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

2022-06-09 22:05程义忠
关键词:逆向数学课程公式

程义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逆向思维是发现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与创造性发明和发现的思考方法紧密相关,科学上的许多发明和创造都离不开逆向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会运用逆向思维的学生很难学好数学,而善于交替运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形式学数学,则是学生思维成熟的标志。

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正向思维的训练,从而导致了正向思维的习惯抑制了逆向思维的发展。为促使学生学好数学,进而成长为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人才,数学教师切不可忽视逆向思维的训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呢?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从以下几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颇有成效。

一、新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多项思维

在教学中,新授知识一般是从正面引入的,在学生初步掌握新知识后,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应用的灵活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学习了“9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师可精心设计练习:9+2=11 11-9=□ 11-2=□或9+5=14 14-9=□ 14-5=□。这些都是对学生强化逆向思维训练的好材料。

二、利用错例,让学生在纠错中进行多向思维

为训练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不仅要用正例,而且可以采用错例,使学生采用正反两方面的判断,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如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法则”,为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和“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可有意设计判断正误的题目,让学生在进行正反兩方面比较的同时,加深对法则的正确理解。

三、转换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在应用题教学中,图解法是帮助学生分析、推理、寻找解题途径的一个好策略。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用常规性的思路画图分析外,还要教给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的思路画图分析。

四、逆用公式,训练学生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中的公式都是求周长、面积、体积等。公式是解题规律的抽象概括,数学中的公式都具有双向性,在正向应用的同时加强公式的逆向应用训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

教育家贝斯特说过:“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不是阶段性的任务,需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包括逆向思维在内的思维训练,相信学生能真正步入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轨道。

(作者单位: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逆向数学课程公式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逆向而行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两两三三”解决天体问题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