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研究

2022-06-09 22:58杨蕊石建莹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层治理

杨蕊 石建莹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治理新的理论和实践范式。对当前学术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对理论体系的思想缘起和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总结,能够挖掘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习近平;基层治理;治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11/j.cnki.sxsx.2022.02.013

收稿日期:2022-03-27

基金项目:2021年中共西安市委党校校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研究”

作者简介:杨蕊(1984-),女,陕西渭南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社会治理及基层建设研究;石建莹(1971-),女,陕西西安人,主任,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及公共管理研究。

Research on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View on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YANG Rui, SHI Jian-y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 Party School of Xi'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view on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which opens up a new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aradigm for community-level governa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makes a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mportant discussion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academia. On this basis, it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ideological origin and main contents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summarizes and abstracts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important discussion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strengthening and innovating grass-roots governance.

Key words:Xi Jin-ping; grass roots governance; governance innovation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根基。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有效的基层治理和精细化的公共服务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从社会有效治理的角度来看,国家对基层治理的高度重视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正确选择和积极主动的战略设计。在社会风险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为了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充分激发社会活力、打造良好社会秩序,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深入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在这个实事求是的探索过程中,基层也承担了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个庞大系统工程积累典型经验、提供客观参照的重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做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独特的治理理论体系,这些论述对于全国各地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研究成果

当前,学界从不同角度对习近平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进行研究,并逐渐进行细化形成了独特的系统。笔者通过分类梳理和分析总结,认为当前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研究成果大致可概括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层”本身的重要性、特殊性

赵秀玲通过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对当代“基层”的独特意义以及总书记对基层的高度重视进行了深入阐释。针对目前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和问题,作者对总书记的辩证思维、理性思考和指导思路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总书记的相关论述能够为破解基层治理诸多难题提供“思考的钥匙”。练艺认为基层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重要抓手,习近平的个人成长和亲身经历是他对于基层治理认知与思想形成的可贵来源,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几十年不同地区的从政生涯中,撰写了大量基层治理相关的系列讲话、短论和著作等等文献材料,文字中都饱含着对基层人民的无限热爱和深厚感情,这些文献已经成为当前基层治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陈丽从三个层面揭示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地位:它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和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抓手。当前,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要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改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这三个方面入手,把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践的政策制度有效衔接起来。同时,要充分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源泉,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基层自治组织的基础作用以及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

(二)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陈振明、吕志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这本著作对各级党委和政府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价值,他们对该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将书中蕴含的极具创建的基层治理理念、观点和经验思考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将其内容主要提炼为创造基层治理的公共价值、优化基层治理环境、理顺基层治理的各主体间关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与绩效四个方面。黄斌围绕“社会治理的重心如何下沉到城乡社区”这个关键要素,针对基层工作活力不足、“气血不够”的问题,认为做好五个方面,才能够为基层引来源头活水,真正把基层治理搞活做扎实: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二是坚持以群众实际需求为治理导向,三是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以推进基层自治,四是正确处理好激发基层活力与维护基层秩序的辩证关系,五是在创新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吴欢欢对全国各地基层治理实践中运行有效的典型模式做了总结归纳:以“街巷吹哨、部门报到”为代表的北京模式;以创新管理体制为切入点的上海模式;以“三社联动”为载体的杭州上城模式;以实现居民自我发展为导向的青岛模式;以推动公共服务市场化为平台的百步亭模式等等,对这些模式进行探讨为各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参考。

(三)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

韩中谊以运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基层治理实践创新和增强文化自信为出发点,剖析了传统文化为基层建设和治理服务的内在价值和现实需要,认为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化解基层问题、创新基层制度、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在具体路径上,应通过激发民族精神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和发扬本土社会工作理论来服务于基层文化治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完善基层治理体制、创新基层党建机制和加强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建设,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效果。郭惠兰认为,优秀传统文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本源力量、现实需要和精神支撑,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基层治理之道,来应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中面临的严峻挑战。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基层治理的支撐作用,在党建引领、政府引导和阵地建设中,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提供深厚滋养、传承特色文化基因。熊文娟、杨近平通过对习近平“县委书记观”的发展形成进行归纳提炼,对县委书记的地位、作用、基本素养和工作作风等核心内容进行了抽丝剥茧地深度阐释和分析,认为总书记的相关论述在当代推进“郡县治,天下安”的县域治理事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马用浩进一步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县域治理以及培养造就高素质县委书记队伍相关观点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梳理,阐述了其精神实质、规律特点和丰富内涵,总结了当一名优秀县委书记的标准;并且对县委书记的思路方法、工作能力和党性修养等各方面的要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四)加强和完善新时代的社区治理

