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一九四二》 十八年一觉 “温故”梦

2022-06-09 21:25Psyche
中国银幕 2022年6期
关键词:阿凡达刘震云冯小刚

导演说:“我拍电影二十多年的所有作品,都是为了《一九四二》做的准备。”

一念兴起

冯小刚与《一九四二》的三次邂逅

电影《一九四二》于冯小刚而言意味着什么,他曾说,“我拍电影二十多年的所有作品,都是为了《一九四二》做的准备。”这句话,把一位导演对“执念”之作的深情,和盘托出。在正式开拍之前,他们已相遇18年,曾有过三次历历在目的邂逅。

1993年,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好友王朔走到他房间,扔给他一本小说,那是一个关于1942年发生在河南的灾荒故事,3000多万河南人向陕西逃荒,途中饿死300万。他捡起那本书一口气看完了,顿时感到一阵颤栗,“这个电影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自己。我觉得尽管我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会很不舒服,但是比我不知道要强一点。”他翻看这本小说的封皮——《温故一九四二》刘震云。隔年,在南郊京丰宾馆的大会上,冯小刚遇到了封皮上的刘震云,他提出想把《温故一九四二》拍成电影,刘震云的回答是,“不急......容我再想想......”冯小刚知道“再想想”的背后藏着对他经验不足的担忧,毕竟,当时他的电影处女作《永失我爱》还不见踪迹,对于作者的不舍,他完全理解。

2000年,冯小刚的身份前缀已扎实地衔接上了“电影导演”,《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年一部市民喜剧,不仅打开了中国贺岁档的新局面,作为导演也有了一定的区分度。元旦后的一个夜晚,彼时已成为莫逆的刘震云又来到他家,饺子就酒后,郑重地进行了他渴望已久的那番托付:“我今天来,是想把《一九四二》交给兄长,此事我愿意与兄长共进退。”随后,冯小刚找准时机,兴奋地组织行内人在北影的小平房开起了论证会,结论是——这部小说非常好,但是它非常不适合改编电影。他回忆,“专家们散去,我跟震云蹲在小屋外的树荫下,震云问我,这事还做不做?我说,做。接着震云跟我说,人们习惯只做可能的事,但是把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意思不大,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意义就不同了。”他咬了咬牙,准备工作从2002年到2004年,摄制组来回成立三次,但因为各种阻碍还是原地解散了。

2011年,冯小刚的前缀已丰满为中国知名电影导演、中国大陆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讨大众喜欢的商业片他信手拈来,具有反思性的口碑之作《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也为他把金鸡、百花、华表等颁奖礼上的“最佳导演”捧了个遍,此时此刻的冯小刚,心中念念不忘的唯有《一九四二》,在好友王朔与刘震云的鼓励和华谊兄弟的鼎力支持下,他三度鼓起勇气,尝试创造那个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契机,“对于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我名利早就双收了,名利双收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就享受所有这些名利带来的好处,还有一种就是我敢于把这些东西压上去,去做我非常想做的那件事。”这一回,他站在命运的桌前,把十八年积累的“筹码”悉数堆在自己面前,无论如何,这回,他要酣畅地试一把。

构筑楼宇

双线支撑 “饥饿”为底

《温故一九四二》重又回到了冯小刚的案头,他首先需要解决的还是世纪之初论证会指出的那个问题,如何让调查体的“它”脱离原文本的躯壳,从“无故事、无人物、无情节”变得更电影、更完整、更紧凑。冯小刚的处理方式是从众多叙事线中,拽出两条主线支撑全片:一条他选择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他们最初是为生而逃難,但真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死了,于是,老东家决定逆流返回,只求埋得离故土近些;另一条线则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以及对民众苦难的蔑视,最终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死与生、舍与留、异乡与故土,两条影调迥异的叙事线索在片中遥相呼应,互为注解,有力地撑起了一个更加饱满而写实的1942年。

剧本就位,演员的还原程度成为另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饥饿”无疑是《一九四二》全片的底色,如片中那句河南方言的旁白所言,“一九四二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因为一场旱灾,我的家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为真实呈现“吃”的问题,使角色更具灾民状态,冯小刚要求全组演员都需要节食,至于时限,只能拍多久、饿多久。“老东家”饰演者张国立的“神仙水”甚至一度成为全组争相传颂的秘方,“其实就是泻药。”整整瘦了24斤的张国立感叹,“因为想在外形上接近难民的感觉,只有靠饿。中午送饭,我们演员组就是一堆生菜,也没有油,就是拿水一焯。后来他们实在吃不下去,冯远征还拿点醋和辣椒拌一拌,我都不敢吃。”不过,“饥饿”的体验也着实为《一九四二》的真实质感贡献了一份力量,主演张国立强烈建议编剧刘震云调整剧本,把稍显冗长的对话尽可能进行精简,理由很简单,人饿极了的时候,根本就没力气说那么多话。

