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国画大师作品在幼儿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2022-06-09 23:24李星朋
幸福家庭 2022年4期
关键词:吴冠中国画小鸟

李星朋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涌现了许多国画大师,他们的经典作品无论是技巧还是意境,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巨大的艺术价值。教师在幼儿美术欣赏教学中引入国画大师的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大师的精湛画技,了解作品背后的艺术思想,可以提升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能激发情趣、激活兴趣,让幼儿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美术欣赏教学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手段。首先,国画多为水墨画,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其颜色组合、线条结构等较为简单,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能让幼儿在欣赏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其次,国画作品具有浓厚的意蕴和极大的想象空间,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真、善、美的熏陶。最后,国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欣赏国画作品有助于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艺术直觉,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艺术表现力。毕加索曾说:“我在十几岁时,画画就像个古代大师,但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一些举世公认的国画大师的作品在意境的营造与艺术手法表现上,同样与幼儿的审美特征有着契合之处。

(一)拥有赤子之心

国画大师吴冠中认为,真正的绘画艺术不在于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巧妙的构图手法,而在于能表达出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他认为,绘画的技巧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来实现,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却是外人学习不来的,这才是决定绘画作品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在吴冠中的画作中,白墙黛瓦的江南水乡、精美秀气的苏州园林、春天的绿草地和秋天的老藤条曾多次出现,这一切都源于画家对故乡的热爱。作画者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才能在作品中创作出纯洁、美好的世界。幼儿天真无邪,他们的世界简单纯粹。幼儿在绘画时只会去描绘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物,他们的作品中往往透露出童趣。由此可见,大师作品中的意境与幼儿的审美心理有相通之处。

(二)喜欢艳丽的色彩

中国近现代的国画大师大多在艺术上兼收并蓄,他们将中国的水墨丹青与西洋的水彩画、水粉画和油画的表现技法相融合,创作的作品具有笔墨淋漓、色彩艳丽的艺术特征。幼儿在绘画时偏爱饱和度、明亮度和纯度较高的色彩,对灰暗的色彩则表现出本能的抗拒。由此可见,幼儿和近现代国画大师们对色彩的偏好高度契合。

(三)蕴含想象空间

传统国画采用近大远小的布局,给观赏者一种视觉上的纵深感。近现代国画大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技法。他们在绘画创作中往往不是机械遵守视觉透视法则,而是从主观视角出发,通过对空间进行有效嫁接的方式来完成构图,达到形式与心灵的有机统一。幼儿也是从主观感受出发来进行绘画。他们在创作时喜欢运用夸张或放大的手法,如把一朵花画得特别鲜艳,把一双眼睛画得特别大而漂亮等。幼儿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大师作品中的意境是相通的。

首先,要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欣赏也要紧贴生活。教师要选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进行教学。作品越贴近生活,越能激发幼儿欣赏的兴趣,引起幼儿的共鸣,从而得到幼儿的理解和喜爱。

其次,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处在生理、心理的发展期,教师在对幼儿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时,应选择那些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作品。如齐白石的《虾》《白菜萝卜》《蛙声十里出山泉》《牵牛花》等作品,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素材,有助于激发幼儿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怀;徐悲鸿的《奔马图》《春之歌》《竹鸡图》《雌狮图》等作品选材独特,立意高深,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林风眠的《戏曲人物》《渔村风情》《静物》等作品从历史的角度向幼儿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李可染的

《牧牛图》《江南水乡绍兴城》《井冈山》等作品展示了祖国壮丽的河山,有助于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吴冠中的《江南民居》《墙上秋色》《燕子归来》等作品,能让幼儿领略到江南风景的魅力;等等。这些作品描绘日常生活中看得见且摸得着的人、事物、风景,容易让幼儿接受和喜爱,有利于培养幼儿发现美的能力。

最后,要结构简单,色彩鲜明。传统的国画作品大多比较抽象,不适合选作幼儿美术欣赏教学的素材。幼儿在欣赏国画作品时,在色彩上倾向于鲜艳丰富,在结构上偏向于形式简单。基于此,齐白石、林风眠、李可染、徐悲鸿、吴冠中等近现代国画大师的作品更符合幼儿在美术欣赏方面的需求。这些大师的作品笔墨元素比较完整,且在构图上是满纸构图,容易被幼儿接受。

(一)将美术欣赏教学寓于游戏中

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参与美术欣赏活动,丰富了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的途径。比如,笔者在开展齐白石的《雏鸡》《牵牛花》以及林风眠的《渔村风情》《戏曲人物》等作品的欣赏教学时,首先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方法。然后,笔者指导幼儿进行模仿创作,在此过程中感受大师在创作时运用的刷、点、洒等游戏性的技法。这种美术欣赏形式直观地向幼儿展示了大师作品中的艺术精髓,让幼儿在绘画实践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从而激发出浓厚的艺术创作兴趣。

(二)采用信息化技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欣赏教学活动。比如,笔者在开展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欣赏教学时,首先引导幼儿对作品的构图和意境进行欣赏:作品的构图很简单,只有蝌蚪、水和石头,但作品的意境非常深远,让观赏者似乎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蛙鸣声。接着,笔者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一个有动画、声音、音乐等形式的逼真情境,对静态作品进行了动态、立体的呈现:蝌蚪在潺潺流水中游动,四周的田野里传来青蛙“呱呱呱”的叫声。幼儿对动态影像的接受程度总是强于静态画面。教师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美术欣赏教学之中,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从而提高幼儿的艺术感知和共情能力。

(三)运用提问的教学手段

在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中,提问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比如,笔者借助吴冠中的《小鸟天堂》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首先向幼儿提问:“你们脑海中的‘小鸟天堂’是什么样子呢?”幼儿回答:“有很多很多的小鸟,很开心,但是不懂‘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了带领幼儿探寻什么是“小鸟天堂”,笔者播放了相关的纪录片,让幼儿了解到“小鸟天堂”实际上是一棵巨大的水榕树,它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生根发芽,成为新的树干。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榕树越来越繁茂,成为一片小树林,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鸟雀。接着,笔者向幼儿介绍吴冠中在参观“小鸟天堂”后创作的《小鸟天堂》作品,让幼儿欣赏。最后,笔者对幼儿进行提问式引导,让幼儿了解了作品中那些或直或弯,或粗或细的深色线条代表了榕树,那些五彩斑斓的颜色代表了无数美丽的小鸟,该幅作品表现的是小鸟们在大榕树林子里唱歌跳舞的情景。

综上所述,每名幼儿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的成长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教师在幼儿美术欣赏教学中,合理应用近现代国画大师的作品,能让幼儿感受到真、善、美的艺术魅力,促进幼儿的情感认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學方法,让近现代国画大师的作品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助推器”。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吴冠中国画小鸟
吴冠中的点线面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吴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国画欣赏
吴冠中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
小鸟
吴冠中《荷塘》为什么能拍出1亿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