郝海波指出,在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基层社会迫切需要重新进行结构整合和认同凝聚。城乡社区作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共同体空间,其治理秩序直接反映了国家治理能力。基于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理论体系吸收了中外治理理论的思想精华,升华了基层实践的有益经验,指导着各地基层治理的创造性发展,并对新时代社区治理创新的行动策略从动力机制、基本模式、主要方法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阐析。黄树贤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对其理论体系的精髓要义和根本要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并指出当前应从四个方面把握工作重点:强化政治引领、完善政策制度、做好示范创新以及加强政策研究和宣传。

纵观已有文献成果,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梳理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并为推动我国各地基层治理的实践与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思考和指导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形成了较为丰富独特的研究成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地基层治理发展还面临各种严峻的挑战,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因地制宜不断积极探索创新,在理论上继续优化和完善。因此,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相关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成果仍需在学理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和阐释。

二、习近平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理论体系的形成

习近平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理论体系的形成来源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人生经历中具有的丰富基层实践历练是重要来源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孜孜不倦的学习、积累和熏陶,成为习近平理论体系构建中宝贵的精神滋养。

实践是理论形成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和国家的各个领导阶层都有历练,其从政生涯是一段投身基层、立足基层、问计基层的经历。在曲折艰苦的青年时期,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里,在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等等基层工作中,与基层群众共同奋斗、同甘共苦的经历使他对最底层的人民群众充满了深厚情感,为习近平总书记基层治理的理论思考和体系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无论处于什么位置,他都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陕北延安梁家河插队时期,他深刻体验到当地百姓生活之艰辛,对百姓小康生活的期盼之情感同身受,和当地老乡一起艰苦奋斗努力脱贫。这段难能可贵的知青岁月为习近平的成长打下深刻烙印,使他始终亲民爱民,对人民饱含热爱,坚定把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坚定立场。从正定县委书记到宁德地委书记,再到浙江省委书记,充实的基层工作历练,是他对基层人民无限深情的实践来源。

基层实践是习近平总书记基层治理理论体系形成的第一手资料。在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习近平笔耕不辍,将其所闻所感、工作经历与心得体会真实记录,发表了大量的短论、讲话等文章,先后收录成册,逐步形成了他关于地方治理和工作方法的理论思考,如《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摆脱贫困》《之江新语》等。这些著作凝聚了习近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一位共产党人扎根实践、实现理想的决心,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除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文化滋养是习近平基层治理理论体系的重要来源。习近平非常善于学习与思考,尤其热爱读书。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和文化熏陶,是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要思想的理论之源。坚持阅读中外名著、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形成了他丰厚的学识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马克思恩格斯的治理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基层治理理论体系最基本的理论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进一步中国化,结合中国实际推动其创造性发展与创新。他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和治理智慧,倡导要善于运用中国智慧、中国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基层治理,各地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创新,形成了诸多有效治理经验和发展思路,不少好的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同时,西方国家社会治理的优秀经验和做法,作为他山之石,对我国的基层治理同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这些都是习近平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理论体系不断走向系统与完整、成熟与全面的重要理论来源。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

(一)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经济建设是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基石。基层治理的内容包罗万象、复杂多样,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方面面。经济建设是基层社会发展的基础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对基层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探索带领基层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从在陕北插队时起,他就力所能及地帮助当地老乡们脱贫致富。在河北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时,他带领正定县人民努力奋斗,使当地经济发展取得了大飞跃。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他深入调研,建立“四下基层”制度,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习近平注重基层经济建设中的协調与配合,即经济发展要与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相协调,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围绕农业发展工业,实现工农互哺、工农互促。围绕经济建设,注重对基层的政治、文化及生态建设统筹规划,构制全面发展的蓝图。在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开展了一系列民生工程、生态工程,着力解决社会转型期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等突出问题。通过改变传统发展思维模式,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更好地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在努力推动城乡共同繁荣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等理念。

2.党建引领是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基层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这也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自新中国成立起,基层党组织就发挥着领导和组织社会建设的任务,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承担着社会治理的功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党的领导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既不可缺失也不能替代,唯有通过党组织的有效引领,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才能够形成多元共治的合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要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挥党和国家治理的最大效能。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密切相关。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基层治理,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才能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方向正确,才能精准实施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社会多元力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服务、资源和管理,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加充实、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践行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探索以治理带服务,采取各种措施,在提高服务精细化程度上下功夫,着力解决群众各种“急难盼愁”的问题,让社会治理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彰显的中国特色。

