或企业内训师答疑解惑;收看“每周一课”“每日一答”等,为员工创造培训成果展示运用的机会,通过线上活跃度、参与度、贡献度等指标推选学习积极性高的员工,对其进行奖励,来提升员工学习积极性。

二是不断探索新型培训模式。

通过在化工园区建立实训基地,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培训物理空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辅以体验课程,使学员通过亲身体验,从动手、动脑到动心,实现从“要我学”到“我想学”“我要学”,使员工在寓教于乐中学到知识、增强技能,真正通过培训使从业人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是落实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把好招人关。

企业应围绕《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危化品企业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招用新员工时把住关口,切实保证从业人员队伍基本素质,对不符合要求的既有员工组织培训提升,对不能胜任危险化学品岗位操作的员工应调整岗位。

推进工伤预防培训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就要本着全面提升、重点突破的原则,进一步抓住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人、少数人,推动企业提升重大风险管控能力。通过压实相关人员的责任,防范和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各级政府和企业应以实施培训工程为契机,组织好相关人员积极参与能力提升工作。

抓好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人的培训工作

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人指的是应急管理部在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办法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操作负责人,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设置3 个包保人的目的就是要从总体管理、技术管理、操作管理3 个层面对重大危险源实行安全包保。2022 年培训工程的重点工作就是做好重大危险源包保人的培训提升工作。通过包保责任人对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事故应急管理等知识的系统学习,提升遵法守法意识、安全管理能力、重大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应急决策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履行好主体责任。

有序推进三类人员的培训工作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及提高“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在围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工伤预防知识、安全领导力、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事故应急管理等方面设置培训内容,着重提升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能力、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安全管理和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工具使用能力,以及一线班组长(含车间主任)的现场安全管理、风险管控、异常和故障处理、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根据培训工程要求,对重大危险源包保人和三类人员的培训工作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培训一般以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工伤预防基础知识等通识性内容为主,线下培训一般以互动研讨和实操性内容为主。对包保责任人的轮训,按照《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人培训要点》,将设置不少于8 学时的线下培训课程;对三类人员的线下培训,按照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24 ~48学时,一线班组长培训24 ~72 学时,线下学时不得少于总学时的60%,一线班组长实训类课程不少于总课程的1/4。

以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做引领,全面提升全员业务技能

企业要充分利用工伤预防培训提升机会,在重大危险源包保人和三类人员学习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分享学习经验,增强专业技能,并由此带动全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全覆盖高质量培训危险化学品企业重点人员,切实提升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

抓效果 提质量

多种形式提升培训效果

通过开展培训工程,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是防止“三违”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举措。培训工程费用将通过统筹工伤预防费来保障,不需要企业额外投入,从而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欢迎。

同时,培训过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并与当前应急管理部不断推进的化工园区实训基地、规模以上企业物理培训空间建设相结合,选用社会上信誉高、实力强的线上学习网络空间作为培训载体,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培训空间的载体和实训基地的节点作用。以重大危险源包保人和三类人员的培训为突破口,必然会带动全员形成一个“我要学、我想学”的良好氛围,推动企业整体安全技能素质有着质的飞跃。

全方位监督 培训见实效

政府部门、社会机构要通过工伤预防费转移到企业安全生产投入这个方向的试点,探索化工园区工伤预防培训项目常态化机制,探索建立可操作、可监管、可评价、可推广的工伤预防工作新模式,切实提高工伤预防费的使用效能。

提升工伤预防能力 任重道远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现状决定了人员素质与安全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不可能通过短时间的学习培训得以根本性改变。工伤预防能力的提升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成长过程,要杜绝“一阵风”“一刀切”的思维,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危化品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不断应用到化工生产中,生产工艺进一步规模化、大型化、控制方式集成化,将有更多的技术和知识需要从业人员掌握。员工技能的提升,既需要企业的不断努力,也需要政府的不断支持和帮助,还需要社会培训机构的鼎力配合,才能构建安全生产培训长效机制。只有多方协作,才能切实提升危化品行业员工素质,促进行业的安全发展,使我国从化工大国发展成为化工强国。(本文作者单位系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猜你喜欢
危化品危险源工伤
我在北方,热成工伤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