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园生态景观建筑设计

2022-06-08 00:54王喜标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公园

王喜标

蓝城房产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121

1 城市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理论基础及设计原则

1.1 相关理论及概念

1.1.1 道路景观

道路景观是指从道路使用者(驾驶员和行人)角度出发的道路状况和周围环境,道路线形、绿化、路边建筑等随着道路使用者在道路上的移动而不断变化。它可以从外到内分为不同的层次,可以唤起人们的内心感受,影响司机的心理,这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道路景观现已成为综合性工程与艺术专业,主要方向是道路空间和影响道路空间的各个部分的美学问题。在道路建设初期,人们利用天然景物来增加出行的乐趣。

一般来说,设计时应注意道路线形设计,考虑地形地貌及相关事项。在设计建筑时,绿化设计应解决道路照明及其与交通的关系,要考虑原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和谐性,考虑道路两旁植物的生长适应性,可综合种植乔木、灌木、草坪、花卉等,以达到整体效果。

1.1.2 低碳景观的概念

低碳景观是指在景观规划设计、景观材料与设备生产、施工、景观维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减少石化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随着环境退化、资源稀缺、能源短缺和温室气体排放过多等问题的到来,全球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出现“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密切相关概念,“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对应着低碳时代的新理念、新政策。

在中国,低碳理念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据估计,一个城市30%的碳排放来自汽车排放,60%来自建筑行业。推广低碳景观设计的概念,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实际意义。

低碳景观设计符合推广微型城市特点,以集约化城市建设和土地多用途,开发竖向空间和地下空间,修复和再生城市的废弃土地。同时,保持景观连续性,营造城市森林,创造城市绿地,保护或改造湿地,扩大绿地面积。进而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城市[1]。

1.2 城市道路交通景观所遵循的设计原则

1.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景观以尊重人们工作、生活和休闲的出发点,从使用者角度,更好协调空间与空间、空间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创造“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统一被认为是景观设计的最高艺术境界。独特、舒适、健康的景观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重视人文价值,鉴于此景观设计中要尊重本性,考虑人在景观环境中的情感,注重景观的运用。

在设计低碳城市景观时,要充分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因素、使用价值和建设目的,打造以人为本的低碳景观。如今很多市政广场的建设,设计精致、奢华,大面积使用硬质铺装,降低了城市绿化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期可能产生维修。此外,一些街道大量使用景观灯具,增加能源消耗,使用价值低,与低碳景观应有的功能完全背道而驰。

1.2.2 可持续性原则

当前,景观发展方向正向追求休闲、田园、山地、享受自然景观的生态自然景观发展。“生态”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文化的新标准。它允许被遗忘和被摧毁的传统建筑以更高层次的现代眼光重建。低碳环保设计理念,侧重提高场地绿地比例,加强绿化,合理利用现有空间条件,发展多方位绿化形式,注重后续管理,最终创造品质的软质景观。在世界各地环境不尽人意的情况下,景观建设必须是可持续的,使人们的生活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既满足当前人们生活需求,又为子孙后代奠定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景观设计不仅需要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元素和设计,还需要通过将受损或污染的景观改造,合理利用景观。

1.2.3 地域性原则

景观设计离不开原始地域文化特色,历史遗留的审美情趣是景观设计风格标准。城市道路建设在满足城市建设要求的同时,要紧跟城市形象定位,融合相关地域文化元素,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城市景观环境。道路绿化设计满足空气净化要求,还必须结合当地文化,营造出具有亲切感和归属感的城市景观。在有效完成道路绿化建设的基础上,解决城市低碳建设问题。

1.2.4 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遵循整体性原则,使城市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城市道路建设不是道路,而是整体建设。在道路景观设计中,道路绿化、中央分隔带、道路铺装、人行空间等都是道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整体的一致性风格。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设计系统,使之能与城市完美结合。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绿色植被选择、道路地形、生态环境以及道路两侧的景观设计规划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使整体设计原则上能体现整体性[2]。

1.2.5 美观性原则

我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热爱美。同样,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必须遵循美学原则。美丽的城市道路风光,能给人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道路两侧的建筑、地形、植被绿化和道路景观节点,共同构成了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样的道路景观要体现城市的特色,就需要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优美的景观元素,充分实现艺术美,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展现美感。在前期规划中,道路规划师与艺术设计师交流分享,加入美学设计,使道路景观体现艺术与科学的融合。道路景观的配色方案和造型设计应按照美学设计原则进行规划设计。

2 案例实践—某公园生态景观建筑设计

2.1 案例一

图1 某公园生态景观建筑设计效果图

某公园生物园林的设计方案显示,在调节气候和空气质量等方面,建立一个湿地园林已成为一个发展的潮流。在这里,一是为了让游人可以更好的欣赏和欣赏湿地的植被,二是为了给游人们纳凉的时间。另外,这种景观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的注视下,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从而防止树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凋谢。同时,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也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色彩也更加贴近自然,与周围的植被、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2 案例二

图2 某公园的生态景观建筑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由于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好,园林绿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由于公园是公共区域,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晚上的时候,要尽量把四周的光线都给照得通明,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游客掉进湖里。这里,水泥桥的上方和下方都有灯光照明,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风景建筑物,并且在建筑物周围布置灯光,不仅可以照明,还可以作为装饰品。这栋楼的色彩与地面融为一体,非常的和谐,再加上一些光线,让这栋楼看起来更加的漂亮。此外,这个风景建筑物还为步行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近距离观察湖泊的环境,使步行者可以在其上欣赏到整个湖泊的美丽景色,因此其实用价值非常高,可以为游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3 生态原则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3.1 城市公园的生态设计分析