3.“共建共治共享”是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基本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在于共建共治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有过深刻阐释。共享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 。要全面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坚持社会发展是为了全体人民,社会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在社会治理领域的直接体现。关于共建和共享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也就是要通过优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充分调动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市民和政府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 。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还要坚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的原则。在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中突出“人人”二字,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这是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二)价值意蕴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理论体系,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继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融会贯通地运用辩证思维方式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工作方法。其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闪耀着辩证思维特性,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统一的特点,渗透着对客观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充分体现了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后基层治理现实问题的科学认识和精准把握。

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理论体系,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智慧,是对中华传统社会治理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运用中华传统治国理政的思想精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潮汹涌澎湃,各种学说潮起潮落。我们更要怀有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继承好这份珍贵的遗产,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在传统文化宝库中挖掘适应当代的思想内容,在中华传统治国之道中为当下基层治理寻找借鉴和启示。

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理论体系,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遵循,对基层治理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和鼓励下,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动社区服务精细化精准化、发动群众参与共建共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典型经验和鲜活样板,提供了诸多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借鉴,基层治理创新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宣传和推广。

全国各地的基层探索各有特色,较为典型的有北京市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基层治理改革。他们以加强党对街道乡镇工作的领导为核心,推动各项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下沉,基层部门“一声哨响”,各相关委办局就要立刻到基层一线“报到”,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努力破解群众的各类揪心事、烦心事和老难题。通过改革基层考核评价制度,使体制创新落到实处,形成长效机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治理实效,是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典型代表,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有力提升了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

上海市从2014年起,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子,把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作为“一号课题”,形成了重要的制度性成果。通过深入探索拓展区域化党建,给基层赋权增能,推动街道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服务上来,打通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的晋升渠道,为基层发展夯实了人、财、物保障。上海市的成功经验已经被多个省市作为借鉴,很好地发挥了其典型样板的示范作用。

成都市近年来在社区治理当中敢为人先、大胆探索,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做法和经验。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社区治理,积极从全市范围内进行顶层设计和远景规划。针对长期以来社区建设治理缺乏能进行统筹协调的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这个顽疾,2017年成都市在全国首创成立了“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和改革工作,对社区治理涉及的各个部门进行统筹协调,极大地提升了社区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把社区发展治理作为突破口,通过打造和谐宜居社区,提升社区功能品质,进而带动整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从2019年开始,围绕“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这一科学理念,着力开展“未来社区”的建设探索,目的就是更加注重社区品质生活和人性关怀,着力满足社区居民的“全生活链”服务需求。并且针对当前邻里关系淡漠的情况,尝试营造邻里互动的机制、空间和精神共同体,力求重塑新型熟人社会。在未来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还将始终贯穿终身学习、全民康养、低碳循环、智慧服务等新理念、新思路。这将是浙江省发展的又一张“金名片”。

陕西省在推动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协同共治,努力为社会组织的成长壮大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通过推动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发展,优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流程和机制、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等措施,给社会组织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社会组织的数量、质量和活跃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参与公共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一帶一路”建设当中,社会组织都积极参与开展长期的专业活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陕西省社会组织在参与抗疫斗争的过程中,发挥了资源链接灵活机动、专业性公益性强的优势,给疫情中的脆弱群体提供了大量亟需的关爱帮助、心理疏导、哀伤关怀等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共享了社会发展的成果。陕西省的积极探索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陕西方案”和“陕西智慧”。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其内涵丰富、意蕴深邃,不但为我国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南,而且对于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社会治理改革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秀玲.习近平基层治理思想的特征及其价值 [J].公共行政评论,2010(4).

[2]练艺.习近平的基层治理思想研究[D] .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8.

[3]陈丽.深入理解习近平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12).

[4]陈振明,吕志奎.《摆脱贫困》中的地方治理思想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01).

[5]黄斌.社会治理重在基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的体会[J].秘书工作,2019(07).

[6]吴欢欢.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实践与路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J].攀登,2020(4).

[7]韩中谊.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服务基层治理思想解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7(1).

[8]郭惠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 [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1(1).

[9]熊文娟,杨近平.论习近平的县委书记观[J].宁夏党校学报,2016(9).

[10]马用浩.习近平的县委书记观述论[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3).

[11]郝海波.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价值内涵、治理结构与行动策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J].公共行政评论,2010(4).

[12]黄树贤.奋力开创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J].中国民政,2018(15).

[13]郑长忠.党建引领是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法宝[N].光明日报,2019-12-02.

[14]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

[1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校对:党 婷]

猜你喜欢
基层治理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青海省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
农村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发展思路析论
新型城镇化下的农村基层治理优化模式研究
我国城市基层治理研究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