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 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2022-06-09 22:05闫静
关键词:独立思考应用题思维能力

闫静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主要讲究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探究。

一、创设操作环境提高思维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存在着两个极端,要么非常喜欢数学,要么对数学避之不及。之所以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因为喜欢数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能够巧妙地将枯燥的数字转化成自己喜欢的内容,并逐渐对解决数学问题产生兴趣。逃避数学的学生由于没有打好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久而久之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前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创设操作环境,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学完面积的基本公式后,教师可让学生测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面积,如课桌、手机屏幕、餐桌等。

二、利用生活环境加强理解能力

数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保持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可将课堂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模拟买东西的场景,让学生利用文具作为买卖的物品,两人一组,一人是卖方,一人是买方,买方挑选不同的物品,卖方计算出所要商品的价格。

三、通过数形结合简化思考难度

数学题种类繁多,尤其是应用题最让学生头疼,繁多的文字内容、复杂的解题步骤让学生对应用题望而却步。繁多的文字内容容易让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够将题目的关键内容从中剥离出来,复杂的解题步骤又让计算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容易出错。因此,在进行应用题的解答时,教师应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全篇内容,并提取关键环节,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作出解答。如“在一条长200米的马路上,每隔10米装一个路灯,请问这条马路上一共有多少个路灯?”教师在讲解此类题型时,可引导学生把题目转化为更加直观易懂的图形,利用线段解答题目。学生不僅能够快速理解题目的意思,也能轻松得出正确答案,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趣味性。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时并不是学习能力不够,而是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从而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其独立思考能力。

(作者单位: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接庄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应用题思维能力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谈独立思考
我思我悟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