最终,《一九四二》横跨河南、山西、陕西、重庆等七地,历时135天,耗资2.1亿,重走逃荒之路(筹备之初,冯小刚已带领团队探过此路),用镜头力求震撼地复原了小说中“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漫山遍野的灾民队伍,除此之外,片中血肉横飞的轰炸场面、严寒险峻的拍摄环境、庞杂繁复的群演调度也都各尽所能,将本片向历史的方向更推近了一步。拍摄结束那天,冯小刚很激动,刘震云也很激动,美术指导石海鹰回忆起来,“导演爬到一辆吉普车上面拿了一个大喇叭,感谢全摄制组,看得出来他还是挺兴奋的,刘震云老师也挺兴奋,导演说完了他也上去,一通说。”

难偿所愿

圆梦之作 身心俱疲

《一九四二》的上映似乎成为一个节点,之前的兴奋等量转化为之后的落寞。电影上映前,投资人之一的王中军曾盛赞《一九四二》,是他所见“冯小刚最好的电影,或者说是近些年中国最好的电影”,并乐观地预测它会成为第一部票房单日过亿的华语电影。然而,2012年11月29日本片迎来它的首映,票房仅有2600万元,不仅不过亿,甚至低于两年前《唐山大地震》首映日的3620万。开局的失利已预示着将至的阴霾,《一九四二》的最终票房很难升至回本的5亿了。至于口碑,早在上映前,一些电影网站已有观众打出不及格的分数。当时,《南方都市报》发起过一个调查:你最希望在贺岁档里看到怎样的电影?六成以上观众选择“轻松爆笑喜剧”,在中国,部分网友甚至发起拒看《一九四二》的活动。

观众的拒绝与误解令冯小刚一度十分痛苦,十八年一觉“温故”梦,忽然就这样在围观的奚落声中惊醒,面对采访,他直言,“我觉得跟这个世界没什么可聊的了。”不过与市场的冷清反馈不同,《一九四二》随后为他捧回了华表奖的优秀故事片与优秀导演双项殊荣,以及彰显着大学生口味的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领奖时,冯小刚不解地自嘲道:“我随随便便拍的电影(当时新上映的《私人订制》),一个星期卖4个亿。我认认真真拍的电影不卖钱,这让我有了很大的困惑。”其实,这份创作者“执念”难以抵达欣赏者的困惑,并不鲜见,毕竟当作品进入观众眼中的那一刻,它已在他人的阐释中具有了全新的意义,而智慧如冯导,应该知道,越是私人的、个性的、偏爱的,反而越难被完全、真正地理解。(文 Psyche)

番外 大导演们还有哪些念念不忘

大卫·格里菲斯《党同伐异》(1916年)

其他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残花泪》《林肯总统》等

在前作《一个国家的诞生》卖座的鼓励下,格里菲斯当年执意要拍摄一部更能够呈现个人思想、主题更为宏大的电影,即后来的《党同伐异》,为这个执念,他近乎投入全部积蓄约200万美元,前后花费一年半时间,在洛杉矶日落大道附近搭建4层楼高的巴比伦城墙,上面甚至可以并排疾驰两辆古代战车。《党同伐异》最终于1916年9月在纽约公映,由于全片太长且晦涩难懂,表达手法远超当时观众的接受能力,上映后仅以20万美元的票房惨淡收场。格里菲斯为此片不仅赔光了所有家底,还额外欠下100多万美元的债务。但历经时间的洗礼,这部不朽的杰作在艺术手法上惊世骇俗的创造性被逐渐发现并得到认可,尤其是片中对“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极致发挥,使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斯坦利·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1968年)

其他作品:《闪灵》《发条橙》《奇爱博士》等

在完成《奇爱博士》后,斯坦利·库布里克忽然对外太空生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决定无论如何要拍摄一部意味深长的科幻片,即后来的《2001太空漫游》。当时库布里克找到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联手创作剧本,两人商议以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将目光放向宇宙进行构思。本片于1965年12月在英国开拍,1968年3月才开始剪辑,预算由最初的600万美元最终超支450万,拍摄周期延误16个月,投资方一度对库布里克失去耐心,质问他“2001”究竟是电影名称还是上映时间?《2001太空漫游》上映后,影评人对此片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盛赞它是科幻片的里程碑和终极作品,也有人抱怨它沉闷乏味令人昏昏欲睡。然而一切诚如米高梅曾经看似夸张的宣传语所言,片中的不少预言竟然在数十年后的今天,一一得到应验,比如薄如纸张的平板电脑、解决思念的视屏通话、唇语识别程序及环形空间站等。