生态设计是指少城市景观与生态进程之间的有机统一,从而减少对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损害。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即在城市的景观规划中,通过合理的方法来实现对环境和环境的影响。

首先,在实施以上的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中,其生态设计思想即:在进行湿地公园的设计时,应坚持以自然环境为先决条件,并重视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对其造成的破坏和破坏,并在充分利用其天然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之上,通过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态设计理念,充分发挥该人工湿地公园景观的生态系统与特征。例如,在湿地公园的多样性和多样性的保护和修复中,除了植被种类和种类的多样性外,还存在着许多野生动物和珍稀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是鸟类和两栖动物繁殖、迁徙、越冬的重要区域。在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中,应加强对其多样性的管理,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合理地限制其种类和品种,在挖掘当地特有的植物种类的基础上,还应对其特性等进行全面的研究,控制有害生物对动植物生态系统发展的破坏影响。另外,在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规划中,应从降低人工破坏、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原则和要求入手,对其进行生态化的设计。例如,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避免或降低人为的影响,以使其成为一个有天然韵味的城市。

其次,根据这些特点,在进行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时,应从科学、艺术性、实用性、文化性等方面进行规划,并根据这些原理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综合掌握,从而实现更好的城市园林生态设计。例如,在以上提到的湿地公园的规划中,既要做到对生态的科学把握,又要防止在南部地区的植物中采用北方植物造景,以免对植物多样性或正常生活环境产生破坏影响,从而导致整个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受影响;同时需要对自然环境下的动植物属性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本次景观设计中灵活应用,以达到更好的城市园林生态设计的目的。

3.2 生态原则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运用

根据“海绵城市”的概念,从防洪、生态、完整性、空间层次感等方面的角度出发,在消落区的规划中,采取了“基地干预”的方法,在原有的湿地基质土的保护下,将水陆消落区的生态特征与生态环境相统一,并根据现有的地形、生态、完整性和空间的层次性来进行,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原生态的湿地驳岸的原生态,不采取坚硬造地,仅通过鹅卵石或片石等硬质材料进行加固处理,形成自然防护岸,以避免破坏湿地原有的生态特征。另外,针对城市湿地的地形特点和天然沟槽等特点,对草滩、绿地和河道进行了绿化和排水改造,并与周边的河道连接起来,在雨水季节达到了防洪标准,可以避免免城市的内涝,同时也为城市的湿地增添了新的生机。

4 建筑设计

4.1 生活馆

生活馆坐落在北入口广场的西面,与西北侧的居民居住区相邻,方便居民购物、娱乐,东侧连接洪山体育馆,南侧依傍洪山,覆盖的房屋与山峦的高度结合,将建筑掩埋在绿色的阴影里,既节省了空间,又节省了不少的土地。该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多条15X15X2的透光孔整齐地分布在覆盖式建筑的顶端,这样可以确保室内的光线,同时也为房顶上的人们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多个庭院与整体流线式的立面结合,既能使室内的空气得到流通,又能引入新的植被系统,使室内的环境得以更好的净化。居住屋使用了网格状的天窗,它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光线,并具有某种节奏。“生活馆”是一个集合了众多商务团体的综合体。

4.2 生态馆

湖滨生态博物馆坐落在湖心岛东部,从南到北依次向上,南侧是面向水的露天平台,北侧是透明的玻璃结构,面向湖泊,内部主要是咖啡、书屋、创意场地,一栋小巧的小型建筑是这里的主要活动地点。因此,大楼的大部分设计都是竖向的,能够有效地抵御太阳的照射,这样可以降低室内的光线,而且还能保持室内的美感。同时,建筑采用了半透明的外立面,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能,通过吸收热量来控制室内的温度。

5 公园生态景观建筑设计原则

5.1 设计要素

5.1.1 道路本身

随着城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空间和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道路在景观设计中,道路自然而然地成为主体,是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道路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是延展性、平整度、连续性等线路问题[3]。

5.1.2 道路边缘地区

所谓路边区域就是道路边界问题,包括城市道路的宽度和长度。城市道路的宽度边界是指道路宽度与公园、建筑物、植物等接触的区域[3]。

5.2 确保道路安全畅通的原则

①绿植的种植要注意适当和位置,以免妨碍交通,绿植的建设不应影响或妨碍道路安全设施,即道路标线和箭头。道路不应被遮盖,遮掩道路监控系统和消防系统,合理设计绿化植物,确保道路发挥最大的交通功能。

②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与城市的整体设计风格和形象相匹配,兼顾城市的历史、整体色彩和文化表现。道路不宜过于显眼,两侧应紧密相连,城市建筑、绿地布局协调,营造整体视觉美感[3]。

6 结束语

简言之,在都市园林规划中,生态原理的应用通过对城市环境进行的研究,可以为城市园林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发展生态、自然、绿色、环保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都市建设。本文从园林景观的设计方面,探讨了公园生态景观建筑设计的实施。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园林景观构建原则,实现低碳生态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公园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在公园里玩
城市道路及设施的维修养护技术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