赛尔乔·莱昂内《美国往事》(1984年))

其他作品:《荒野大镖客》《西部往事》《革命往事》等

《美国往事》是导演赛尔乔·莱昂内“往事三部曲”的压轴之作,无疑也是他个人执念最深的一部。电影灵感来自戴维·亚里森的自传体小说《流氓》,作者在纽约州辛辛监狱中写成,结局的悲剧故事令莱昂内读后久久不能释怀,于是,他毅然决然买下小说的改编权,决意搬上银幕。最终本片耗资近4000万美元,用时长达13年进行筹备和摄制,为本片,莱昂内甚至婉拒了派拉蒙影业公司向他递出的执导《教父》的诱人邀请。谁料全片完成后,制作公司却以“时间太长”为由对其进行蛮横删减,最终,《美国往事》不得不以139分钟的“残缺”面孔上映,随后不出意外招来一片恶评,票房仅收獲532万美元。导演莱昂内也因本片深受打击,此后再未执导过任何电影,五年后在家乡意大利郁郁而终。时隔多年,这部伟大的电影终于以其全貌得以在影史中正名。

黑泽明《乱》(1985年)

其他作品:《罗生门》《七武士》《梦》等

早年的一举成名与晚年的命途多舛令黑泽明在《影武者》后,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1985年,他执意拍摄一部改编自莎翁剧作《李尔王》的史诗电影,尝试呈现自己对人性更完整的见解与诠释。全片耗资24亿日元,堪称当时日本制作成本和规模最大的一部电影。为完成这部史诗巨片,黑泽明于十年间绘制了上百幅分镜彩色草图,事无巨细地确立了全片影像的色彩、光线、人物、建筑构造等各式各样的细节。《乱》正式开拍时,黑泽明已年届75岁高龄,视力极度恶化至接近失明的状态,即便如此,他仍心怀壮志地完成了电影的拍摄和制作。《乱》不仅是导演对自己创作的一次小结,同时恢弘的场面、精良的制作、深刻的主题也令其成为日本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

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2009年)

其他作品:《泰坦尼克号》《终结者》《异形2》等

有趣的是,导演们的“执念”间其实也存在着梦幻联动,1968年,14岁的詹姆斯·卡梅隆看过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后深受震撼,尤其是那组将近10分钟、炫目到致幻的奇观镜头,令他深深折服于技术的美妙。于是1986年,他激动地完成了《阿凡达》的剧本创作,但因为当时技术限制,该片一直搁浅。进入21世纪,在《阿凡达》诞生前的10年里,卡梅隆像他自己设想的那样,放下电影工作,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海洋冒险家,期间继续完善《阿凡达》的剧本。2009年《阿凡达》准备上映,不少人并不看好卡梅隆口中的这部高科技新作,更有批评者直言他是在翻历史的垃圾堆。随后,《阿凡达》在全球狂揽27.88亿美元票房(至今仍是全球影史票房冠军),掀起一股狂热的3D热潮,并且不知不觉改变着观众们的观影习惯。今年,《阿凡达2:水之道》定档12月16日,詹姆斯·卡梅隆仍在孜孜不倦地续写着关于“潘多拉星球”的痴迷。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大都会》(待定)

《教父》系列的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也有自己的执念,不是观众心心念念的《教父4》,而是一部早在1980年代他已创作出剧本的电影《大都会》,提及这个故事的灵感,科波拉表示,“这部电影的概念其实是一部新罗马史诗,情节改编自古罗马的喀提林阴谋,一场著名的贵族决斗。”年过耄耋之年,科波拉近年开始着手逐步筹备本片,同时也非正式地与可能的演员们进行商谈,据外媒报道,主演可能包括亚当·德赖弗、娜塔莉·伊曼纽尔、福里斯特·惠特克、劳伦斯·菲什伯恩、乔恩·沃伊特等知名演员。为此片的制作,科波拉计划拿自己的钱投资1.2亿美元,为此,他出售了个人经营颇为成功、位于加州的葡萄酒庄园的一部分份额。至于这个讲述建筑师创造乌托邦的故事究竟真容如何,我们一起期待。(文 Psyche)

猜你喜欢
阿凡达刘震云冯小刚
懂感恩的人值得交往
刘震云买西红柿
《阿凡达》续集放弃高帧率拍摄
韩红三录《绒花》
冯小刚 不做“假评委”
《阿凡达2》开机日期敲定8月15日
“阿凡达”机器人成真
刘震云:首次和女儿合作很满意
刘震云的写作秘诀
冯小刚,领导喊你导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